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风只向江南绿,朔漠无缘采稷菽。一朝倒泻银河水,好教神农落玉锄。”
这是公安部直属机关团工委书记赵庆林即兴创作的《黑戈壁抒怀》。黑戈壁,指的是甘肃与新疆之间一块大约20万平方千米的区域,曾是古代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如今却成为了“荒凉”、“不适宜居住”的代名词。
8月10日至16日,由中央国家机关团工委主办、公安部直属机关团工委组织带队的“根在基层·情系民生”调研团来到了这片茫茫戈壁,来到甘肃酒泉最偏远、自然条件最恶劣的明水边防派出所开展实地调研,与边防战士同吃同住,了解他们的工作与生活,感受黑戈壁滩上的日与夜。
大风、苦水、戈壁路
去一趟明水可不容易。明水边防派出所坐落在酒泉市肃北蒙古族自治县马鬃山镇明水村,距离酒泉400多千米。从酒泉市区出发,仅能看到十几分钟的绿色,剩下的路程只有满眼黄色的沙土。行驶在荒无人烟的戈壁滩,颠簸的路面数次使车内的人几近撞到车顶。最后的80千米,基本“无路可走”,只能在戈壁原野上颠簸前行。
明水村不明。
调研的几天碰巧是明水村难得的好天气,仅有一些小型的“旋风”卷起戈壁上的沙土。“今年5月,我们捯饬(北方方言,整理的意思)所内物品,搁在屋外的铁制大衣柜都被吹出了好几米远。”派出所炊事员陈继龙说。
对于明水的风,当地有句顺口溜说:“一年只刮一次风,从春刮到冬,风吹石头跑。”马鬃山边检站副站长傲其说,风大时人都能被提起,扬起的沙土遮天蔽日。
明水村无水。
明水村所在地区年降水量不足50毫米,而蒸发量是降水量的几十倍。明水边防派出所前身明水公安检查站1973年成立,之后近40年来他们过的都是“吃水靠拉、罐藏储水”的日子。
“这里的水含氟量很高,碱性大,尝起来又苦又咸,喝多了就会掉头发。”派出所民警杨永刚一边说,一边指了指头上一处缺少头发的部位。
去年9月,经多方努力,明水边防派出所从当地金矿企业拉来一条数千米的饮水管线,喝“碱水”的历史才彻底终结。
平淡、忙碌、苦作甜
明水村其实也没有“村”。明水边防派出所辖区面积8400平方千米,但从派出所向外望去,夐无人烟。派出所后面有两处小房子,那就是明水村的“村委会”,只有在开村民大会的时候,在各地放牧的村民才会聚集在一起。
每天早晨的6点50分,哨声响起,起床。7点出操,8点30分上班,12点午饭,下午2点30分上班,6点晚饭……周而复始,这是明水边防派出所的每日作息。在这人迹罕至的地方,生活似乎单调重复简单。
但派出所民警告诉我们:“这里的工作和生活平淡而忙碌。”
马鬃山多矿,明水多金。明水村有两个比较大的金矿企业,虽然村民少,但两个矿厂的外来务工人员有近3000名。除了对爆炸物品进行监管,民警还要负责调处各类矛盾纠纷。
去年,金价大跌,当地金矿企业受到影响,矿厂职工650万元的薪资成了问题。有的工人因为拿不到工资联合起来罢工,堵住企业大门讨薪。驻矿民警王振宇在工人和企业之间一遍遍地做调解,最终650万元欠款全部发放到工人手中。
社会在发展,但明水村的生活似乎是一成不变。
伙食都是一个大问题。来到派出所的菜窖,青菜、水果等码放得整整齐齐。不过仔细观察就会发现,绿叶蔬菜已经“打蔫儿”了。“我们这里吃得最多的还是土豆,它比较好储存。”陈继龙说。
生活条件虽然艰苦,但边防官兵对现状很知足。
“我们这里2006年通电,2007年有了手机信号,2012年盖了新营房,去年通了‘自来水’,这些年发展变化还是挺大的。”教导员谭伟已经在明水边防派出所工作了近10年。
今年10月,杨永刚的服役期将满,他的婚期也将至。“但如果让我选择,我还是希望能继续留在这里,在明水待久了,这里已经是我的第二故乡。”杨永刚认真地说。
(记者 王旭东)
·甘肃酒泉:“三帮五式”拓展吸毒人员帮教管理新方式
·公安部带队“根在基层”调研团赴酒泉调研
·公安部带队“根在基层”调研团赴酒泉调研
·甘肃酒泉肃州区法院“直线思维”管理法带来的新变化
·甘肃酒泉“五项措施”管控危爆物品
·甘肃酒泉城建局原局长史勇受贿案值近5000万元一审被判死缓
·甘肃酒泉城建局原局长史勇受贿案值近5000万元一审被判死缓
·甘肃政法委综治办在酒泉开展平安建设座谈
·甘肃酒泉“四个到位”抓党风廉政建设
·甘肃酒泉强戒所:戒毒者的“阳光驿站”
·甘肃酒泉市肃北县基层司法所实现规范化建设
·甘肃酒泉市瓜州县委政法委着力化解涉法涉诉信访案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