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院庭审究竟是什么样儿的?裁判文书是否会公开接受质询?执行是司法公正的最后一环,执行干警又是如何工作的?这一环扣一环,都是阳光司法的关键点。
阳光是最好的防腐剂。2014年,杭州市江干区人民法院提出“阳光型”法院建设工作主题,以司法公开为抓手,坚持“司法为民,公正司法”工作主线,实现被动公开到主动公开漂亮“转身”。
日前,记者走进江干法院,感受“阳光江干法院”的点点滴滴。
庭审直播可点播
立案,是老百姓进法院打官司的第一步。立案庭也是记者此次探访的第一站。
8月1日早上9点,因为台风影响,江干法院立案大厅相比前几天,显得有些冷清。立案大厅的桌子上,法院不仅为当事人提供笔墨纸张、诉讼文书样式等各种便民物品;旁边的架子上还放着不少彩色小册子,审判工作流程、诉讼风险、当事人权利义务告知、财产保全等内容统统向当事人公开。
当事人刘某正在大厅里奋笔疾书。前不久发生的一起交通事故中,交警认定他负主要责任,保险公司拒赔,刘某因此起诉自己投保的保险公司。
“就是一个交通事故嘛!”刘某想当然地对金大姐说。金大姐是立案庭的导诉员,为形形色色的当事人提供帮助。
“你这写得不对啊!”金大姐一眼看出问题,刘某的案子案由应该是保险合同纠纷。“你告的不是对方的保险公司,是自己的保险公司,属于合同纠纷。”
一番周折后,刘某立好案子,准备走的时候,瞥见了那台触控一体机。
这是庭审直播系统的终端设备。该系统与法院内网相关联,能够直接读取江干法院19个大、中、小法庭及派出法庭的数字法庭音视频信号。只要是公开开庭的案件,庭审音视频都可以同步到终端设备上。
“点击‘正在庭审’字样的法庭图标,就能出现法庭实时开庭的场景,画面流畅、声音清晰。”刘某听了金大姐的介绍,追问:“我的案子开庭也能观看吗?”“能!”刘某听了显得有些兴奋。
紧挨庭审直播系统终端还有一台信息查询系统终端,集法院概况、诉讼指南、开庭公告、个案查询、庭室电话、文书样式、廉政规定和法律知识“十八般武艺”于一身,能为当事人提供全面自助诉讼服务。
裁判文书上网公开
裁判文书公开,是阳光司法的重要一环。省高院要求“以公开为原则,不公开为例外”,而江干法院的做法是,除了涉及隐私等不适合公开的,判决书一律上网。
记者走进预审庭书记员周瑾办公室时,她正在利用裁判文书辅助管理系统发送一批生效的文书上网。
只见周瑾登录审判信息系统,进入“案件管理”下面的“裁判文书查询”一栏,对刚刚审结归档的3个裁判文书全部勾选,上传后,系统会自动对当事人进行隐名处理。经确认审核后,这些判决书就能在浙法公开网上搜索到了。
据介绍,2013年8月,省高院在裁判文书制作和自动校对系统基础上,开发了裁判文书辅助管理系统,将文书制作、自动排版、校对纠错、隐名处理和上网发布等功能整合在一个系统中,大大简化了将裁判文书上网的程序。
“现在每次都可以批量处理,非常简便,也不容易出错。”周瑾说。
据统计,江干法院今年以来已上网裁判文书1738件(不包括调解和撤诉案件)。
3G执法记录仪还原执行过程
快要结束采访的时候,正好碰上了执行人员郑利华,他刚执行完一起群租房引发的纠纷。
这个案件的被执行人是个二房东,将一套房子整租过来后,竟然搭建出9间“房中房”、3个厕所,更恶劣的是,还拖欠房东数月房租。
房东起诉,案子判决后进入执行程序,郑利华和其他执行法官曾成功进行强制腾退。没想到,被执行人又骗了一批租客入住。
采访当天,江干法院的执行人员再次去腾退,这已经是他们第N次上门了。经过两个多小时的谈判,租客承诺当天腾房。
这多次上门执行的经过都记录在了执行人员佩戴的3G 执法记录仪里。都说执行是考验司法公正的最后一条底线,近年来,江干法院以执行公开促规范、公正,对执行过程进行同步录音录像,法院特别为执行干警配备3G执法记录仪,要求外出现场执行时佩戴、使用,实时记录、回传执行过程中的音频、视频。此外,法院配套建成3G执法记录仪后台系统,实现执行指挥中心对执行现场同步记录、实时查看、远程指挥等功能,并配置专用服务器存储执行信息,探索纳入电子档案系统,供个案查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