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代表视察芜湖市经开区人民法院时赞扬该院利民、便民新举。 其 江 摄
6月27日,芜湖中院举办迎“七一”演讲比赛,图为一等奖获得者领奖。其 江 摄
芜湖中院举办“法院开放日”活动,社区青少年试敲法槌。其 江 摄
安徽省芜湖市中级人民法院现有干警132人,下辖四县四区和经开区法院。全体干警恪守“尚法求公、人民为本、厚德博学、和谐奋进”的院训,积极围绕打造“司法廉洁放心院、规范管理先行院、审判执行精品院、审判机制创新院、文化建设示范院、创先争优奋进院”工作目标,努力开拓法院工作新局面。去年芜湖中院荣获全省法院2013年案件质量评估工作第一名,并被最高人民法院确定为全国法院法官培训现场教学基地。
“您好,请问您有什么问题需要帮助?”“关于案件进展问题,我可以带您一起查询触摸屏查询系统,输入案号或您的姓名或单位即可知晓案件案号、案由、合议庭组成人员、审理状态等。关于案件诉讼费等问题,您可以查询我们的诉讼指南……”在安徽省芜湖市中级人民法院诉讼服务中心的导诉大厅中,法官们用亲切的话语、专业耐心的解释拉近了法官与当事人之间的距离。
亲切服务 建便民桥梁
“一张笑脸相迎、一杯热茶暖心、一颗诚心待人、一流水平办事”已成为全院干警的工作习惯,这让每一位来院办事的当事人切身感受到芜湖中院开展“亲切服务”工作带来的新变化。
“微笑、真情、文明、敬业、满意”为主题的“亲切服务”,以审判法庭、诉讼服务中心、执行、导诉、信访大厅及档案室等窗口部门为重点,搭建法院干警与人民群众之间的连心桥,更多地接地气、近群众,感受群众真实的呼声需求、了解群众对法官的直观评价、听取群众对法院的意见建议,做到感情亲近、态度亲切、服务贴心、工作高效、办事公开、标准规范。诉讼服务中心一启动就接待了不少群众,他们在“中心”享受“一站式”的服务,避免了他们“累跑”的状况,着力解决“立案难、诉讼难、执行难”、“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之“六难”现象。不少合肥、南京等外地当事人在事后都很激动地说:“中心的建成真的方便了我们老百姓啊!”
2014年5月12日,芜湖中院诉讼服务中心试运行,整合原先立案信访、执行、导诉等各类资源,打造司法为民新阵地。立案庭庭长周琴芳说,诉讼服务中心运行后,服务更加快捷,更加人性化了,真正方便了当事人。现在大部分案件立案一个工作日即可完成,与法定的七个工作日相比,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诉讼服务中心提供实用的便民工具和设备,打造家居式调解室和舒适的环境,让来访群众真切感受到人性化关怀,拉近法院与人民群众的距离,力求为当事人提供一个温馨、快捷的诉讼服务环境。要不断加大诉讼费缓、减、免力度,将诉讼费缓、减、免的适用对象由企业法人转变为困难群众,让每一个老百姓都能打得起官司。
优质服务 保安居乐业
近日,当事人何传英等人来到芜湖中院,在中院大门口拉起感谢横幅并送上绣有“秉公执法 廉洁为民”的锦旗,向民三庭的法官表示感谢。何传英动情地说:“200余万元借款是我们16个人凑在一起的,都是我们老头老奶的养老钱、拆迁钱、血汗钱,公司到期赖账不还,眼见借款可能血本无归,大家都急死了,有的还急的生病住了院。因为经济问题我们请不起律师,我对证据的组织准备、法庭调查、法庭辩论这些环节都不懂,但承办法官体谅我们的心情,作出了非常公正的判决,这个判决真是救了我们……”面对此情此景,民三庭庭长胡翠微和承办法官李贺拉着何传英的手,笑着说:“这是我们应该做的,你们的满意就是对我们最大的肯定。”
“双优质服务是我院坚持群众路线,践行‘三严三实’要求的具体体现,是全市法院司法为民的创新举措。”面对本报记者,芜湖中院院长王为明如是说,办案部门和法官为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为人民群众安居乐业提供优质的司法服务,让“服务”的理念深深扎根于每一位干警的脑海中,在司法服务中不断增强为大局服务、为人民司法的主动性,突出服务重大项目建设,致力服务芜湖“科技驱动”战略,积极化解民生权益纠纷,切实做到亲民便民利民。
主动服务 促发展大局
人民法院要想行使好审判权,切实做到司法为民,就必须充分认识法院在保障和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社会政治责任,必须深入分析新形势、新任务对法院工作提出的新期待、新要求,必须超前研究经济社会快速发展过程中可能产生的各类法律问题,找准和抓住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关键点,主动作为。
今年以来,芜湖中院克服案多人少、办案压力大等困难,多次组织民事审判各业务庭长、执行局长等审判执行业务骨干深入各县区、经济园区,了解企业经营状况,发挥司法能动作用,与芜湖市30余位企业家座谈交流,积极为企业排疑解难,为经济建设保驾护航。法官们与企业家面对面开展交流,特别是对民营企业家关心的建筑合同纠纷、民间借贷、房地产、合同欺诈、执行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交流,结合芜湖当前的经济形势,对当前企业在经营发展过程中可能存在的法律风险进行讲解,并对企业完善经营机制、防范经营风险、有效应对危机提出了建议。
阳光服务 筑司法公信
在法院的众多制度中有两项制度被认为是真正能够体现司法底气的,一是裁判文书上网,二是判后答疑。裁判文书上网是让裁判结果接受全社会监督和评判,而判后答疑制度能够真正让当事人心悦诚服,让法官心存敬畏,确保案件裁判公正。
芜湖中院规定,对生效判决不服的申诉和投诉,一律先由承办法官和所在庭室负责人接待,进入复查程序后,承办法官要对裁判理由作出说明。对于当事人对裁判结果提出的异议,承办法官和部门负责人要能够有底气接待、有底气回应、有能力解答,能够解释得让当事人信服。裁判文书上网是加快审判流程公开、执行信息公开、裁判文书公开三大平台建设之一,从今年开始,芜湖两级法院生效裁判文书除特殊情形外一律在中国裁判文书网公开。同时,开通法院官方微博,回复办理好院长信箱来信,积极回复各界意见,以公开提升司法公信。
创新方法
多方破解执行难
芜湖法院是安徽省执行任务最重的法院,仅2013年,芜湖两级法院执行案件收案10653件,占全省法院执行案件数量的九分之一,执结标的额50余亿元,占全省执结标的额的六分之一。
近年来,通过不懈努力,芜湖中院设立了司法救助专项资金,由法院作为救助主体,对生活严重困难的涉诉信访当事人、申请执行人和刑事被害人依法进行信访救助、刑事被害人救助及执行救助。今年1至4月,芜湖中院发放各类司法救助金十余次,共计133102.5元。近三年来,全市法院对无经济来源、生活极度困难的申请执行人发放救助资金90余万元,先后180余人次被救助。今年5月15日,芜湖中院率先与扬子农村商业银行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正式启动网络执行查控信息共享机制。双方将通过共建网络执行查控专线,联合开发网络查控软件,在确保查控信息安全的基础上,开展对被执行人存款信息的网络信息化“点对点”集中查控工作。
今年初,芜湖中院正式建立告知当事人履行法律义务提示书制度。在送达二审法律文书的同时送达履行法律义务提示书,要求涉案当事人按照人民法院生效法律文书的要求,在规定的时间内全面履行义务。若不按文书主文指定的期间履行义务,可能会承担本案的执行费、评估费,延迟履行的双倍利息或延迟履行金,被罚款、拘留,被限制出境、限制高消费,个人或单位的失信信息在媒体公布,并记录于征信系统,在政府采购、招标投标、行政审批、政府扶持、融资信贷、市场准入、资质认定等方面予以限制。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追究其刑事责任。
自今年初告知当事人履行法律义务提示书制度实行以来,收到了明显的效果,全市法院生效案件的自动履行率由去年同期的47.73%上升到60.51%,执行案件的执行到位率由78.9%提升至94.85%。探索建立纪检监察部门查处通报非法干预执行问题、党委政法委挂牌督办重大疑难案件、通报被执行人及协助义务人为特殊主体案件等制度,极大地提高了执行效率。(记者 李忠好 通讯员 孙 康 张晨彤 冯其江)
·安徽黄山高速二大队规范执法行为
·安徽南陵民生案件集中执行亮点纷呈
·安徽芜湖边检站组织旁听职务犯罪案件庭审
·安徽漫画家义拍漫画捐赠天津牺牲交警子女
·安徽池州破获部督非法买卖制毒物品案
·安徽铜陵九部门联合整治重大火患
·安徽铜陵九部门联合整治重大火患
·安徽淮南推出新举措解决办证难问题
·安徽检察机关依法决定对张绪鹏涉嫌受贿犯罪立案侦查
·安徽推进诉讼服务中心规范化建设 全省126个法院已有93个建成
·安徽芜湖检查危化品运输车辆
·安徽司法行政系统以“法治化统领发展”作为首要理念 一站式法律服务设到群众家门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