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长安网 > 公众版> 平安使者

索朗旦增:我给女儿取名“卓玛”,就是“天上的仙女”

2014-08-28 09:03:24 http://www.chinapeace.org.cn/ 来源:人民公安报 

    索朗旦增接手的每一项任务都和车有紧密联系。他还曾把自己的一手好技术带到了珠穆朗玛峰,送到了汶川地震灾区。

    “钉在哪里,就要在哪里起作用”

    2008年,西藏公安边防总队接到保卫奥运圣火登顶珠穆朗玛峰的任务。3月15日,索朗旦增接到支队命令。

    “接到这个消息的时候,我高兴得跳了起来,这么光荣的使命竟然落在了我的肩上。”可是到了分配任务时,他却失望了。

    他被分配担任驻珠峰大本营后勤班副班长,主要负责餐厅帐篷的管理及上百名官兵的日常饮用水和取暖工作。“说实话,我当时有点失望。”

    “开始的几天我很浮躁,但我后来发现后勤保障工作是为了保障各种设备的正常运行、保障物资的及时送达,是为了让每一名战友吃上一口热乎饭。”索朗旦增说,“后勤搞好了,也为圣火顺利登顶提供了保障。”

    可是,作为一名有十几年驾龄的老驾驶员,他还是第一次接触炊事车。为了搞定这个先进的大家伙,为了兄弟们的饮食问题,凭着机动车驾驶和维修的专长,索朗旦增3天只睡了10个小时,熟练掌握了炊事车的操作和维护技术。后勤班最终圆满完成了100余名官兵的后勤保障工作。

    “2008年,是我当兵生涯中值得纪念的一年,不仅为圣火护航,还去了汶川。”

    2008年5月12日,刚执行完奥运圣火登顶珠穆朗玛峰安保任务的索朗旦增还没来得及休息,又接到了一个紧急命令:5月13日与战友一起前往四川汶川地震灾区救灾。

    经过4天3夜的艰难行进,5月16日早上7时,一行5人终于抵达了地震重灾区映秀镇。“眼前一片废墟,不断有伤员被抬出来,看到这场景,我心里一阵阵发紧。”

    “我的任务是参与运送救灾物资。”当时,映秀通往外界的道路已经被地震彻底毁坏,人出不来,车进不去,两双手、两条腿,就是全部的工具。肩挑背扛救灾物资,从白天到黑夜,每天工作18个小时,索朗旦增的肩头磨掉了肉,脚起了泡。

    在抢险救灾中,索朗旦增还凭借过硬的驾驶技术,为救灾人员和受灾群众送去了可口的饭菜。在灾区工作的半个月时间里,他还参与了救治伤员、搭建帐篷、清理垃圾等工作。“看看受灾的群众,看看周围抢险的官兵,没觉得累!”索朗旦增说。

    “我缺席了家庭的一些重要时刻”

    “能够19年坚持扎根在部队、守在边防,除了对部队的热爱,还有家里人的支持。”索朗旦增说,“可是我缺席了家庭的一些重要时刻……”

    “你是最漂亮的老婆……”,在送我们去阿里地区的路上,索朗旦增的手机曾响过这样特别的铃声。几句简单的藏语寒暄之后他挂了电话。记者问是不是他的爱人打来的,索朗旦增笑了:“每次我出来跑车,她都会几个小时打一个电话,问问我到哪里了。”

    索朗旦增和爱人扎西拉姆于2004年结婚,二人相识之时,索朗旦增就已经入伍近十年。“她清楚我的工作状态,也知道我的责任,所以她从来没有责备过我,默默地支持着我的工作。”索朗旦增说。

    记者得知,索朗旦增在一个月前又一次做了父亲,第二个女儿来到了人间,“这次很庆幸,我在二女儿出生前赶到了她们身边。”

    2008年4月22日大女儿出生时,索朗旦增正在执行保卫奥运圣火登顶珠穆朗玛峰的任务,没能见到孩子。“我爱人很开心地告诉我,是个很漂亮的小姑娘。她希望我给孩子起个名字。其实那个名字我想了很久了,卓玛——天上的仙女,希望她平安、幸福、快乐。”

    都说女儿是父亲的“小情人”,卓玛也不例外。“我出差在外的时候,女儿总会时不时给我打来电话,‘爸爸你在哪里啊,要注意身体,开车注意安全’,每次交待的时候和小大人一样。”说起女儿,一身戎装的索朗旦增万般柔情尽在眼底。

    2008年奥运圣火保卫任务结束,索朗旦增又去了汶川地震灾区。从汶川回藏的时候,卓玛出生快两个月了,索朗旦增才见到她第一面。可是,他没想到,这次回家也是和另一个亲人的永别。

    “6月中旬,我从汶川回来之后,赶回家,才知道岳父病得不轻。我守在病床前陪老人说了说话,哪里想到那个下午竟是我们最后一次见面。”

    次日,单位打电话叫索朗旦增出任务,一走又是数日。离家没几日,岳父就去世了。“我9月10日才回到家里,看到柜子上的照片,我才知道爱我们的岳父走了……”索朗旦增眼眶红了。

    索朗旦增的父母都在离阿里3000公里外的昌都。“我父亲得了胃癌,家里人都哄他说就是胃不好,需要调养,妈妈腿部肌肉萎缩,现在只有我妹妹和妹夫照顾爸爸妈妈,我常年回不去……”索朗旦增的眼眶又一次红了。

    然而,家总是温暖的,“我每次回到我们的小家,看着扎西拉姆忙前忙后地给我洗衣、做饭,看着孩子健康、快乐,我很知足了。”

    微评

    大爱无边

    阿里是索朗旦增19年来生活和工作的地方,在这“世界屋脊的屋脊”,索朗旦增作为一名普通的边防战士,用执着的干劲儿、纯净的心灵守护着这一方净土。

    甘于清贫,敢于吃苦,乐于奉献,是一代代阿里人的精神。走近索朗旦增,记者感知了阿里人的顽强与坚韧、拼搏与奉献。这是比黄金贵重、比水晶纯净、比雪山纯洁、比大地广博的一种精神。

    索朗旦增说:“在阿里有许许多多和我一样的兄弟,一样敢吃苦,一样不怕累,一样奉献着。”索朗旦增是一个代表,代表着阿里千百名边防战士,他们坚守的光辉如同雪域光芒一样永不灭。

    采访:“西部行”赴西藏采访组

    执笔:记者 石 杨 刘建伟

    摄影:记者 王首锋

 

[责任编辑:刘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