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余万名佩戴红袖章的干部群众穿行于城乡的大街小巷之中,广泛收集社情民意,及时调处矛盾纠纷,积极开展治安巡逻……今年以来,湖南省长沙市广泛动员人民群众参与社会治安群防群治,大力推进“红袖章”工程建设,有力促进了社会防控面不断拓展,社会矛盾纠纷明显减少,各类治安刑事案件发案明显下降。据统计,今年5月至7月,长沙市刑事发案连续3个月分别同比下降13.21%、14.91%、25.18%,其中侵财类刑事发案总数分别同比下降1.39%、14.98%、9.18%。连日来,《法制日报》记者在长沙看到,“红袖章”如今不仅成了长沙街头一道亮丽暖心的红色风景线,也为当地平安稳定编织了一道严实有效的红色安全网。
全盘谋划全城编织“红色巡防链”
7月11日清晨5时30分许,长沙一辆7路公交车由北往南行驶至韶山南路东塘北路段时,车厢中部突然燃起半米高、两米多长的明火。驾驶员常建伟紧急停车疏散乘客,并迅速拿起车载灭火器扑火,火势很快得到控制。
“从发现车辆着火,到停车开门、疏散乘客,再到扑灭明火,常建伟仅用了28秒,充分展现了他作为一名治安消防员的能力素质。”据长沙市公安局公交分局消防大队相关负责人介绍,为加强车队线路、车间驾驶员和修理工的消防安全意识,震慑纵火等犯罪行为,从7月14日起,长沙城区8000多名公交司机在驾车过程中都要佩戴“治安消防员”红袖章。
“由于历史和交通位置等原因,雨花区东塘街道的浦沅社区是一个半开放性小区,进出人员较杂,流动人口多,一段时间里盗窃等案件频发,社会治安压力增大。”雨花区东塘街道办事处政法书记昌名林告诉记者,为减少发案压力,浦沅社区在退休老人丁秋林的带领下,成立了主要由退休老干部、老工人、老教师、老模范等组成的“老口子”义务巡防队,科学划定巡区、巡段,实行弹性、错时工作制,每天佩戴“红袖章”在小区内义务巡逻。
“‘老口子’义务巡逻队是长沙‘红袖章’工程启动以来的第一批响应者。”据昌名林介绍,今年以来,社区偷盗案件大幅下降,治安形势明显好转,今年已连续5个月零发案。
“警力有限,民力无穷。只有积极发动居民群众,才能织起一张平安防控网,筑起一座平安钢铁长城,树起一道平安铜墙铁壁,真正实现长治久安。”长沙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钟钢介绍说,为实现“发案少、秩序好、群众满意度高”的良好社会治安局面,确保城乡和谐稳定,长沙市决定坚持警民联合、打防结合和专群结合原则,全面整合各警种资源和社会力量,广泛动员人民群众,建立一支防范严密、覆盖面广、控制有效的“红袖章”平安巡防队伍。
“截至目前,长沙市共组建‘红袖章’队伍2966支,队员总人数达124200人,驻地单位参与率达95%,社区(村)覆盖率达99%。”长沙市委政法委副书记、市综治办主任谭学军介绍说,根据“专群结合、警民联合”的指导思想,长沙各级综治部门和公安机关组建了一支由专职巡防队员组成的专职巡防“红袖章”队伍;各街道(乡镇)和社区(村)广泛发动,组建了一支由党员、楼栋长、“五老”及热心平安建设志愿者组成的义务巡防“红袖章”队伍;由公安内保部门牵头督导,充分整合辖区机关企事业、商业场所、物业公司、住宅小区等单位场所的内部保安力量,组建了一支由保安队员组成的内保队员“红袖章”队伍。
在芙蓉区荷花园街道,党工委书记喻霞元告诉记者,为提高“红袖章”队员的归属感、认同感,荷花园街道率先成立了湖南首个“红袖章”联合会,不仅集聚了义务巡防、文明劝导、宣传教育、困难帮扶等多个服务分会,更对注册的“红袖章”志愿者实行星级管理,多次奉献的志愿者不仅可获评星级,还能得到爱心回报。如今,荷花园街道“千人红袖章”队员在街道社区、背街小巷、小区楼栋等各方面的覆盖率、识别度、认同度大大提高,随处可见、随时可见的“千人红袖章”成为广大居民看得见、靠得住、信得过的城市守护者。
记者了解到,为把推进“红袖章”工程作为平安建设的一项重要基础性工作来抓,长沙市由市综治委牵头抓总,按照“属地管理、分级负责”原则,各区县(市)都成立了由区县(市)主要领导或党委政法委书记任组长,区县(市)政府、区县(市)公安局局长任副组长的高规格领导小组。各街道(乡镇)和社区(村)也成立了相应组织机构,具体负责本辖区“红袖章”工作开展。
各方联动筑牢“红色安全网”
“‘红袖章’队伍主要有两大工作任务,一是当好‘五大员’,即当好治安巡防员、情报信息员、安全检查员、纠纷调解员、综治宣传员;二是落实‘五必须’,即落实陌生人员必问,可疑人员必查,重点部位必巡,安全隐患必检,可疑情况必报。”长沙市综治办副主任成钢介绍说,为让“红袖章”队伍认真履责,长沙市综治委专门发文规定了其主要工作职责。
在长沙采访期间,记者了解到,各区县不仅纷纷加大人力、物力投入和责任制度建设,不断强化人员保障和组织保障,强化考核机制和联动机制,努力形成“职能部门牵头、相关部门配合、社会力量支持、群众广泛参与”的联动工作格局,而且结合自身具体情况,大胆创新,相继推出了“夜鹰”工程、“治安流动哨”工程、“24小时热线+10分钟处置+5分钟反馈”模式、“半军事化专业巡防+指纹考核体系建设”和“‘1234’治安巡防模式+全方位联动机制”等工作载体,打造了“银发先锋队”“红白理事会”“五老党员巡防志愿者”等一批先进典型。
在天心区城南路街道,工委副书记徐文彩告诉记者,街道以信息化手段为支撑,以“夜鹰工程”“红袖章工程”两项工程为载体,以街道智慧防控指挥调度中心一个中心三大平台为依托,逐步形成无缝隙对接、全天候覆盖、“派出所警力控制面、综管巡防队伍控制线、社区志愿者联防小组控制点”的点、线、面三级人防体系,实现了街所联动、单位联动及志愿联动,大力提升了街道治安防控信息化、智能化水平。
高新区麓谷街道辖区内有两所高校,学生众多,校园周边人流量大、人员结构复杂,街道不少小区都是开放式安置小区,未设立物业公司,也没有专门的社会管理队伍,小区业主治安防控意识淡薄,加之小区内流动人口和租赁户多,入室盗窃等治安发案率高居不下。对此,麓谷街道办副主任付向岗告诉记者,街道以“红袖章”工程建设为契机,着力构建了以“公安巡防”为主体,以“城管协防”为抓手、以“群众联防”为基础的“三位一体”治安防控体系,通过整合部门资源和广泛动员群众参与,来加强治安防控和巡逻,加大街面巡逻力度,提高见警率和见巡率,实现了时间、空间、地域上的无缝对接,实现了严防各类治安案件、重大恶性治安、刑事案件的发生,形成了“红袖章”随处可见、群防群治氛围日益浓厚的格局。
“岳麓区咸嘉湖街道辖区内商业街区林立、楼宇经济发达,虽然商业业态精彩纷呈,但辖区侵财性案件呈多发态势、街头抢劫、抢夺案件时有发生,人民群众安全感受不断下降。”岳麓区咸嘉湖街道工委副书记邓宇浩介绍说,为整合治安资源,街道推行了社区警务和邻里守护制,完善了各居民小区防控网络,各社区均成立了由老党员、退休职工、楼栋长、片长组成的义务巡防队,治安巡防人员骑着警灯闪烁的电动车或自行车,24小时在各自网格内穿梭巡逻,让警灯闪烁在每条大街小巷,有效震慑了违法犯罪分子,极大方便了群众报警求助,增强了群众安全感。
“社区就是我们共同生活的家园,能在退休后帮助社区化解一些矛盾纠纷,解决一些具体问题,我感到更踏实和满足。”开福区清水塘街道展览馆路社区“和为贵”调解协会秘书长廖定平告诉记者,自己和社区里一些退休的老干部、老党员们一起,成立了两个自治协会,每天佩戴红袖章,积极调解社区里的矛盾纠纷。如今,只要一看到这些老人出面,矛盾各方就会主动调和,因为他们都不好意思让老人们来第二次。
望城区月亮岛街道桑梓社区党支部书记王国新介绍说,社区是今年元月才成立的开放式安置小区,社区内人口多,安置矛盾多,乱搭乱建、垃圾成堆、打架斗殴、入室盗窃等现象较为严重。为规范管理,街道在社区组织成立了以老党员、老干部、老组长、老教师、老企业负责人为主的“五老”矛盾纠纷调解组,每天佩戴红袖章,及时调解了广东商会建商务大楼开挖基坑时道路开裂下沉等一系列矛盾纠纷,使一个原本治安压力巨大的社区一跃成为平安社区建设典范。
“截至今年8月初,长沙市各级‘红袖章’巡防队共查问各类可疑人员22678人;发现预防各类案件2592起;发现预防事故隐患漏洞3874起;调解处理矛盾纠纷5110起;开展综治、安全、法制等宣传2852场(次),有效促进了全市各类刑事、治安案件明显下降、矛盾纠纷逐步减少。”据谭学军介绍,今年以来,长沙各级各部门按照“佩戴红袖章到位、民警带队到位、看门守栋到位、错时巡防到位、责任分工到位”的“五到位”要求,组织广大“红袖章”巡防队员在大街小巷、社区(村)组、单位院落、居民楼栋实施治安巡逻。本报记者阮占江 本报通讯员邓名鹏
·湖南长沙芙蓉分局召开群教活动专题民主生活会
·湖南长沙雨花:综合整治高桥大市场
·湖南长沙:天心警方成功摧毁一吸贩毒团伙
·长沙望城:以民意为导向切实改进作风
·湖南长沙铁警救助一名爬乘人员
·湖南省公安厅领导慰问长沙望城消防官兵
·湖南省公安厅领导慰问长沙望城消防官兵
·湖南长沙28个巡防小组联勤巡逻
·湖南长沙启动公安武警常态化联合武装巡逻
·湖南长沙治安支队立行立改不打折扣
·湖南省法院第十期预备法官培训班在长沙开班
·长沙检察机关查处职务犯罪案件190件,县处以上干部27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