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伙子,你哪里的?叫什么?”“我城关镇袁店村的,叫袁洪。”“可认识袁启亮?”“那是我叔叔啊!”“小洪,那你该喊我三姨,你婶婶是我的一个堂妹。”小伙子翻了翻眼睛,点了点头:“三姨,我听您的,您说怎么就怎么!”“那个小伙子,你哪里的?叫什么?”“我北关的,叫董帅。”“那你认识董剑兵吗?”“那是我爸呀!”“剑兵是你爸爸?你这小子,在阿姨这里惹事,等会儿跟你爸爸说,看不收拾你……”“阿姨,我全听您的……”
这是我处理一起治安案件时的一段对话。两伙邻桌吃饭的年轻人,因一方嫌另一方太吵,三说两说动起了手,接警后我和同事赶到现场。劝解了一会儿,双方仍有火气,我看到双方各有一个带头的小伙子,就各自问他们话,结果竟攀上了“亲戚”,这下,小伙子们服服帖帖,年轻人脾气来得快,去得也快,当下就互向对方赔礼道歉,握手言和。
在调解一些治安案件或者邻里纠纷时,我经常使用“小世界效应”,也称六度空间理论。说的是如果用线条模拟社会网络,任何两个节点之间最多只要用六条线就可连接,换句话说,你和任何一个陌生人之间所间隔的人不会超过五个。
其实,在自己所熟悉的辖区内,随便一个人,我们都能直接找到和他相熟的人,而后假设一种不太亲近又不太疏远的关系,以此拉近和当事人的心理距离,而且当事人碍于面子,便会做出许多让步,事情很快得到平息。值得注意的一点是,攀亲戚时,要很亲切地喊对方的名字,一句一个,人们在被喊自己的名字时,会有一种亲切感和认同感,不知不觉就被同化了,自然放下逆反心理,从而听从劝解。
(王广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