涪江、安昌河和芙蓉溪的汇合处,被称为三江口。三江口向南至三江大坝,是辽阔的三江湖。站在三江河堤,放眼碧波粼粼的江水,看轻舟泛过,闻鸟语清香,仿佛进入一处世外桃源,一股思绪不禁涌上心头。
周围的山还是原来的山,连绵起伏,或深沉稳重,或孤僻抑郁,或不卑不亢,或清高傲慢,都各具其神,各具其态。周围的树还是原来那些树,林木郁郁,草色青青,四季苍翠,优雅恬静。周围的水还是原来的水,但水域却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潺潺的小溪不见了,淙淙的小流也不知躲向何处,变成了一片又一片宽阔的水面,与宽广的蓝天交相辉映,水天一色,让人视野开阔。碧绿的湖水,迷人的景致,与记忆中的涪江、安昌河和芙蓉溪交织在一起,汇聚成一种思念和感怀。
看茫茫三江湖水,令人神清气爽。真是不可思议,那奔腾了千百年的江水,忽然之间就改变了自己的个性,让人觉得有几分陌生,几分不习惯。瞬间,涪江上的艄公,划着小船,唱着涪江小调,变成了老绵阳的一种回忆;安昌河边的渔翁,哼着小曲,成为远时的一个传说。
可是我们拥有了一座人工湖,一座可供我们旅游观光、休闲度假、发电防洪、养殖灌溉的综合资源开发水利枢纽。一道水泥坝轻轻一拦,50年一遇的特大洪水就被阻挡,桀骜不驯的洪灾就被降住,涪江儿女再不会为遭遇洪魔而提心吊胆,铁牛广场上镇水降魔的铁牛也可仰头长啸。这就是神话,这就是创造,在今天我们这一代绵阳人身上变成了现实。
把这项宏大的水利工程命名为三江工程,是对绵阳城的礼赞。绵阳地处绵山之南,我国古时有“山南水北”为阳的说法,于是得名为绵阳。承蒙上天的眷顾,让绵阳这个地方得山得水,市区除了涪江流淌而过,还有安昌河、芙蓉溪环绕。三国时,刘备入川,一到涪城,看到眼前的一片肥沃土地,阡陌纵横,梯田广布,便称到了一个美丽富饶的地方。
涪江是绵阳的第一大河,是绵阳儿女祖祖辈辈赖以生存的母亲河。千百年来,涪江与安昌河、芙蓉溪滋润了绵阳这片土地,富裕了一方人民。安昌河、芙蓉溪是涪江的两条支流,在绵阳城区注入涪江,三江合流,终入长江,终归大海。前些年,绵阳市委、市政府抓住城市开发建设的有利时机,新修了数十公里的护河长堤,既可防洪,又美化了城市。涪江十里护河长堤,宛如两条彩带飘在涪江两岸,河堤护栏石鼓上的240多幅雕刻画来自清朝康熙年间大魁堂三国演义插图,栩栩如生,再现了三国时诸侯称霸的史话。漫游涪江河堤,欣赏三国石刻,品味传统文化,一览三江水色,已经成为绵阳市民日常休闲的一种方式。
观三江景色,你可以选择上南山公园观景台,也可选择到海润广场,或者在一号桥上。如果你有时间,还可以沿着湖边桃花岛、三江国际丽城、涪滨印象等小区外的河堤慢慢地走,慢慢地看。
漫步三江湖畔,放眼沿途市景,青山连绵,树影婆娑,绿水荡漾,修葺一新的南山古塔与富乐山上的富乐阁隔江相望,风景如画。一到夜晚,东方红大桥、涪江二桥、涪江三桥、南山大桥、一号桥彩灯绽放,恰似一条条彩虹,横贯在城市和三江景区之间,江的两岸灯火璀璨,一道又一道美丽的市景呈现在市民眼前。
漫步三江湖畔,随时可见市民在湖边垂钓,有年轻的,也有年老的,大多骑着摩托车,或者开着汽车,许多都是附近的居民。在湖边观景的,大多是外地人,在平和与舒缓中尽享美好时光。在河堤散步的,大多是中年人,或夫妻,或朋友,三五成群,结伴快走。还有许多骑自行车锻炼的,多是着运动装的青年人,他们一路说笑,一路飞驰而去。每年入冬,数千只野鸭、白鹭、灰鹤等野生水禽都栖息湖内过冬,构成一幅人与自然的和谐画面。
我很幸运,住在三江湖畔,站在家中的阳台,就可以凭栏远眺秀丽的三江景区,叫人神清气爽。每天上下班,独自行走在醉人的三江湖畔,一边是林荫小道,一边是蔚蓝湖面,神清气爽。一阵微风吹过,几片柳叶飘落在湖面,湖水泛起涟漪,在阳光照射下,那一片片柳叶好似一只只小船,在湖中荡漾开来,飘到很远很远的地方……
我爱三江湖,我更爱故园绵阳。(罗瑜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