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长安网 > 公众版> 平安使者

司法所长刘学良:百姓贴心的“公家人”

2014-07-24 08:26:27 http://www.chinapeace.org.cn/ 来源:法制日报 

5年骑坏3辆车脚板量出“民情”学

司法所长刘学良:百姓贴心的“公家人”

  “刘所长是我见过最大的领导了。可他一点儿架子也没有,就像家里人一样!”从司法所走出来,纠纷得到圆满调解的村民老张满含深情地说,“刘所长这个‘公家人’就是我们的‘贴心人’”。

  55岁的刘学良是河北省唐山市路北区司法局果园乡司法所所长。从事基层司法行政工作14年来,他已成功调解各类纠纷800余起,制作调解协议书300余份,帮助各村村委会和村民起草审查法律文书、经济合同600余份,涉及金额上亿元,被誉为10万村民的“贴身律师”。

  串村学民情明白农村事

  “我既要做政府的代言人,又要做群众的贴心人,连结党群两端是我的责任。”刘学良告诉《法制日报》记者,果园乡地处城乡接合部,各类矛盾纠纷具有明显的农村特色,做好群众工作,不仅要用知识武装头脑,更要精通一门“民情”学问。对于“民情”这门从书本上找不到的学问,刘学良选择用脚板儿去丈量。

  2000年退伍转业到果园乡司法所后,刘学良就时常蹬着自行车走街串巷,每到一个村子,他都要找不同年龄段的村民聊天、拉家常。果园乡38个行政村(去年调整为28个行政村)、47平方公里的乡间小路上,处处留下了刘学良和群众打成一片的身影。5年时间里,他骑坏了3辆自行车。在果园乡所有村子最显眼的位置,都挂出了刘学良的电话号码。

  “刘所长事事都为咱农民着想,他不但精通法律,还特别明白农村的事儿,我们感觉还真离不开他!”边各寨一村村民王志凤老人告诉记者,打通刘学良的电话,无论是进行法律咨询,还是求助调解纠纷,甚至只是倾诉心声,他从来就没有烦过。

  既当和事佬也是救火员

  几年前,边各寨一村村民老詹家的地一直由老王耕种。环城水系工程占地后,听说有7万元的补偿给了老王,老詹心里很不平衡。可当他提出要领这笔钱时,老王却认为这钱是补偿给地里作物的,自己拿得理直气壮。

  对这件事的调解,刘学良并没有完全照搬法律条文,而是先打出了他最擅长的感情牌。他先对老詹说:“你们两家关系原本就好,要是因为这点钱伤了感情,就连下一辈都得成仇人,值得吗?”平复了老詹的怒气,刘学良又劝老王:“你这么多年种着人家的地,得的补偿也不能全占喽,应该适当给人家点儿。”

  如此反复,两家人最终都认可了刘学良提出的老詹拿两万元、老王拿五万元的解决方案。事后,重归于好的两家人还一起吃了顿“和气饭”。

  除了“和事佬”的角色,刘学良还是各村的“救火员”。2009年,许各寨村开始启动建设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有的村民观念跟不上,极力阻止土地流转等工作。

  刘学良连日在村中奔走,帮助村委会说服村民,并帮助起草签订土地流转协议、土地转包协议,土地转租协议等。如今,许各寨村的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远近闻名,村民们都因得到实惠而乐开了花。

  “当初,要不是刘所到场‘救火’,我们村儿也许到现在还守着大庄稼过穷日子呢!”许各寨村党总支书记赵锦芝深有感触。

  宁欠亲情债不冷群众心

  孤老户唐大爷的前妻是带着儿子嫁过来的,共同生活数年后,妻子在工作期间因事故身亡,家里获赔30多万元,都被继子拿走。自那时起,唐大爷的生活就离不开刘学良了:讨要生活补助费、要回一半的房屋所有权、在征地后拿回属于唐大爷的那份补偿款……

  “我每次打电话求助,刘所长都随叫随到,总是把我的事当自己的事来办,却从没吃过我一顿饭、没让我花过一分钱!”唐大爷声音颤抖着说。

  “家里的事对他来说都是小事,总指不上他!”妻子曾这样埋怨刘学良,他却认准一个理儿:亲情欠了债可以还,冷了群众的心却再难捂热。

  2010年冬天,许各寨村的徐老太突然病情严重,想到自己的7个子女正因房产问题吵得不可开交,老人将电话打给了刘学良。接到电话时,已是晚上7点多钟,外面正飘着雪花,刘学良二话没说,放下饭碗就出了门。

  安顿好徐老太,刘学良开始做老人子女的工作。刘学良给他们讲权利,讲义务,最终促使各方就房产分配问题达成一致,让病中的老人安了心。

  “多少张面孔从愤恨转为平和,多少个家庭从剑拔弩张转为冰释前嫌,有刘学良生活在百姓身边,党和群众的心更近了,信访的压力更小了。”果园乡分管信访综治工作的乡党委副书记刘丽娟说。

  在刘学良的带动下,果园乡司法所成为深受群众拥戴的亲民机关,2013年入选河北省首批规范化司法所,并先后荣获唐山市优秀司法所、先进人民调解委员会、人民满意的政法单位等称号,成为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第一道防线。

  “我每次打电话求助,刘所长都随叫随到,总是把我的事当自己的事来办,却从没吃过我一顿饭、没让我花过一分钱!”唐大爷声音颤抖着说。

  “家里的事对他来说都是小事,总指不上他!”妻子曾这样埋怨刘学良,他却认准一个理儿:亲情欠了债可以还,群众的心冷了却再也难捂热。

  2010年冬天,许各寨村的徐老太突然病情严重,想到自己的7个子女正因房产问题吵得不可开交,老人将电话打给了刘学良。接到电话时,已是晚上7点多钟,外面正飘着雪花,刘学良二话没说,放下饭碗就出了门。

  安顿好徐老太太,刘学良开始做老人子女的工作。刘学良给他们讲权利,讲义务,最终促使各方就房产分配问题达成一致,让病中的老人安了心。

  “多少张面孔从愤恨转为平和,多少个家庭从剑拔弩张转为冰释前嫌,有刘学良生活在百姓身边,党和群众的心更近了,信访的压力更小了。”果园乡分管信访综治工作的乡党委副书记刘丽娟说。

  在刘学良的带动下,果园乡司法所成为深受群众拥戴的亲民所,2013年入选河北省首批规范化司法所,并先后荣获唐山市优秀司法所、先进人民调解委员会、人民满意的政法单位等称号,成为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第一道防线。

  (记者马竞 见习记者周宵鹏)

[责任编辑:王春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