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长安网 > 公众版> 长安传真

贵州施秉法院“女子法庭”服务群众减少诉讼成本

2014-08-07 14:48:03 http://www.chinapeace.org.cn/ 来源:贵州日报 

7月26日傍晚,贵州省施秉县牛大场柳塘村炊烟缈缈,恬静安详。72岁农妇魏某珍伸手为牛大场法庭女庭长李丽抹了抹额上汗水,感动地说:“托福你们帮助,我不再愁吃愁穿了——为我这个口头讲起的赡养纠纷案,你们教我怎么起诉,又帮我调解家庭和好,又说服我儿子尽孝兑现粮食,又帮着装谷子称谷子,还帮我把谷子搬进屋。我真不知道要怎么感谢才好啊!”

魏老太的故事背后,有一个数据:2013年,施秉县“女子法庭”共办理案件208件,其中口头起诉达170件,为当事人节约诉讼成本30余万元。今年1月以来,上述三项指标又分别上升了两位数。

施秉县共设有双井、牛大场两个基层法庭,由于都是女法官担纲,被人称为“女子法庭”。法庭所在山区,群众法律知识薄弱,诉讼能力有限,撰写合格起诉状更是首要难题,一个简易案子若聘请专业律师代写状纸,就要开支300-600元不等,还要负责律师的差旅等费用。

2012年11月牛大场村茶山组任某,因交通事故多处骨折,就致电牛大场法庭诉说遭遇。庭长李丽赶往任某家,却遇到让她深思的状况:任某只有小学文化,经济困难,家里连半张纸都没有,更不会写状纸。李庭长和书记员一个问一个记,当场为任某口头立了案,后又历经努力,帮任某讨回公道,还连夜上门送去5.5万元的赔偿款。这件事让李丽想到:必须让群众减少诉累、减少诉讼成本。

无独有偶。双井法庭庭长孙鲁霞也遇上了李丽的状况,也想到了要进一步方便群众诉讼。这一来,两个法庭都不谋而合地在各自的区域内,作起了这类便民利民的事来。

两个法庭在接受群众“口头起诉”时,都是专门印制了“格式化”的口头起诉状:当事人向法庭人员陈述纠纷经过,由接待人员记下其身份情况、诉讼请求、纠纷过程,通过“填空”的形式记载于口头起诉状上,然后由当事人签字即可。这种通过 “唠家常”就可以完成起诉的方式,大大降低了当事人诉讼成本,而且利于开展调解工作,更能帮助弱势群体维护合法权益,特别适用于民族地区实际,赢得了当地百姓普遍欢迎。

[责任编辑:陆然]
相关报道

·贵州施秉法院公开审理开设赌场案
·贵州施秉法院“四措施”践行“群众路线”
·贵州省施秉县法院开展“法院开放日”活动
·贵州施秉:走乡进村访民众
·贵州松桃法院合力编织未成年人犯罪矫正帮扶网
·贵州六枝法院重拳出击“六难三案”积极回应群众关切

·贵州六枝法院重拳出击“六难三案”积极回应群众关切
·贵州金沙法院:让群众得到有尊严的诉讼服务
·贵州江口县法院“试水”审判长负责制改革
·贵州纳雍法院阳长人民法庭司法为民工作见闻
·贵州全省法院对职务犯罪始终保持高压态势
·贵州高院约谈在专项执行中到位率靠后的中级法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