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11年到2014年的3年多时间里,李晓平连续出版了3部长篇小说:《心中有鬼》《鬼使神差》《古镜》,使她成为吉林省重要的长篇小说作家之一。她的长篇小说,回避纯粹的自身经验,使作品带有更大的虚构空间;她凭着女性的敏感和细腻,洞见了人与人的复杂关系;她所编织的戏剧化故事,把读者带入一个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审美境地,营造出一个富有个性的艺术空间。
爱情寓言的当代表达
《古镜》在题记中,就开宗明义地把一面八角莲花古镜,与水家五姐妹的命运紧紧联系起来,从而点明了五姐妹的爱情是“镜花水月”的寓意。
虽说是“镜花水月”,但主人公水莲对静客的爱具有明显的当代性,当代爱情的价值标准就是三个字“我愿意”,这种爱情不带任何附加条件,超越地位、门第、身份等限制。自从第一次听到静客的名字起,她就对静客充满了好奇心,对静客的相貌、性格进行了种种猜测。到了三姐家,水莲偶然发现了静客的古筝,“于是,她马上来了兴趣,一首又一首的古筝名曲随即便在这小小的卧室里响起……”而从未与水莲谋面的静客也似乎与她前世有缘,早已心犀相通,听了水莲的弹奏竟感动得泪水潸然。水莲与静客的爱情虽然至纯至真,凄婉动人,但毕竟像镜中花一样,是虚幻的。作家用《古镜》作为小说的题目,或者说古镜作为一个道具出现,是有象征意味的。简言之,《古镜》就是一篇现代爱情的寓言,表现了小说整体的审美风格。
给读者想象的空间
《古镜》中所呈现的爱情世界,不仅是虚幻的世界,也是困惑的世界,这种无解、无奈的困惑,往往是艺术的最高境界。《古镜》中不论人物还是情节,都显示出一种“未知结构”。当代小说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不再追求情节的完整性,只要人物性格塑造完成了,作家对生活的感受和理解表达出来了,就完成了审美任务,至于故事有没有结局已经无关宏旨了。《古镜》就对这种“未知结构”有所体现,比如当钱望问水莲你凭什么拒绝我时,水莲看了一眼路边绿油油的庄稼地,和庄稼地隐约可见的一条谜一样的小河说:“你看那片庄稼地和那条小河,那你告诉我,凭什么这些庄稼非得要从地里长出来?凭什么鱼儿非得在水里生存?”
接受美学认为,如果文艺作品没有读者观众参与创作和想象的空间,审美的任务是无法完成的。而《古镜》的这种“未知结构”,正体现了现代作品的这种不确定性。因为需要读者来参与解答,这样也自然为读者留下了二度创作的空间。
在庸繁琐碎中寻找意义
《古镜》没有按照开端、发展、高潮的传统模式来结构小说,它基本没有什么巧合偶然、巨大悬念,而是像生活本身那样庸繁琐碎,在日常生活和心灵世界里寻找意义,在情节处理上更接近故事和场景的松散化,讲究的是生活片段之间的内在联系,时空跳跃比较大和自由。例如,水莲从学校回来,与大姐水蕖、二姐水菡、四姐水荷和爹妈谈话的内容。二姐水菡、四姐水荷数落大姐水蕖人太软弱,母亲担心的是大姐水蕖的另一个孩子紫叶在家挨饿,让她回去;爹担心的是外孙子牛牛在家醒了找妈妈,让水菡早点回家……这些片段,都不在情节链上,内容也不相关,表面看起来非常松散随意,却由于血缘亲情把它们联系在一起,使这些片段又有了一致性。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我相信精读《古镜》,一千个你,也一定能读出一千种美丽。
(韩耀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