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来,河南省洛阳监狱把教育改造罪犯作为中心任务,牢固树立“大教育”工作理念,不断创新教育改造工作思路和手段,丰富教育改造工作内容,全面提升教育改造工作水平,监狱保持持续安全稳定。他们用实际行动贯彻落实了习近平总书记对司法行政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
“三课”教育 夯实教育改造基础
“人之为善,福虽未至,祸已远矣;人之为恶,祸虽未至,福已远矣。”7月17日,河南省洛阳监狱聘请洛阳市国学堂教师对该狱新入狱罪犯进行中华传统文化教育讲座。国学堂的程老师现身说法,讲述了自己是如何由一个危害社会、危害家庭的犯罪人员,通过学习传统文化得以转变的过程。在一个多小时的讲座中,罪犯不断发出阵阵掌声。
举办中华传统文化教育讲座是该狱对罪犯开展“三课”教育的一个具体做法。
在思想教育上,注重罪犯善心培育。该狱运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思想,以家庭伦理、礼仪教养、社会责任等为切入点,有针对性地进行思想教育,促使罪犯改恶向善,真诚悔过自新。把学习传统文化作为加强罪犯素质教育的一项主要措施,以《弟子规》、《二十四孝》、《道德经》等传统文化作为基本学习内容,自编《和罪犯谈智慧》读本,结合收看《传统文化大型论坛》、《移俗、莫善于乐》等电教专题讲座,培育孝道、教子、交友、处世等优秀品质,真正达到培育善心、转变思想的目的。
在文化教育上,注重罪犯素质提升。该狱合理编班,办好扫盲、小学、初中教育。推行罪犯学历教育,鼓励罪犯再教育,制定助学政策,完善助学设施条件,鼓励、支持罪犯参加自考、函大等高等自学教育,有35名罪犯获得大专或大专以上毕业证书。
在技术教育上,注重罪犯技能培养。该狱积极与洛阳市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配合,对854名罪犯开展缝纫、毛织、烹饪、计算机操作、电子等专业职业技能鉴定,有789名罪犯取得了职业证书,为回归社会再就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在开展传统“三课”教育的基础上,该狱还开展心理辅导和法律教育。4月15日,该狱对即将刑释的30余名罪犯在启明学校开展了心理辅导和普法教育。以“鼓励—引导—教育—希望”的方式,结合现实社会实际,深入浅出地对即将刑释出狱的罪犯进行了心理健康辅导,鼓励大家出狱后要坦然面对生活、尽快适应社会,并组织罪犯观看“2013年中国十大孝心少年”颁奖晚会光碟,以典型人、用典型事引导罪犯要感恩亲人,孝敬父母,珍爱家庭。普法教育中,洛阳市法律援助中心工作站、王城律师事务所主任律师徐文集中对罪犯讲解了我国《治安处罚法》、《禁毒法》等法律知识,徐律师结合自己以往承办的具体案例以案说法,通俗易懂地告诫罪犯出狱后一定要遵纪守法。心理辅导和法律教育,在犯群中引起强烈反响,为罪犯出狱后开始新生活奠定了良好的心理基础。
特色帮教助 力教育改造
6月16日,河南省洛阳监狱举行了以“父爱如山、真情永恒”为主题的亲情帮教活动,16名罪犯的家属来到活动现场。
在“触摸父亲的手”亲情互动中,16名罪犯全部戴上眼罩,排成长队来到亲人们面前,经过仔细触摸,他们都找到了自己父亲的那双粗糙而坚硬的手。当两双手紧紧相握在一起的时候,无论是罪犯还是父亲,都禁不住热泪盈眶,双方紧紧地拥抱在一起……随着《生命之河》音乐的响起,现场主持的女警官带领罪犯和父亲们一起表演着手语操。这一刻,罪犯们感受着亲情,感恩着亲情。看到这一幕,台下参加亲情帮教活动的罪犯家属们也被深深地感染着,每个人的眼睛都红红的,不时地用纸巾擦拭着眼角的泪水。在“说出心里话”环节,尽管这16名罪犯都不善于表达自己的内心情感,但在此刻都鼓足勇气大声说出了对父亲深深的爱,纷纷向面前的父亲下跪磕头谢罪。
据悉,近年来,该狱建立了“一月一主题”亲情帮教活动长效机制,此次帮教活动,是该狱系列亲情帮教活动的一个缩影。通过帮教,罪犯纷纷表示:在未来的改造路上,要把对父母的感激与挂念化为积极的改造动力,用行动来诠释和回报父母的恩情,争取早日回到家人身边尽孝,回报家人的厚爱和社会的关爱。
为进一步提高罪犯艺术文化修养,营造良好的改造氛围,该狱与洛阳市老城区书法家协会、洛阳市老城区美术家协会在狱内共同举办了“翰墨飘香,书画传情”文化帮教活动,17名书画家现场为爱好书画的罪犯传授书画技艺,并进行指导帮教。书画家们的无私教诲,不仅使罪犯提高了艺术文化修养,建立了进一步在书画习作上攻坚克难的信心,而且也对罪犯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起到了积极的影响。
“罪犯的教育改造不仅是监狱的职责,更需要整个社会的共同帮教。”该狱有关人员介绍,他们通过广泛整合和利用社会各种帮教资源,搭建全方位帮教平台,不仅提高了罪犯改造质量,构建了监狱和社会教育改造的联动机制,而且也增加了群众对监狱的认识和了解,营造了监狱与社会互相支持、和谐发展的良好格局。同时,也向社会展示了监狱公正文明、廉洁执法的良好形象和教育改造成果,实现了狱务公开,推进了“阳光监狱”建设。
“启明”文化 春风化雨润物无声
先进文化,对于激励服刑人员积极改造,提高监狱整体改造质量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省洛阳监狱推出“启明”系列文化,让罪犯在耳濡目染中得到熏陶,在所闻所见中得到启迪和启示,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改造。
创建“启明”文化板块。该狱设立了“启明学校”、“启明艺苑”、“启明广场”、“启明超市”,创办了“启明报”和“启明电视台”,各监区设立了“启明图书室”、“启明阅览室”等,初步形成了“启明”文化系列。在此基础上,紧紧围绕“启明”文化,利用文化艺术和美学教育等形象文化载体的作用,通过壁画、雕塑、名言、警句、亲情寄语等营造健康的积极向上的改造氛围。在罪犯监舍活动大厅、监舍走廊、学习场所、劳动现场增加设置和悬挂体现惩戒性、规劝性、警示性或启迪性的标语、绘画、安全警示标牌等共260件,其内容涵盖传统文化、名人语录、监规狱纪、名言警句、安全生产以及积极改造塑新生、实现回归梦想等方面的内容,使“启明”文化入脑入心。
创建启明电视台。将监狱新闻频道改版升级为启明电视台,改版后的常设栏目设置为6个:《一周监狱新闻》、《工作动态》、《教育园地》、《心灵家园》、《直击曝光台》、《阳光生日吧》。2014年,该狱启明电视台精心策划拍摄了首部微电影《涅槃》,微电影素材来自监区罪犯改造的真实案例,全部由警察和罪犯自编自演,真实可信。目前,在全省监狱系统尚属首次。它开了监狱拍摄微电影的先河,极大地丰富了电视栏目的形式和内容,创新了监狱管理与教育改造的宣传模式。
搭建舞台 提升警察综合素质
监狱警察教育改造罪犯,在工作中必须能说、能写、能干。这就需要监狱在业务工作中,有计划、有目的、有组织地培养、锻炼和提高警察的能力,必须有意识地为警察搭建舞台,使他们在激励机制中施展才华,取长补短。为此,在实际工作中,省洛阳监狱有计划、有目的地组织开展“一卡一簿”展评和“一比武”等活动,不仅提高了警察的基本技能,而且提升了综合素质。
“一卡一簿”展评,即“四熟悉卡”和“罪犯个别谈话记录簿”展评。通过展评,督促监区警察规范填写“四熟悉卡”和“罪犯个别谈话记录簿”,做到罪犯“一人一卡”,警察“一人一册”,卡片的填写要字迹工整,规范准确,不断提升基层警察掌握犯情的能力。“一比武”,即个别教育技能比武。以“背后识人、听声识人”基本技能为内容,定期组织开展岗位训练和技能比武竞赛。通过设置日常工作中经常遇到的40个情景,对监区警察进行现场答辩测评,督促基层警察练好个别教育基本功,逐步形成了熟知犯情、掌握技能、促进改造、确保稳定的长效机制。
长期以来,通过实践锻炼,该狱有的警察结合工作实践,著书立说;有的警察热心公益,无私奉献,警察队伍中涌现出了一批先进人物。警察王春来,在工作中不断摸索基层管理的特殊法则与规律,撰写了《监狱中队管理学》,在中国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该书填补了国内监狱基层管理理论的一项空白,并载入中国监狱大事记。警察任忠信,十几年如一日,勤奋工作之余,组建并参加中国第一支民间义务水上搜救队,带领队员们无私搜救400余起,成功营救67个鲜活的生命,被誉为新时期传播爱心的“文明使者”,被百姓称为“当代英雄”,并当选“2013年度感动中原十大人物”。
·聚焦河南监狱教育改造工作 每名服刑人员都接受心理疏导
·河南鹤壁市监狱:时刻保持警醒 切实履行职责
·司法部副部长调研河南监狱工作 要求坚持教育改造确保执法公正
·河南第二监狱荣获人民满意的公务员集体称号
·河南新郑监狱六措施确保端午节期间安全稳定
·河南郑州市监狱专家讲评焦裕禄
·河南郑州市监狱专家讲评焦裕禄
·河南首推监狱警察教育改造专家竞评机制
·河南评出十名监狱教育专家
·河南新郑监狱多措并举防范服刑人员因病死亡
·河南新郑监狱开展整治“会所中的歪风”活动
·河南监狱系统评出11名教育改造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