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没想这么快案子就立上了。”7月23日,安徽合肥华威公司负责人宋少敏来到合肥市中级人民法院,要给诉讼服务中心“点赞”。他说,该公司一起知识产权案递交材料仅3天就立案了,法官还专门打来电话耐心告知诉讼规则。
自安徽省法院自主“升级扩容”建设诉讼服务中心以来,各地法院建立起标准统一、制度完善、服务规范的诉讼服务中心,设置有23项服务功能,基本涵盖了人民法院联系、服务人民群众的所有事项,让群众可以一站式完成除开庭以外几乎所有诉讼事务,“高效率”让服务中心日益成为展示安徽法院良好司法形象的“第一窗口”。
“建设诉讼服务中心就是将人民法院联系、服务群众的所有渠道和各个环节整合前移至中心。群众进入中心,即可办理属于法院职责范围之内的所有事项。”安徽省高级人民法院党组书记、院长张坚在接受《法制日报》记者采访时说,诉讼服务中心在为群众提供便捷、高效服务的同时,通过大力开展诉前调解工作,将大量矛盾纠纷解决在立案前和审理前,能够降低群众诉讼成本,既节约了司法资源,又从源头上减少了涉诉信访。
“便”字当头方言翻译让群众打明白官司
“他的意思是……”在黄山市中级人民法院诉讼服务中心,人们经常会看到一名法官在为当事人做“翻译”。黄山地区的方言很多,针对一些当地人不会讲普通话的情况,黄山中院确定5名精通一地方言的法官,在中心担任“方言翻译”,让群众打一个“明白的官司”。
这种精细化的服务很好诠释了安徽省法院建设诉讼服务中心“便”字当头的服务理念。
建设诉讼服务中心始于蚌埠中院,后在安徽各地推行。安徽省高院去年出台《关于开展全省法院诉讼服务中心规范化建设活动的意见(试行)》,要求中级法院规范化服务中心面积不低于500平方米,基层法院不低于350平方米,中心要设置候访、立案、调解、信访和综合5个诉讼服务区。诉讼服务中心须具有3大功能,即诉讼服务功能、纠纷分流功能、矛盾化解功能。中心具体职能包括诉讼引导、立案受理、诉前保全、司法救助、诉前调解等23项,做到使群众“进入一个厅、事情全办清”的目标。
“实”字立足树立话好听事好办新型作风
据介绍,安徽法院推进诉讼服务中心规范化建设一年中,新增建设面积约34600平方米,大部分中院、基层法院规范化诉讼服务中心已建成启用,其余也将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升级”。
“诉讼服务不能仅体现在狭义的‘周到服务’上,落点应当在司法公正、化解纠纷等司法为民上。”这一安徽高院的刚性要求,让诉讼服务中心职能在广度和厚度上不断得到拓展。
安徽省高院先后制发了诉讼服务中心规范化建设及诉讼服务中心岗位职能等规定,各地法院也充分发挥主动性和前瞻性,建立完善首问负责、文明接待、岗位责任、涉诉信访等制度和机制,不断提高诉讼服务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水平。
池州中院坚持两级法院院长每周定期联合接访制度;滁州中院实行每月信访工作调度会制度;马鞍山市两级法院建立涉诉信访评估预防机制,对涉诉矛盾纠纷每月定期排查、敏感或重点时期重点排查,对排查出的信访案件实行“四单一报告”制度,力争早发现、早解决。
同时,各地法院全面规范办事程序、提高服务效率、提升服务效果:所有诉讼服务中心都在诉前调解和小额速裁等“含金量”实体服务上下足功夫;一些诉讼服务中心向基层法庭延伸,在基层法庭设立“工作站”,零距离服务群众;还有诉讼服务中心安排审判庭负责人“值班问诊”,负责答疑解惑,引导当事人立案、诉讼;有的则设立农民工、妇女、儿童、老人、残疾人等困难群众“绿色通道”,由中心提出缓、减、免交诉讼费意见,实现优先立案、优先审理、优先执行。
张坚说,通过诉讼服务中心规范化建设的强制入轨,“门好进,脸好看,话好听,事好办”的新型诉讼服务作风初步形成,亲民为民便民的诉讼服务窗口新形象得到确立,彰显了人民法院司法为民正能量。
“调”字当先矛盾纠纷能够请进门送出门
“群众来法院打官司,是为了化解矛盾、解决纠纷。”张坚说,诉讼服务中心作为人民法院服务人民群众的第一平台,第一时间接触群众,第一时间了解纠纷,更便于抓住矛盾纠纷在初发阶段最容易解决的契机,充分利用诉讼服务中心占据的天时地利条件,第一时间介入调处化解纠纷。
安徽法院诉讼服务中心把调解作为必经环节,贯穿诉讼服务全过程,通过建立健全诉调对接组织,充实诉调对接力量,进一步拓宽诉调对接范围,着重发挥立案关口的纠纷疏导分流功能。诉讼服务中心均设立诉前调解、立案调解、小额诉讼、速裁等矛盾纠纷化解组织,借助人民调解、行政调解、仲裁等社会调处力量,依靠基层党组织、基层政权组织及其他社会组织化解矛盾纠纷;整合运用司法资源,强化繁简分流,将大量民商事案件化解在诉讼服务中心,减少纠纷进入审判环节,快速实现群众合法利益。
“诉讼服务中心已经发挥出‘过滤器’‘防火墙’作用,把许多矛盾纠纷解决在初始阶段,成为破解法院信访工作的有力抓手。”安徽省高级人民法院党组副书记、副院长汪沪平说,安徽法院还将搭建诉讼服务在线平台、来信来访信息系统,把诉讼服务从有形实体升级到无形网络空间,通过合理整合“窗口”功能,整合“前台”与“后台”资源,使矛盾纠纷能够“请进门”“送出门”,最大限度化解在审判环节之前。
本报记者李光明
·安徽法院“庭审亲历”提升办案质量
·安徽法院加强代表委员联络沟通工作
·安徽法院开展深化司法公开“双千、三百”活动
·安徽法院减刑假释暂予监外执行工作会召开
·[视频]安徽法院审判管理工作电视电话会议
·[视频]安徽法院审判管理工作电视电话会议
·[视频]安徽法院审判管理工作电视电话会议
·安徽法院:提升司法为民公正司法水平
·安徽法院处置涉诉信访实现六大转变
·安徽法院:两升两降让案结事了
·安徽法院统一刑事裁判文书样式
·安徽法院评查抗诉发回改判涉诉信访三类案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