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长安网 > 公众版> 干警讲述

为群众之事而急 为民警心声而呼

2014-08-19 11:06:31 http://www.chinapeace.org.cn/ 来源:人民公安报 

    警民关系就好比种子与土地、鱼和水的关系,只有植根沃土,才能开花结果,只有融进水里,才能充满活力。2008年,我被江苏省公安厅聘为特邀监督员。几年中,我看到了警察在亲民爱民方面所做的努力,见证着警民关系发生的可喜变化。

    提意见后出台三项新措施

    作为监督员,我力求尽我所能不辱使命。只要有群众向我反映情况,我都会第一时间反馈给公安机关。印象最深的是2012年,有一位居民对我说由于河西正在开发,治安有点乱,出现了“大偷三六九,小偷天天有”的状态。老百姓停在自家小区的电动车,只要忘了将电瓶取下,第二天就会发现被盗。

    详细了解后,我把梳理好的意见传真给公安厅有关部门,很快厅领导打电话给我,表示针对这一情况,他们已经开会研究,并督促南京市公安局迅速制定相关对策。虽然有了答复,但是对于事情能解决到什么地步我还是有点怀疑,直到自己亲眼见证。

    那天晚上,我和妻子在路上散步,看到有民警全副武装沿着路边巡逻。走近一问才知道,市局为了整治小偷小摸,提高群众安全感,制定出台了三项新措施。一是“亮灯”工程,全部警牌车辆凡外出一律亮灯上路,最大限度提高社会面有警密度,震慑街面犯罪;二是调动群众、物业公司开展大巡防;三是机关干部下基层,不论男女,白天在机关,夜晚轮流在街面巡逻。新对策的快速实施,起到了立竿见影的效果,河西开发区的治安环境得到有效改善。

    这件事让我颇受感动。此后,我还向公安厅提出了一些有关民生的问题,公安机关在充分调研的前提下,推出了“家门口的派出所”“家门口的车管所”便民服务,有效地解决了问题。群众的呼声得到响亮的回应,我为自己是监督员而感到骄傲和自豪。

    “挑毛病”挑出好警察

    2013年3月,和我住同一个小区的邻居找到我,说他昨天晚上路过一家饭店门口时,看到交警正在处理一起交通事故,不知从哪冒出来一个醉汉,要求看民警的警官证,民警好言以对,问醉汉的家庭住址和联系方式,想让他的家人把他接回家。醉汉不知从哪来了无名火,指着警察的鼻子大骂起来,还说要投诉他。围观的群众都十分愤慨,有人忍不住上前想教训教训醉汉,反被民警制止。群众都说警察太软弱、不作为,损害了人民警察的形象。邻居还偷偷记下了那名交警的警号交给了我。

    听了邻居的话,我也认为警察对待醉汉应该采取必要的措施。第二天,我就和邻居来到交警队,要求给出合理解释。交警队队长当着我两人的面翻看了昨晚那名交警的出警录像,然后向我们解释说,醉汉也是公民,也有合法权利,虽然对警察进行了辱骂,但并没有动手。这种情况下,民警只能进行劝导。有热心市民想要教训醉汉,不仅没有任何用处,反而会触犯法律,造成新的问题。队长的话让我俩听得面红耳赤,不由自主地从心里佩服起昨夜出警的那名警察。

    这件事让我更加深刻理解了公安工作,觉得自己身上的担子重了许多。作为监督员,必须掌握一定的公安业务知识和法律知识,便于正确判断民警的对与错。民警错误时,及时站出来指出、纠正,民警被误解时,也要帮助解释,为其正名。

    看热闹看到的感动一幕

    最近,云南鲁甸地震,有警察在灾难中牺牲。看到这样的新闻,我深受感动。关键时刻,挺身而出的还是咱公安民警。这不禁让我想起了今年7月份,发生在我身边的感动一幕。

    那天中午,我开车路过一条臭水河,看到一大群人围在一起,路旁还停了一辆警车,我忍不住下车一探究竟。挤过人群,看到一名老民警在臭水河里正在奋力将一名跳河轻生的年轻人往岸边拖,在众人的帮助下,老民警把年轻人背上了岸。事后,我找到老民警所在的南苑派出所,得知救人的民警是副所长刘知兵。“其实刘知兵不会水。”所长的话让我吃了一惊。回家的路上,我越想越热血澎湃,一个不会水的50岁老民警,跳下很脏的臭水河里救人,是什么力量支撑着他?

    我忍不住拨通了南京市公安局领导的电话,表扬了这位民警。希望他们能对这位民警的事迹进行宣传,弘扬正能量。后来我逢人便说这件事,让大家都感受到来自身边的感动。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公安机关应该着重加强对“草根”民警的宣传力度,对内凝聚警心、鼓舞士气、提升队伍整体战斗力;对外打造品牌、树立警察良好形象。我们这些监督员,也会替真正亲民、爱民的警察说好话、做宣传,不遗余力地为推动警民关系的和谐发展贡献出自己的力量。

    (口述:孙达华 整理:本报记者 赵家新 通讯员 雍冉冉)

 

[责任编辑:刘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