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洛阳市西工区人民法院执行局法官 王中亮
“妈!”小宋面对白发苍苍的七旬后母,终于放下之前的成见大喊了一声,“以后你有病了我会照顾你,我还是你闺女!”说完泣不成声。周老太亦老泪纵横,紧紧拉着小宋的手说:“傻孩子,你永远都是我的亲闺女,以后咱还是一家人。”望着眼前这两个冰释前嫌的泪人,我也不禁红了眼。
老宋和周老太是一对半路夫妻,从1984年结婚起已风雨同舟了28年。他们也是一对患难夫妻,1996年老宋因病瘫痪在床,周老太16年如一日不离不弃,在病榻前照顾丈夫。2011年老宋病情加重,由于二人婚前各有子女,婚后无共同子女,老宋的女儿小宋和女婿打起了小算盘。2012年3月,为了孩子的私心,糊涂的老宋向法院起诉要求离婚。周老太心灰意冷,一气之下就同意了。法院作出判决准予双方离婚,房子归周老太所有,周老太补偿老宋房款10万元。
周老太已70多岁高龄,退休工资寥寥可数,平时还要吃药看病,生活十分艰难,对于补偿款根本无力给付。2012年9月,在子女的鼓动下,老宋申请强制执行。身为一名执行法官,面对这样一个特殊的案件,我一直在寻找一个能够让双方老人都能接受的方案,使这个案件执结。但由于双方都很固执,一时未能达成和解方案,我只好按照法律规定,给周老太每个月留一定的生活费,其余的退休工资扣下来作为执行款给老宋。
今年年初老宋不幸去世,老宋的独生女儿小宋过来办理了相关的手续,要求继续执行该案。我了解到在老宋和周老太生活的近30年中小宋和周老太的种种心结,这时一个想法突然冒了出来,何不把双方叫到一起把话说开,或许能使这个案子有一个圆满的结果?
我将周老太和小宋约到办公室,就该案进行调解。我没有选择就事论事,而是拉起了家常,从亲情的角度进行引导,挖掘双方埋藏在内心最深处的情感,双方说着说着开始泣不成声。小宋说爸爸离婚之后由她来照顾,没过多久她就后悔赶后母走了,当亲身照顾爸爸生活起居的时候,小宋才深深感受到了后母十几年如一日照顾爸爸的不容易。周老太也很自责,后悔当时为什么明明知道老宋是一时犯糊涂,自己也犯糊涂让这个家就这么散了。
最后双方打开心结都做了让步,达成了和解协议。望着小宋搀扶着周老太远远离去,我心中感慨万千。“锔”这门手艺,从古流传至今。干锔活的叫锔匠,老百姓家的缸碗瓢盆,一不小心破碎了,往往会把碎片搜罗起来,等走街串户背着木头箱子的锔匠上门时,请他帮忙锔上。俗语说得好,没有金刚钻,不揽瓷器活,说明这些细活要干好并不容易。而法官就好比一个拥有金刚钻的锔匠,让一个个破损的亲情重新焕发出最初的光彩。把锔艺上升为一种修复的艺术,这是法官的追求。我愿成为一名好“锔匠”。
(吴可征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