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长安网 > 公众版> 评论频道> 话平安

严打吸毒背后 更需法治关怀

2014-09-02 10:30:42 http://www.chinapeace.org.cn/ 来源:人民法院报 

法律有时难免被指责为冷冰冰,但是,在它看似刻板的外表下,其实满含着对每个个体和全体公众冷静而又深刻的关怀。

一个个明星吸毒被抓案例陆续爆出,直观地展示了国家严厉整治毒品违法犯罪的决心和能力,从而也获得了无数掌声。但与此同时,也有些许不和谐的声音:法律是否太无情了?吸毒者也是“无辜”的“受害者”,为什么不给他们一次改过的机会?其实,真正静下心来细细省察,就能发现,这种严打的背后,恰恰折射出了法律对于人作为个体和整体的一种深深的关注与爱护。

严打吸毒是法律对个体自我完善可能性的维护。自由和正义、秩序并列,同为法律的根本价值目标之一。法律对个人行为的种种限制,不是为了废除自由,而是为了更好地保护自由,扩大自由。

但是,自由并非漫无边际,它必须有适当的界限。一方面,行为人必须具备基本的自我辨识、控制能力。另一方面,权利的行使必须受到上述价值目标的制约。法律禁止吸毒,就是如此。毒品不同于一般药物,具有极强的成瘾性,在它面前,人的自控能力往往不堪一击。因此,法律对吸毒者进行管控,正是出于一种对于个体脆弱性的省察和补救。而且随着人体对毒品耐药性的增强,吸食剂量不断增大,所受伤害越来越严重,最终将造成不可逆的毁损,甚至丧失生命,这种“自由”其实是在自戕,它完全剥夺了个体在未来自我修复、自我完善的可能性,法律自然不能坐视不管、听之任之。

严打吸毒是法律对社会秩序和公众安全的捍卫。对于吸毒者,理论界和实务界都普遍认同其具有定位上的“三重性”——既是受害者、患者,但同时也是违法者。按照“道德主义”和“规范违反说”,吸毒者的行为破坏了社会普遍遵守的规范准则,有导致道德沦丧的危险,难以为社会公众的正常观念所容忍,具有一定的危害性和可罚性。吸毒者的成瘾性、对自控能力的损害以及高昂的毒资,使得吸毒者往往成为犯罪高发群体,而且毒品产业链也滋生了许多其他罪恶。

按照“社会防卫说”,对于某些具有危险人格与违法倾向的行为人,为了保持社会治安,同时以改善行为人为目的,按照必要性原则和适当性原则,可处以“保安处分”,以维护公众安全和社会秩序。我国对于吸毒者处以行政处罚,并且对其中部分人员实施强制戒毒,其实也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这种保护、矫正行为人,并对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均衡度量、共同保护的法治理念。

确实,法律有时难免被指责为冷冰冰,但是,在它看似刻板的外表下,其实满含着对每个个体和全体公众冷静而又深刻的关怀。它既不愿看着一个人“自由自在”地自戕至死,也不愿让公众在危险面前无奈地坐等伤害。在雷霆手段背后,是对每个人的爱,是对所有人的爱,也许这才是法律真正之内在,法治永恒之基石。(丁 锐)

[责任编辑:朱诗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