亓延平
2013年以来,垦利县公安局针对辖区农村社会治安存在的问题,以推进“社区六进”工作为契机,结合辖区农村居民生产生活规律和特点,从社会资源的有效整合入手,以日益完善的农村视频监控网络为基础,以农村群防群治力量建设为突破口,推行“平安守望”工作模式,以胜坨镇为试点,着力构建符合农村实际的群防群治工作机制。试点工作开展以来,共组织案件多发区域和农忙时节开展巡逻280余次,参巡人数达1600余人次;2013年以来,胜坨镇59个村庄中有52个实现了刑事案件零发案,入室盗窃等侵财类违法犯罪案件与上年同比下降27.8%,“平安守望”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效。
瞄准“三大问题”,试点先行寻求突破
资金短缺、人员不足、专业化水平不高,是当前制约农村群防群治工作的三大突出问题。垦利县公安局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以守护农村广大区域和群众的平安生活为出发点,把着力解决“三大问题”作为第一突破点,明确了“先行试点、实践中完善、规范后推广”的思路。他们将群众基础牢固、基础工作扎实的胜坨镇作为试点镇,得到了镇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胜坨镇党委、政府将“平安守望”工作列入该镇2013年度重点为民办实事工程,追加预算外支出,设立专项资金,全力保障试点工作中所涉及的人员工资、设备保障等各方面投入。
为解决人员不足问题,以政治可靠、作风正派、责任心强为标准,在全镇范围内招收72名村民,作为第一批“平安守望”队员,并根据村庄分布、队员居住区域特点,合理划分为9个“平安守望”工作组,搭起“平安守望”模式的基本框架。县公安局在全县公安机关遴选业务工作优秀的5名民警组成教官组,以突发案件现场处置、案件现场保护基本要求、日常巡逻注意事项等为主要内容,从实战、理论等方面,对“平安守望”队员进行集中培训,切实提升了队员的专业水平,为工作的有序开展奠定了基础。
依托“五种角色”,横连纵通织密网络
垦利县公安局致力于把“平安守望”队伍打造成维护农村社会稳定的重要辅助力量,明确提出治安巡逻队、治安宣传队、治安协管员、治安信息员、村民和事老的五种基本角色要求。
“平安守望”队伍是所辖区域的治安巡逻队,在社区民警带领下,加强农忙季节等案件多发时段的动态巡逻;治安宣传队,在社区民警指导下,将自身掌握的防盗、防火等防范常识传授给街坊邻里,提升群众自我防范能力;治安协管员,协助社区民警做好暂住、流动人口、出租房屋等基础信息的采集和动态化管理以及九小场所消防安全管理、消防安全隐患排查等日常工作;治安信息员,注重对信息的收集分析,对重要信息及时上报;村民和事老,协助社区民警开展纠纷调解工作,共同建设平安和谐社区。
依托“五种角色”,“平安守望”组织集打击、防范、管理、服务、信息采集等于一体,为基层警务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也有效缓解了基层警力不足难题。在此基础上,胜坨派出所将“平安守望”工作与技防工作相结合,依托全镇率先完成的全覆盖视频监控网络,将重点要害部位、企业、村庄视频监控设施进行整合,接入统一平台,设立专门的视频巡查室,与“平安守望”队伍动态巡逻相补充,构建了更为严密的社区警务群众工作网络。
落实“两项制度”,明确奖惩提升效能
为切实发挥“平安守望”组织的最大效能,保证队员们参与活动的积极性,胜坨镇有针对性地研究制订了日常考勤、激励奖惩等相关考核办法。
实行日考核、周统计、月通报制度。社区民警每天对参加活动的队员进行考核,每周将考核情况报派出所、镇综治办,派出所、镇综治办每月将考核总体情况汇总集中通报,并以此为依据,下发工资、奖金。推行“一案(事)一奖”制度。由社区民警对“平安守望”队员参与办理的每一起纠纷调解、参与处置的每一起事故、收集的每一条治安动态信息详细记录,作为考核奖励的依据,逐一落实、逐月兑现奖励措施。截至目前,“平安守望”队员协助社区民警摸排调处纠纷64起,采集基础信息980余条,提供有价值线索40条,参与抓获嫌疑人3人,组织处置火情等突发情况8次,兑现奖励资金17.8万余元。
·山东垦利:情感呵护未成年犯
·山东垦利专项整治工地消防产品
·山东垦利县法院依法处理“涉油”民商事案件
·山东垦利:围绕当前急需解决问题与民警交流
·山东垦利:代表联络零距离
·山东垦利:三项服务落实司法为民
·山东垦利:三项服务落实司法为民
·山东垦利执行联络员协助执行上百起案件
·山东垦利:实行社会观护员制度
·山东垦利县法院打造四进基地维护青少年权益
·山东垦利县检察院到胜利采油厂四矿进行走访调研
·山东垦利检察院深化警示教育进法庭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