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将重点对拟提职考察人选的财产和婚姻状况、配偶子女从业等情况在一定范围内公开。以往一些案例显示:某官员提职前就已经是“老鼠”,由于缺乏公开机制,升职后“老鼠”长成了“老虎”。全面彻底地“知人”、“识人”,才能“敢用”、“善用”,升职前的“廉政体检”必不可少。(8月12日《新华每日电讯》)
“老鼠”升职成“老虎”,比一般的“带病提拔”性质更严重。“带病提拔”,有一部分可能发展成“重度腐败”,有一部分则未必。但若是人事监管制度成了摆设,“老鼠”就会顺风顺水,一路高升,不但官位和级别越来越高,而且贪婪本性不仅没有收敛,反而变本加厉,最终炼成了巨贪大蠹,涉案金额巨大,查处难度也更大。
那么,如何防止“老鼠”一路升迁变“老虎”呢?
其一,能够及时发现“老鼠”。当贪官还是“老鼠”时,查处起来相对比较容易。因为,“老鼠”的官位、级别和职务低,只要有“小米+步枪”就能解决。但是,如果“老鼠”升职成了“老虎”,则需要动用省纪委乃至中纪委才能扳倒。比如,乡长腐败了,县纪委出马就可以处理了。但如果是省长、部长,则必须中纪委出马,有的还需中央巡视组先收集线索。
其二,破解用人方面的“裙带关系”、“圈子现象”。在有的地方,有的人受“朝里有人好做官”的封建思想影响,用人搞“裙带关系”;有的则“拉队伍”、“搞山头主义”,用人看“站队”、搞“圈子”。如原安徽省委副书记王昭耀登上权力巅峰的时候,妻子杨大爱开始了她的“造官”计划,果然,老婆、儿子、二舅子……源源不断的“政治培养”逐渐拉开了“安徽第一权力家族”的阵容。
其三,查处贪官要排除“贵人”的干扰。当下有的腐败案件往往在一定层级和级别的官员上“串”起来。因为,“老鼠”害怕被捉,往往会寻找“靠山”和“保护伞”,而上头的贪官担心被下头的贪官供出来,则会积极伸手相“救”,导致“老鼠”的问题被捂住,而且,进一步被提拔。因此,排除“贵人”干扰对于及时查处“老鼠”非常重要。
“老鼠”升职成“老虎”,这说明,一些地方的选人用人机制“病”了,需要“体检”;同时,反腐败机制也“失灵”了,需要“检修”。只有从这两个方面入手,把好用人和用权两个关口,才能及时发现和查处“老鼠”,切实防止“老鼠”一路升迁变“老虎”。(王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