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警方稳步推进青奥会安保工作
“最隐形最称职”筑牢安全屏障
举世瞩目的南京青奥会开幕的脚步日益临近,一场平安青奥的战役悄然打响。如何筑牢一道安全屏障,让安保人员成为“最隐形又最称职”的人,成了此项赛事安保工作的重头戏。
“南京青奥会是继北京奥运会之后,我国承办的又一奥运赛事,安保工作做得如何直接关系到赛会的成败。”南京市副市长、公安局局长徐锦辉表示。作为青奥会安保工作的责任部门,江苏及南京警方正用他们的行动给出答案。
理念冲撞首当其冲
为了保障赛事安全有序开展,在公安部和江苏省公安厅支持下,南京市公安局成立了青奥安保工作领导小组,组建了31个场馆安保团队、22个专项安保工作团队和12个城市安全保障团队,提出确保实现“六个绝不发生”目标,即绝不发生影响政治安全的重大敏感事件、绝不发生暴力恐怖事件、绝不发生影响社会稳定的重大群体性事件和个人极端事件、绝不发生到青奥会场馆及住地非法滋事事件、绝不发生恶性刑事案件、绝不发生重大公共安全事件。
“我们以往的安保经验,用4个字概括就是‘安全第一’。围绕这个理念,越是靠近比赛场馆、越是靠近运动员的地方,安保级别就越高、安保人员也越密集。”南京青奥组委会安保部综合处处长张新宝说,这与奥委会一接触就发生了理念上的碰撞,“青奥会的要求是在确保安全的基础上,注重客户体验和大众参与。说起来简单,但落实起来却很不容易。”
赛事最核心区域不出现“警服”
按照国际奥委会的要求,本届青奥会在赛事最核心区域不出现“警服”。
理念的转变带来的是措施的变化。安保团队把安保阵线往外移,用外围的周密部署获取场馆内的宽松氛围:南京警方在公安部、省公安厅的协调指挥下,共同构建苏浙皖鲁沪安保圈,加强与4省1市公安机关的相互协作,以及与铁路、民航、交通等部门的合作,建立反恐、交通、治安等各条线的联动机制;搭建环苏环宁护城河,依托进入南京的32个公安检查站,筑牢南京外围防线,提高南京城内的安全系数;部署开展“民本警务”九大攻坚战、“护青行动”,全力推进“六大攻势、二十项行动”,逐步加大巡逻密度,创新武装巡逻勤务模式,通过强化社会面管理与控制、安全隐患排查与整治,在城市“面”的平安基础上,保青奥“点”上的安全……
安保理念的变化让南京青奥安保团队直言“学到了东西”。“这是一次安保国际化的有效尝试和体验,是东西方文化的一次握手。尽管这个过程并不像纸面上写出来的这么简单。”南京青奥组委会安保部部长葛孝先说。
一张照片解决赛事扰民问题
传统的体育赛事都是放在体育馆里举行,观众凭票进场。但本届青奥会强调观众参与。参加过多次重要安保活动的南京警方挠起了头皮:按照奥委会注重参与的设想,3人篮球比赛最初被要求安排在南京新街口,而8×100米接力赛则在南京夫子庙举行。不收门票、场地半敞开,运动员和南京市民来一次亲密接触。
“奥委会考虑的是推广和普及,以及国际赛事与举办地之间文化上的无缝对接。而警方需要考虑的,还不单是青奥安保,必须要考虑对城市交通和市民日常生活的影响。”葛孝先说。
这个题,怎么破?
一张照片,改变了奥委会的想法。每年参与南京夫子庙元宵节灯会安保工作的唐斌,作为青奥安保工作项目负责人,对奥委会考虑在新街口和夫子庙办两场赛事的安排提出了意见,还拿出了一张数十万人观灯会场景照片。对奥委会官员来说,这张照片抵过千言万语。很快,奥委会同意更改场地方案。
不扰民、保民生的底线思维和强调观众参与的国际惯例通过良好沟通,实现了一次无缝对接。“该执行的绝不打折扣,该有态度时也绝不沉默。”
目前,南京青奥会安保工作已经进入实战阶段,各项安保任务正按步骤稳步推进:5月各项安保筹备工作准备就绪;6月安保指挥中心投入运行,“护城河”公安检查站建成运行,安保核心团队全部就位;7月安保人员、安保设施全部到位,组织开展全局性合成实战演练……
徐锦辉表示,南京公安机关将以高度的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以更加扎实的作风、更加严格的标准、更加有力的举措,坚决打赢这场攻坚战,为举办一届精彩难忘的青奥盛会作出应有的贡献,为南京历史留下美好的篇章。
(记者 许政 赵家新)
·江苏南京公安机关召开青奥会安保誓师大会
·南京召开青奥会安保誓师大会
·江苏淮安消防“练为战”备战青奥会
·江苏:为青奥会创造和谐稳定社会环境
·江苏南京浦口开展青奥会骑行活动
·[视频]江苏:部署南京青奥会安保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