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日,我正在所里值班,辖区某工厂报警称:“有人在厂子里闹事。”
赶到现场,我发现一男一女两位大概60多岁的老人躺在工厂的大门口,挡住了车辆的正常通行。旁边数十位年轻人在大喊:“死给他们看,凭什么平白无故的解雇咱!今天解决不了,就把厂子砸了!”看样子,这是老人的家属,是摇旗呐喊,撑腰助威的。
看到有警察过来,一个小青年咋呼得更响了,还要硬冲进厂子。我快步走向那名小青年,一把拽住他的胳膊,安慰他说:“小伙子,别着急,我问问情况再说,你先到一边等会儿。”听了我的话,小青年不再做声,现场慢慢安静下来。
我走到两位老人面前,蹲下来说:“大爷,您和大娘没事吧?能和我说说怎么回事吗?”
原来老大爷姓李,家住40里外的黄村,今年65岁,已在这家厂子工作了5年多。现在工厂考虑到其年龄较大,怕发生意外事故,决定和老李解除劳动关系。老李回家后,左思右想觉得不对劲,“人家这是把咱开除了,知道的说咱老了,不能干了,不知道的还以为咱在厂子里干了什么坏事呢?”老人愤愤地说。心里本来就不爽的老李,又因为工资补偿的事和厂子发生了争执。
了解了事情的原委后,我决定先探清双方意图再做决定。老人这边要求必须补偿10个月的工资,厂子里却说:“本来想补偿1个月的工资,现在他这样一闹,影响了工厂形象,一分不给。”
双方互不相让,事情就这样僵持住了。同事小谢说:“真不行,咱就让他们到法院或者劳动仲裁部门解决吧!”
听到“劳动仲裁”几个字,我心里一动,迅速打开手机,“百度”了一下我国劳动法的有关规定。这下心中有了底。
我先把工厂的有关负责人叫到一边,轻声告诉他:“根据劳动法的有关规定,你们至少要支付人家半年的工资(我故意多说了1个月),如果闹到了法院,不仅影响你们工厂的形象,最后还是要支付工资,如果是那样,估计你们老板会对你的工作不满意吧!”这位负责人不住地点头。
我又跟老人讲:“您老人家的要求,有关文件里也有规定,但您处理方式不对,您影响了人家的正常生产,按照法律程序是要处理您的呀。不如,让他们补偿给您5个月的工资?”一听能够拿到5个月的工钱,老人心里气消了,也通情达理起来,拉着我的手说:“大侄儿,我听您的,其实,我不是在乎这点钱,我们农村人要的是脸面啊!”
一场纠纷得以及时化解。(讲述/宁 华 整理/郭广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