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戒毒人员来到湖南省岳阳市岳阳楼区社区戒毒工作指导站,主动接受尿检,然后在“爱心超市”领取120元的生活物资,以及当月的低保。“每个月我都要到指导站来,定期尿检。”这名戒毒人员说。
目前,湖南已建立这样的社区戒毒工作指导站20个,有效解决了戒毒人员回归社会后的监管难题,戒毒人员漏管脱管现象大为减少。
湖南省戒毒管理局有关负责人对《法制日报》记者说,湖南司法行政机关在法律法规框架下将强制隔离戒毒、戒毒康复、自愿戒毒、社区戒毒(社区康复)等戒毒措施有效衔接,建立对接和流转机制,力求戒毒人员不脱管、不脱教和不脱治。
据介绍,湖南司法行政强制隔离戒毒所大力推进“服务性执法、教育性管理和综合性矫治”。实施服务性执法,戒毒人员所内享受生活卫生、医疗保障、就业帮扶、困难帮助、法律援助等服务,有尊严地接受矫治;推行教育性管理,使戒毒人员接受民警的心理行为引导,激发戒毒主观能动性;开展综合性矫治,针对戒毒人员生理脱毒、身心康复、回归适应“三期”戒毒特点,让每位戒毒人员在所期间,分别在医疗戒护、康复教育、常规矫治、回归适应“四区”进行流转,经过临床监护、封闭、常规、宽松、自主“五级管理”,受到戒毒医疗、康复训练、再社会化教育、心理矫治、关怀救助、后续照管六大措施矫治,接受科学系统的流程化、专业化戒毒治疗。
湖南白泥湖戒毒康复所,是全国司法行政戒毒康复首批试点单位,康复所提倡去功利性、树公益性理念,实行免费戒治、免费食宿、免费培训。民警和戒毒人员是平等主体,实行民警主导的行政管理、生活事务的自我管理。进所后,戒毒人员接受西药替代、中药调理与韩氏理疗结合的急性脱毒治疗,通过拓展训练增强体质,所内还帮他们阶段性安置就业。
如今,湖南省共有700多名剩余期限较短、表现良好的强制隔离戒毒人员转入戒毒康复所,开展社会适应性训练;有1000余名解除强戒人员、300余名戒毒康复人员主动到指导站接受后续照管。通过打通全流程,初步实现自愿戒毒、社区戒毒、强制隔离戒毒、社区康复等戒毒措施的有效对接。
“吸毒成瘾是受生理、心理、社会复杂因素影响的疑难问题,任何单一方法都不能有效破解毒品依赖,必须融合管理、医疗、教育、心理、劳动等手段,坚持生理、心理、社会功能修复相结合、个体矫治与群体矫治相结合,才能提高戒毒实际效果。”这位负责人说。
为此,湖南戒毒管理系统发挥200多名戒毒医务人员专长,积极开展脱毒治疗、稽延性症状治疗、生理恢复治疗和抗复吸治疗。探索了针灸、中药熏蒸等新型脱毒方法,通过开展戒毒康复操、太极拳、易筋经等身体康复训练,帮助戒毒人员身体脱毒。500名心理咨询师,依托省心理咨询师协会成立戒毒矫治专业委员会,引进应用心理测量、个体咨询、团体咨询、心理矫治等方法,运用绘画、沙盘、角色扮演、催眠疗法等心理矫治技术,帮助戒毒人员戒除心瘾。
近3年来,湖南司法行政戒毒系统累计收治强制隔离戒毒人员3万余人,安置自愿戒毒康复人员2000余人,帮扶戒毒回归人员8000余人。
(记者周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