中国长安网 > 公众版> 地方动态> 贵州

贵州黔南:教育实践推动警务体制机制创新

2014-09-05 11:25:14 http://www.chinapeace.org.cn/ 来源:人民公安报 

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龙里县草原乡高峰村的村干部怎么也没有想到,他们向村里新上任的警务助理杨玉贵口头反映的一个问题,几天之后就得到了解决。

今年6月1日,高峰村的杨友福老人因为一场大火变得一贫如洗。老人曾经外出务工摔断了腰椎,生活困顿。村干部试着把杨友福的情况反映给了警务助理杨玉贵。实地了解情况后,杨玉贵迅速通过警务助理微信群将情况反馈到了草原派出所。

通过草原派出所和龙里县公安局治安大队民警的多方奔走联系,很快,县里的几家企业决定捐助1万元帮助杨友福老人。6月16日,民警用这笔钱买来大米、食用油、冰箱等生活用品送到杨友福老人家里,还留下6000多元给他作为日常生活开支。民警临走时,老人泪流满面地握住他们的手,不停地说着感谢的话。

“乡里有12个行政村,面积186.2平方公里,人口1.6万多,派出所只有3名民警,原先根本跑不过来。实行‘一村一警务助理’机制后,每个村都新上岗一名警务助理。他们人熟地熟,既了解情况,又能快速处置,百姓满意度提高了,派出所负担也减轻了。”草原派出所所长刘虎说。

这是一个崭新的变化。记者了解到,自从第二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启动以来,黔南州公安机关从问题入手,贴近群众心意,深入开展警务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取得了发案率下降,破案率和群众安全感满意度“双提升”的明显成效。

查摆问题 找准工作症结

——以民意为导向推动警务机制创新

第二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启动后,黔南州公安局以问题为导向,多措并举,力求找准问题、解决问题。

先是自己找。黔南州公安局党委成员率先垂范,互相征求意见,要求意见不得低于3条,每条都必须列出具体表现,在大会上进行通报,提出整改方向,并下到基层走访、慰问,撰写调研文章。

其次是上门找。举行警营开放日活动,向社会公开窗口部门业务工作流程。黔南州公安局党委成员和部门负责人上门征求意见,问计于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服务对象和有关部门,接受社会监督。

第三是深入基层去找。结合“千警千村认门入户连亲”活动,深入“连亲”群众,深入“连亲企业”,深入基层公安所队、“阳光企业”等进行走访慰问,充分听取基层民警和群众的意见建议,并认真梳理研究。

在州公安局的指引带动下,各县级公安机关也积极查摆问题,通过意见邮箱、热线电话、警务新媒体、入户走访调查、发放问卷等多种方式,收集了大量群众意见建议,立查立改、边查边改。

在广泛深入的调研中,黔南州公安局收集到了群众对提高社会治安的期待、对改善社会治理的渴望、对畅通民意渠道的呼声,找到了今后改进工作的关键所在。很快,黔南州公安局紧紧围绕民意民情,一系列有力的警务机制创新措施渐次施展开来。

顺应民情 加强治安防控

——“犯罪实时控制”机制让犯罪分子无所遁形

6月4日14时20分许,犯罪嫌疑人王某一行3人驾车在厦蓉高速公路独山县毒品检查站强行冲关,往都匀市方向逃逸。都匀市公安局接到警情后立即启动“犯罪实时控制”机制,在高速公路对犯罪嫌疑人实施围追堵截。15时15分,王某等驾车即将抵达都匀西站时,远远望见警用武装车辆停在路边,见势不妙,旋即扔出两包毒品疑似物,跳车翻越高速公路围栏向草丛中逃窜。 当王某等人自以为能侥幸逃脱时,等待多时的数名全副武装的特警突然从附近草丛中冲出将其制伏,并查获毒品疑似物32克。

“这是我们利用‘犯罪实时控制’机制处置的一起典型案件。”都匀市公安局相关负责人说。

记者在都匀市公安局“各警种合成作战室”看到高清晰度的“可视化指挥平台”覆盖全城监控,实时显示警力部署,指挥员可借此进行“看图指挥调度”。情报研判、图像侦查、网络技术等多个部门和刑侦、治安、网安等警种同处一室、协同作战,实时分享信息,进行综合研判分析,能够及时发现、快速控制犯罪分子,令犯罪分子无处遁形。

记者在龙里县公安局也看到了类似的指挥平台。“龙里县是个小县,发案少,我们就有能力利用这套机制做精做深。”龙里县公安局相关负责人说。今年以来全局刑事案件破案率大幅提高。

自从第二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启动以来,黔南州公安局充分收集梳理群众意见建议,发现“平安”是老百姓最大的期待。群众对接处警工作要求高、期待高,但处置不及时、出警慢的问题仍然没有得到根本解决。

如今,全州不少县级公安机关都已全面升级装备,建立起了可视化指挥系统,辅以网格化、规范化的接处警专业队,构建起了“空中有监控、地面有巡逻、出城有卡口、城中有岗亭和社区有联防”的犯罪实时控制体系,有效提升了接处警效率,降低了发案数量,提升了破案率,对犯罪分子形成了强大震慑。

把握源头 创新社会治理

——“五项工程”满足群众对社会治理新期待

在都匀市坝固镇中心小学,有一个特殊的班级——“雨露班”。班里的14名学生中,钱景欣(化名)的个头最小。他说学校就是他最温暖的家,他长大后最大的心愿就是当一名人民警察。

看到眼前这个乖巧、可爱的小男孩,谁也无法想象,两年前,钱景欣还是一名流浪街头、叼着烟头、靠四处偷抢为生的“问题儿童”。母亲生下他后就精神失常,父亲从未现身,亲戚朋友对他从来都是不管不问,没有人知道他的生日是哪天,甚至没有人知道他现在几岁了。

“现在吃得饱、穿得暖,还能读书,我很开心!”钱景欣脸上带着灿烂的笑容。2012年7月,在都匀市公安局等部门的努力下,流浪的钱景欣终于重新回到宽敞明亮的教室。在这里,钱景欣和其他13名境遇相同的小伙伴有了一个安全、温暖的新家。

钱景欣能够融入这样温暖的群体,回到快乐成长的正轨上,得益于在黔南州大力推行的“雨露工程”。全州像这样的雨露学校共有12所,共有1372名失辍学流浪问题儿童得到妥善安置和救治。

通过收集民意,黔南州公安局注意到群众对社会治安反映最强烈的是吸毒人员、流浪问题儿童等群体的重新犯罪问题。黔南州公安局党委认为,传统的治理方法只是蜻蜓点水,必须下力气从源头上进行根治。

今年以来,黔南州决定以公安机关为主力军进一步推广做好“五项工程”——救助保护留守儿童和失辍学流浪问题儿童的“雨露工程”、社区戒毒社区康复的“阳光工程”、救治肇事肇祸精神病人的“安宁工程”、帮助刑释解教人员和社会闲散问题人员回归社会的“回归工程”、全力救治艾滋病患者的“红丝带工程”。

目前,除“雨露学校”外,全州共建立了“阳光企业”15家、“安宁医院”2所、“回归安置基地”12家、“艾滋病特殊医院”2家,创新了社会治理方式,做好了源头治理工作,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对症下药 深入联系群众

——“一村一警务助理”破解服务群众难题

韦丰宇曾经是龙里县麻芝乡龙云村的村委会调解主任。今年4月,经过村民代表选举和县公安局培训,他又有了一个新的身份——“龙云村警务助理”。

上任4个月,韦丰宇已经协助民警处理过家庭财产纠纷、身份证办理等各种事项。有一次,一位妇女找到韦丰宇,说她的丈夫整天只知道喝酒不想挣钱,叫韦丰宇教育一下,要不就要闹离婚。尽管韦丰宇觉得这是私事,可他还是正儿八经地找来这位爱喝酒的仁兄,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对方终于答应以后不喝酒努力挣钱。

自今年4月龙里县推行“一村一警务助理”警务运行模式以来,全县154个行政村都有了警务助理。这些警务助理熟悉本村情况,由村民代表选举产生,并兼任该村党支部副书记或村主任助理,工资待遇纳入县财政预算,由县公安局进行严格的考勤管理,这一模式正在全州范围内推广。

如今,只要群众打个电话,这些“离得近、靠得住、好办事”的警务助理就会主动登门服务,能办的马上办,不能办的及时向有关部门反馈情况。

“过去群众办事要来派出所,要经过各种程序,比较拘束,他们也不愿意来。”龙里县公安局指挥中心主任罗天桥说,“现在村民有事都直接找警务助理,因为和警务助理关系熟,三两句话就讲完了,事情也办得快。”

有了警务助理,派出所接处警也更加高效。今年5月,几名学生在草原乡红星村附近游玩时被困,无法下山。熟悉当地地形的警务助理岳向成和郑兴能率先赶到学生被困的山脚,引导随后赶来的救援民警进行救助,及时将被困学生安全救出。

“贵州农村地形复杂,辖区面积大,以前我们几名民警出警,到了事发地点可能黄花菜都凉了。”草原派出所所长刘虎说,“有了这些兢兢业业的警务助理协助,派出所的负担减小了,办案效率提高了,服务质量优化了,和老百姓的距离也真正拉近了。”

(记者 周文学 林笛 通讯员 文静 杨斌)

[责任编辑:刘琳]
相关报道

·贵州:全国公安特警专项工作座谈会在贵州黔南州召开
·贵州黔南特警反恐演练彰显雷霆之势
·贵州黔南州法院诉讼服务中心挂牌为民服务
·贵州黔南公安实现“三个提升”、“三个第一”、“三个认可”
·贵州黔南:彻底铲除赌博“毒瘤”
·贵州黔南州法院2013年工作综述

·贵州黔南州法院2013年工作综述
·贵州黔南举行高速公路交通事故应急处置演练
·贵州黔南积极开展假释回访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贵州黔南消防紧扣“四环节”深入推进“生命通道体验活动”
·贵州黔南成立首个"青少年法制教育实践基地"
·贵州黔南建立重大行政处罚案件法律复核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