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长安网 > 公众版> 文化频道> 法制故事

上海市公安局消防总队文工团:“弘扬消防精神,传播平安文化”

2014-08-08 10:19:13 http://www.chinapeace.org.cn/ 来源:人民公安报 

    1992年以来,上海市公安局消防总队文工团以“弘扬消防精神,传播平安文化”为己任,高举公安文化建设大旗,讴歌公安消防部队英雄风采,广播平安知识,足迹遍布全国,构筑了独特的公安文艺长廊,赢得了“火中凤凰、警营奇葩”的美誉。

    人才是队伍发展的关键

    记者:2002年至今,您担任文工团副团长,主抓创作,策划组织演出了40余台大型节目,不少作品获得国内外大奖,摸索出了公安消防宣传的一条成功之路。纵观20余年的历程,您认为支撑它发展的动力是什么?

    郝永刚:消防文工团的主要任务是弘扬和传承公安消防部队的精神风貌。一个艺术团体的生存和发展,人才是重中之重。作为主抓业务的领导,身处上海这样一个国际化大都市,如何用好这个平台提供的资源推进自身发展,是我一直思考的问题。我将很大一部分精力放在了人才引进工作上。引进人才要有大视野、大胸怀,这些年我们先后从地方和部队文艺院团引进各类艺术人才近百人。消防工作与上海经济社会建设和百姓生活息息相关,而且随着城市发展将承担越来越重越来越多的任务。这也将是消防文工团持续发展的现实动力。

    记者:您在倾力创作精心耕耘的同时,还扶持培育了一批优秀演员,为文工团的发展储备人才,这些年团里为演员的成长做了哪些工作?

    郝永刚:我们始终把“出人才、出作品”放在文工团工作的突出位置。我们立足消防宣传,为一些有实力的演员争取参加全国、上海等有重大影响的比赛和演出机会,并根据他们的自身条件量身定做艺术作品,发挥他们的艺术特质。仝阿梅已成为著名军旅歌手,易坚东、李泽等也是颇具影响的实力歌手。此外,我们还拥有一批来自全国各地的长期合作的社会知名专家和创作人员作为智囊,力求达到最好的艺术效果。这些都为文工团树品牌的发展战略打下了坚实基础。为了保证作品质量,文工团成立了艺术委员会,由我兼任主任。

    记者:消防文工团经过自身不懈努力,不仅在部队专业艺术团体崭露头角,也赢得了社会广泛关注。这些年来主要参加了哪些重要艺术活动?

    郝永刚:建团以来,我们参加了历届的公安部春晚,连续6年参加了的公安部举办的“公安文化基层行”文艺小分队全国巡回慰问演出,公安部政治部还给我们团荣记了集体二等功。近90次参加“上海国际艺术节”等国际性文化交流活动,出访过新加坡、奥地利、德国等国,自行创作或与外界合作创作音乐、歌舞、话剧和综艺剧等各类作品300余部,80余人次在国家和省市级各类文艺比赛中获奖。在今年5月的第31届“上海之春”国际音乐节上,我们策划了一台原创音乐舞蹈诗——“我的中队我的歌”,献给今年牺牲在上海消防一线的年轻烈士。

    跳出圈子是不断提高的必由之路

    记者:中国音协副主席、上海音协主席陆在易先生曾评价,您写的歌虽多以通俗歌曲及带民歌风的为主,但善于根据歌曲表现的内容,创造性地“糅入”某种新的音调,或从国外流行音乐、甚至“跨界”从美声唱法艺术歌曲等诸多品种中吸取艺术表现元素。不仅动听,易于上口,而且时代性鲜明,不落俗套,难能可贵。您能就此谈谈您的创作理念和符合消防宣传特点的艺术实践吗?

    郝永刚:我非常感谢陆先生对我的关爱。的确,任何艺术都是通过它的表现力来获得影响的,这一点对歌曲的传唱尤为重要。当今社会,价值诉求多元化,即使是公安消防主旋律精神的传扬,也必须融入艺术和审美的时代感,必须考虑受众的感受和宣传的有效性,而不是指令性命题式的简单做法。

    去年那首《一个都不能少》就采用了流行音乐的写法,糅合了摇滚的元素。我不止一次听到消防员对我说,你的歌把我们的心里话都说出来了。还有一首叫《幸福就在不远处》,表现一个新婚几天后返队随时待命的消防兵,他的家近在咫尺却不能回去,只能在心里默默感受和妻子相处的幸福时光,这首歌运用了较流行的音乐剧的一些写法。在我们的公益演出中,群众也容易被这种接地气的艺术表现所打动。比如,我们团的演员计翼彪因为主演在上海东方电视台播放的情景剧《开心公寓》而在上海拥有很高的知名度和人气。我们围绕计翼彪在《开心公寓》中的人物特点,创作的滑稽戏风格的小品《群租房》、沪语演唱《买汰烧》等,广受好评,将“社会面防火宣传”融入鲜明的地方特色,达到了让群众喜闻乐见的效果。

    记者:您认为在目前情况下如何提高消防文工团的艺术水平,对它今后的发展有什么展望?

    郝永刚:消防文工团走到现在,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距离一流专业文艺院团仍有差距。同时受限于体制机制,在人才引进方面的短板不少,比如,编导岗位长期空缺、演员断档,梯队建设面临发展瓶颈。专业文艺团体和市场运作的结合是我们一直关注的问题。我想,既植根于公安消防这块沃土,又自觉融入地方乃至全国的文化氛围,把握好突出主旋律与受众欣赏审美的结合点,围绕社会热点,跳出圈子,拓展视野,是不断提高艺术层次的必由之路。目前我们正在创作一组系列小品,以一个90后消防队员的真情实感为视角,展现当下消防官兵的工作和生活。把消防英雄还原成一个社会的人,弘扬使命和责任当抒写真情,期待引起人们更多的共鸣。这也是我们努力的方向。(通讯员 孙建伟 记者 吴 艺)

 

[责任编辑:刘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