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诈骗、盗窃等侵财类案件已经成为严重影响人民群众财产安全和社会治安稳定的重要问题,据相关数据显示,盗窃等侵财类案件占了全省刑事案件近9成,而虚假信息诈骗已经成为我省较为突出的区域性治安问题。从今年3月起,省公安厅在全省范围内组织开展“猎狐捕鼠”专项行动,以预防为先,多种手段重拳打击,尽心尽力为群众挽回损失,获得了群众纷纷点赞。
据最新数据显示,截至7月31日,全省公安机关共破获各类侵财案件39806起,打掉团伙1475个,抓获犯罪嫌疑人8156名,缴获赃款赃物数达人民币10060万元,其中虚假信息诈骗案件追缴现金1110万元、冻结账户890万元、返还受骗群众552万元,通过银行成功拦截劝阻374次、拦截金额1063万元。
预防
将犯罪阻拦在第一道防线
5月初,在厦门某银行上班的小陈意外地收到了一笔奖金,她高兴地告诉记者,“这是省公安厅奖励我之前阻止的一起虚假信息诈骗。”
“主动作为、预防在先已经成为我们开展专项行动的指导思想。”省公安厅刑侦总队副总队长陈重对记者说。为了有效遏制虚假信息诈骗犯罪活动,全省公安机关与通信、银行建立了联合打击防范虚假信息诈骗犯罪的“防护网”,发挥各自的行业优势,从源头上构建预防犯罪的第一道“拦阻锁”。为了鼓励银行网点工作人员的积极性,省公安厅还拨出100万元作为专项奖励基金,用于奖励及时提醒并制止受骗群众划卡转账的银行网点工作人员。
在预防虚假信息诈骗上,“96110”防骗咨询热线在揭露虚假信息诈骗犯罪手法和犯罪伎俩方面,也发挥了重要作用,据统计,自开通以来,防骗热线共接受群众咨询60588人次,短信咨询13291人次。
针对盗窃、两抢等违法犯罪活动,省公安厅启动了全省公安机关和武警部队联勤武装巡逻机制,最大限度地把警力投向夜间、投向城市主干道、繁华街区、车站广场等易发多发案部位,这种提高路面见警率的做法,对震慑犯罪分子发挥了重要作用。
据统计,今年上半年,我省“两抢”案件共立案3648起,同比下降超过40%以上,盗窃案件高发的趋势也得到遏制。
打击
用专业手段严打侵财犯罪
3月7日早上,福州市民老张发现自己停在某酒店门口的电动车被盗了,在他拨打110报警后一个小时,警方就将失窃车辆找回,并抓获了犯罪嫌疑人。这多亏了老张之前听取了警方的建议,在车上安装了GPS“车卫士”防盗器。
“为了加大侵财类案件的侦办成效,省公安厅要求各地加大力量投入和技术支持,综合运用科技化、信息化、智能化等专业手段,严厉开展打击工作。”省公安厅刑侦总队总队长叶颖对记者说。
显然,“技术”成了我省在打击侵财类案件上的关键词,为了确保多发性侵财案件的侦破效率,省公安厅利用已建成的“刑事技术研判作战平台”,要求各地公安机关在侦办侵财案件时“必勘、必采、必录、必比”,既要注重提取指纹、足迹、DNA等痕迹物证,也要采集微量物证、电子物证、视频资料等信息,痕迹物证采集率和提取率提高了,打击多发性侵财犯罪的基础也就打牢了。
今年以来,全省已利用“刑事技术研判作战平台”分析出5252起相关案件,利用指纹、DNA比中未破案件信息16671条。
追缴
最大限度挽回受害人损失
“我前天刚在街上被偷走了一部手机,没想到昨天晚上就接到民警要我过来认领的电话。”在7月17日举行的赃物返还活动上,长乐市的陈女士兴奋地给家人打起电话。在现场,长乐市公安局将缴获的摩托车、笔记本电脑、手机烟酒等价值30万元的赃物返还到失主手中。当天,省公安厅还组织全省公安机关同步开展了35场“猎狐捕鼠”专项行动赃物返还活动,将专项行动开展以来缴获的近700万现金,各类车辆581部,金银首饰贵重物品863件,总价值近5000万的赃款、赃物返还给失主。赃物返还现场,许多闻讯赶来认领的群众从民警手中领到了失而复得的财物时,对公安机关为群众挽回财产损失所付出的辛勤努力表达了感谢。
“案件破了,但是赃物没有追回,群众还是不会满意。因此,这次专项行动将追赃挽损作为考核各地破案成效的重要指标。”陈重对记者说。
只有将赃物追回,并交还到群众手中,才能真正挽回群众的损失,在行动中,我省公安机关将损失追赃率和案件追赃率作为主要指数,对民警重视追赃工作形成了一种激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