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莒县人民法院民二庭副庭长 王祥滨
“这大热天的让你们跑前跑后,帮我们调解矛盾,我再不让步,就辜负了你们的一片心了,我同意调解!”不等我们进门,穆老汉忙走出来笑意盈盈地说,“快到屋里来凉快一下。”说着,把我们迎到屋里。
这事还得从去年说起,穆老汉和邻居王老汉是东西邻居,在两家的西南方有一道自然形成的水塘,其房前胡同是一条由东向西的自然流水通道。就在去年的5月份,王老汉重修门前流水通道将其堵塞,水流不通时常溢出,淤积在邻居穆老汉家的房屋周围。夏天雨量大时,积水很深,这样一来,给穆老汉一家生活、出行造成很大的困扰。因为这事,老穆前前后后找了老王十几趟,可老王既不疏通也不理会。就这么一来二去,昔日的睦邻反目成仇,忍无可忍的老穆一纸诉状将老王告上了法庭。
年近七旬的老穆满含怨气地坐在法庭办公室里,气咻咻地对我说着这一年多来他所受的委屈,“你说说,好端端的邻居怎么能这样,我一直忍让着怕闹僵了,可到头来,他竟这样对待我,太可气了!对这件事你们一定要重判,别轻饶了他……”送走了余怒未消的老穆,我坐在办公桌前沉思着:两位老人家年事已高,且是多年的老邻居,不能简单地一判了之,如果轻易下判,容易激化矛盾,使得邻里关系更加恶化,以后更不好相处,还是得先上门调解。
第一次去做调解工作,我打听着分别到了两位老人家里,受尽委屈的穆老汉怄着气坚决不同意调解,非得理出个胜负。而王老汉更是不服软,认为修自家门前通道没有过错,凭什么去给别人认错。情绪激动的两位老人根本没有谈和的意思,看着两位老人的态度如此强硬,丝毫没有回转的余地,我只能作罢,再考虑下步打算。
第二次的情形还是不太乐观,听了我一番苦口婆心的劝解,强硬的穆老汉口气稍稍有些松动:“远亲不如近邻,咱们都是乡里乡亲的,抬头不见低头见的,老是这样互相掐着,让村里人笑话……”王老汉一言不发,沉思着,难得两位老人被我拉着坐到了一起。
第三次、第四次……终于在打算去进行第十次调解的时候,两位老人也许是被我“十入其门”的耐心和诚意所打动,异口同声地表示为对方做出让步。“法院对我们两家的事确实挺重视的,王法官前前后后来了不下10次,光是他们庭长,就来了3次!”态度一直强硬的王老汉也被我这锲而不舍的精神感化了,他终于决定疏通排水沟,重修门前水道,和穆老汉重归于好。他们从敌对怨恨到相互沟通,再到互相谅解,我和同事们历经了前后10次上门调解,多达20次的调解工作,两位老汉最终化干戈为玉帛,这场老邻积怨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事后我想:法官不仅仅是坐在审判席上威严的司法者,也要给当事人解疑释惑,指点迷津,打开心结,纠正方向,定分止争,这样才能更好地化解矛盾,促进社会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