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理想很多,但怎么也想不到会成为一名以音乐为生的人,更想不到自己会成为消防部队中的一员。
我出生于1960年代,那时候虽然物质贫乏,但孩子们却是无拘无束地自由成长。因为父亲在当时的宣传队里拉板胡,家里有板胡、京胡等乐器,我和小伙伴们就经常学着大人的样子胡乱拉一通,有几次让父亲看到了,他说你跟我学拉板胡吧,于是就有了儿时跟父亲学琴的两年时光,那也许就是我的音乐启蒙。
初中毕业后,我考进了河北正定师范学校,在这里遇到了我的恩师张春学,他是我的音乐老师,也是我的班主任。音乐就像种子,在我的心里开始生根发芽。跟随张老师学习音乐理论、作曲、钢琴演奏等,使我逐渐明确了人生的方向,要把对音乐的热爱变成自己终生的追求。后来考入大学后跟随尹铁良老师学习作曲,尹老师第一次给我上课的教导至今记忆犹新,“学习艺术,不仅要学习专业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学习做人!”我是幸运的,我的两位恩师都用言传身教赋予了我:责任、执著、务实与厚道。
大学毕业进入消防文工团,是自己专业创作的起步。那时,我对消防的认识就是大红门和救火车,由于认识浅薄,刚开始的音乐创作,虽然也很努力,但也更多的是在作曲技术层面的实践和技术手段的丰富。
随着自己对消防部队了解的深入,原来不被注意的事渐渐地放大并不断强化。一年一度的老兵退伍,看着战友脱下军装那一刻,多了对他们的留恋和不舍。我的家在消防队的楼上,每当听到消防车拉着警报出警,都会在窗口注视着车辆远去,“哪里有火警了?”心里会问,也会祝福战友平安归来,但最怕的就是听到火场上有意外发生。这时,我明白自己已经从骨子里成了一名消防人。
于是,我要为我的战友、我的兄弟们歌唱的愿望越来越强烈,这就是我的事业!
我有一个梦想:我要写出一首消防歌曲。人们一唱起这首歌,就想起了时刻在危难前沿、时刻在牺牲奉献的消防官兵;人们说到消防官兵,就会不由自主地唱起这首歌,就像我们不由自主地唱起《歌唱祖国》。
生活中有,艺术中就能够有;生活中无,理想中有,艺术中也能够有,生活因为艺术创造而不同凡响!(郝永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