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长安网 > 公众版> 地方动态> 江苏

江苏徐州:反贪工作各指标连续3年全省领先

2014-08-05 15:09:11 http://www.chinapeace.org.cn/ 来源:检察日报 

凝聚智慧打造反贪拳头产品

江苏徐州:反贪办案工作各项指标连续3年全省领先

侦查信息化成为徐州市检察机关反贪工作的有力驱动。

把握规律

从勇于监督向善于监督转变

今年初,江苏省检察院反贪局提出智慧反贪的办案理念,通过“集智、用智、育智”,凝聚智慧、汇集人才、培育亮点、转变方式,全面提升反贪工作水平,推动反贪侦查方式转型升级。如何最大限度地将智慧与反贪融合一体?江苏省徐州市检察机关反贪部门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这边天已经热了……”2009年3月,徐州市检察机关在办理一起职务犯罪案件追逃过程中,获取了这样一段电话录音。

就是这么一句话,时任徐州市检察院反贪局副局长的陈海鹰却从中听出了门道。当时徐州天气还是“倒春寒”,嫌疑人很可能在南方。通过比对电话号码,终于在广东佛山将嫌疑人抓获。

“这么漂亮的办案方式,放在上世纪90年代难以想象。”徐州市检察院反贪局副局长祁赞朋介绍说,那时反贪部门往往根据一封举报信,就对嫌疑人直接传唤,一支笔、一张嘴是审讯的全部家当。“以前每一次对办案的严格规范,都会带来基层办案人员不敢办案的副作用,导致办案数下滑。”

与以往不同的是,尽管2013年修改后刑诉法对办案程序进行了更为严格的规定,但徐州市检察机关反贪办案数量一直处于平稳增长状态,成为该市检察工作的拳头产品。

“最大的秘诀就在于,对司法规律的前瞻性把握。”徐州市检察院副检察长孙光永有着近20年的反贪经验。他说,早在刑诉法修改前,他们就发现陈旧的办案模式不能适应形势要求,必须摈弃依赖口供突破案件、“割韭菜”式的传统办案思路。

2011年初,曾任江苏省检察院反贪局副局长的杨其江调任徐州市检察院担任检察长。他提出,要从勇于监督向善于监督转变,走出一条精细化管理、精品化办案的路子。

2012年徐州检察机关开展的路政专项行动,就是一次转变侦查模式、突出智慧办案的实战练兵。反贪部门主动减少对监视居住强制措施的依赖,在外围证据确实充分的前提下,多数案件在传唤12小时内得以顺利突破。

一组数字可以看出转变带来的成效。徐州市检察机关反贪办案工作各项指标连续3年全省领先,2012年全市反贪大案率首次实现100%,有罪判决率100%,一审服判率在全省名列前茅。2013年反贪没有积案,判决率比普通刑事案件高出20%。

精细化组织

形成“大侦查大协作”格局

徐州市检察院反贪局副局长张丰年认为,智慧反贪除了体现在“眉头一皱、计上心来”的微观智慧上,更包括办案机制、组织指挥等宏观智慧。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后者更为重要。“在涉税专项行动中,为了防止打草惊蛇,我们一次动了6个人。这就涉及到参与行动的几十号侦查人员怎么管理的问题。”张丰年举例说。

徐州市检察院结合区域特点,出台了反贪办案协作圈实施意见。全市划分为三大协作圈,每一协作圈安排一名市反贪局领导包挂,实行个案跟踪和领办、参办、督办等工作机制,人力资源、技术资源相互配合支持,不断深化侦查一体化建设,形成了“大侦查、大协作”的办案工作格局。

2013年,该市反贪局干警在走访活动中发现,一些农民购买的农机补贴并未到位,随即在全市范围内掀起了一场治理农机系统职务犯罪的反贪风暴。

初查时,多条线索源源不断地汇聚到徐州市检察院,市院对所有线索统一备案,统一管理,二次分配,整合线索资源,为后期专项行动深入开展创造了有利条件。每一次反贪“小战役”都指挥调度多家基层院同时投入兵力,参与到统一行动中来。

在侦查一体化机制下,徐州市检察院反贪局及时制定出台了《反贪初查工作规范》,提出了案件初查“七必查”,即在初查时查清涉案人员的个人基本信息、职务情况、家庭情况等七个方面,“需查尽查、可查尽查”,只有按照规定查清初查必备要素,完成规定动作,才能启动案件。

去年,徐州市反贪部门的精细化、立体式初查方法在江苏省侦防会议上进行了交流,受到与会人员的高度评价,对推进反贪侦查理念、侦查方式的转变起到了引领作用。

“两化”建设

保障专项行动顺利开展

科技是做好反贪工作的前提和基础。装备现代化、侦查信息化——“两化”建设逐步成为推进反贪改革的有力驱动,提高了发现犯罪、证实犯罪的能力和水平。

去年,徐州市检察院反贪局收集了税务领域相关的文件和资料,然后对税务工作人员和“黄牛”各种信息进行细心的分析、比对、筛选,初步确定办理案件的大方向,最终顺藤摸瓜挖出这一领域贪污贿赂犯罪23件24人,其中个案金额过百万元的就有13件。

徐州市检察机关针对“两化”建设,出台了《关于加强反贪部门侦查信息技术化建设的意见》,在办案经费紧张的情况下,以实践需求为导向,加大对现代科技装备的投入力度。

“以前需要在办公室里完成的查询审批流程,现在用手机就可以了。”徐州市反贪局副局长张丰年近日在外出办公时,收到一条信息:需要审批电话号码查询。他随即登录移动办案系统,仅花了几分钟时间就轻松审批完成。该套系统于去年10月开始研发,包含移动办案、即时通讯、日常管理三大功能,实现了远程指挥、案件讨论、证据传递、实时决策等功能。

“原来要查材料,得拿出半天甚至一天时间来回跑,为了节省时间就‘攒足’数量一起查,现在查询这么便捷,真正实现了及时有效。”侦查人员对此普遍反映良好。

“装备现代化仅仅是基础,侦查信息化才是目的和关键,二者不能相互替代。”现任徐州市检察院副检察长、反贪局局长的陈海鹰认为,信息化并不是一窝蜂地上设备,而是要看谁能把现代化的装备用尽、用足、用好。

去年以来,徐州市反贪案件侦查技术手段使用率超过55%,全市有3个基层院所办案件中技术应用率达到90%以上,成功辅助了专项行动的顺利开展。

侦查信息化会不会对信息安全造成威胁?徐州市反贪局侦查二处副处长袁子瑜说,反贪系统内部建立了规范的查询流程,严格遵守案件信息保密规定,全部通过加密通道进行传输,确保了信息的安全。

以案代训

建设智慧型反贪队伍

相同的线索,不同的人办理,有的可能办成“铁案”,有的则可能办砸。智慧反贪关键在于建设一支智慧型、高素质、专业化的反贪队伍。

徐州市检察院反贪局每年都要制定干警分类教育培训计划,针对分管副检察长、反贪局长、检察员、书记员的不同需求,分别成立了指挥、取证、审讯、技术等兴趣小组,组织开展经常性的讨论、旁听审讯、录音录像光盘纠错等活动。

今年6月15日,泉山区检察院办案区的监控室内,该院反贪局局长彭跃安坐在屏幕前,边听边记。屏幕上显示,池通等两名青年干警正在审讯一起受贿案的嫌疑人李某。

今年29岁的池通从事反贪工作不到3年,如今已是反贪办案骨干,参与办理案件11件16人。他的快速成长得益于徐州检察机关反贪部门在抓案件突破的同时,更注重以案代训、以老带新,大力培养人才。

“以案代训的方式,调动了青年干警的积极性,比培训班的作用要大。”池通深有感触。

在徐州市反贪部门,技术人员和侦查审讯干警之间虽各有侧重,但侦查人员不懂技术、懂技术的人不懂侦查的情况正在改变。袁子瑜曾从事过多年的反贪侦查工作,如今成长为技术保障小组的领军人物,多次应邀到省内外培训班授课。

“与侦查技能相比,更要保持强烈的谋略意识。”徐州市检察院检察长杨其江认为,智慧反贪是一种能力要求,在当前更是理念要求。如果认识问题不解决,技能总会过时,也很难达到智慧反贪的高度。因此更为重要的是,要引导大家把知识转化为智慧,凡事多想几招,多备几手,以办案人员的智慧来弥补当前侦查手段和技术装备的欠缺。(卢志坚 唐颖 谢磊 王成艳)

[责任编辑:朱诗瑶]
相关报道

·江苏海门制作彩色宣传横幅助力青奥
·277万张选票评出10个文明执法团队——“江苏公安交警文明执法示范窗口”评选结果揭晓
·江苏泰州城东派出所推办案“四回”机制
·江苏南通:边防官兵与群众合力抢险
·江苏无锡公安关爱救助5岁女童赢社会点赞
·“江苏公安交警文明执法示范窗口”评选揭晓

·“江苏公安交警文明执法示范窗口”评选揭晓
·江苏南京化工园警方创新方式“说”安防
·江苏宿迁宿城:检察官三年半“赶集”百余次
·江苏盐城:“换位体验”换来好作风新气象
·最高检派员介入江苏昆山"8·2"爆炸事故调查
·最高检派员介入江苏昆山"8·2"爆炸事故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