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长安网 > 公众版> 地方动态> 广东

广东中山样本化解医患纠纷的创新实践

2014-07-16 08:32:58 http://www.chinapeace.org.cn/ 来源:法制日报 
图为7月15日召开的广东省中山市创建“无医闹城市”研讨推广会现场。
本报记者 章宁旦 摄

如何突围“医闹”之困,广东省中山市经过两年多的探索实践,终于找到了破解之策。

由法制日报社主办的中山市创建“无医闹城市”研讨推广会今天在此间举行。

研讨会由法制日报社社长、总编辑雷晓路主持。中山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薛晓峰出席会议,中山市委副书记、政法委书记邓小兵致辞,中山市副市长、公安局局长谭培安介绍了中山市创建“无医闹城市”工作情况。

据悉,中山市委、市政府自2012年4月开始寻求治理“医闹”现象治本之策,在全国率先成功创建“无医闹城市”(详见本报7月10日一版报道)。两年多来,中山未发生一起“医闹”事件,由此形成治理“医闹”的“中山样本”,并引起中央、广东省相关领导及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研讨会上,与会领导与专家学者一致表示,“中山样本”在全国可以复制、应予推广。

2012年4月18日,中山市针对日趋严重的“医闹”现象,以“医闹闹了谁”大讨论为前奏,以创建“无医闹城市”动员大会为开端,打响了一场针对“医闹”顽疾的攻坚战。

据介绍,中山首先抓住“医闹”这一顽疾的根源所在,依据现行法律先后制定出台了20多个相关文件,为处置“医闹”、医疗纠纷和创建平安医院提供了明确依据与指引。其次,根据相关法律法规精神,中山结合实际定义了“医闹”的9种情况,一旦出现“医闹”苗头,要求公安机关在15分钟内到达现场,及时依法处置。

此外,中山市积极推进医疗纠纷处置工作,引导医患双方通过协商、行政调解、人民调解以及诉讼等方式解决医疗纠纷,卫生部门则强化医疗机构医德、医风、医技建设,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医疗纠纷发生。

中央综治办综治二室副主任卢仓报在研讨会上强调,中山市能成功创建“无医闹城市”,一是党委政府将平安作为第一责任,将化解医疗纠纷作为平安建设重要任务,加强统筹谋划和投入保障。二是坚持依法治理理念,充分运用法治思维、法治方式解决医患难题,培养全社会法治意识,形成良好法治氛围。三是充分调动各方面力量,共同参与社会治理,共同推动平安建设,为平安建设提供了强大动力。四是干部作风扎实,勇于担责,敢于创新,积极主动创造性开展工作。五是创新综合治理体制,各部门和主体之间责任清晰、协作流畅,形成齐抓共管合力。六是坚持系统治理、源头治理,坚持抓小抓好、抓长抓细,不仅仅把问题解决在矛盾发现时,而且通过制度建设、法治宣传、医德医风建设等系统性工作,有效预防矛盾发生。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法学研究所所长李林指出,仅靠市场化方式破解“医闹”问题目前不具现实性,我国现阶段运用中山模式有利于治本。中山经验要复制推广,必须把具有共性的要件提炼出来、规律性表达出来。中山经验是未来很长一段时间非常重要的治理医患纠纷有效模式。

“治‘医闹’如治未病。”广东省委政法委副书记、综治办主任杨日华认为,公安机关有依法“阻闹”的系列措施,司法部门形成一系列解决矛盾的良方,医疗机构积极配合,中山的做法值得广东其他地市学习借鉴。杨日华建议中山吸收专家学者的意见,不断完善深化“无医闹城市”创建的成功经验。

国家卫计委办公厅巡视员石海龙,司法部基层司副司长李冰,最高人民法院司改办处长付育,公安部治安局处长孙海波,广东省卫计委副主任黄飞,中国医师协会维权委员会委员李惠娟教授,广东省医院协会评审评价咨询委员会副主任张梅霞教授,广东省委党校教授、法治广东研究中心主任宋儒亮作主题发言。记者邓新建 章宁旦

[责任编辑:陆然]
相关报道

·广西东兴法院探索解决医患纠纷工作见闻
·山东莱芜创新工作模式努力化解医患矛盾纠纷
·北京西城法院:"三位一体"助力医患纠纷化解
·安徽建设医患纠纷人民调解组织
·如何治疗“医患关系信任缺乏症”
·如何治疗“医患关系信任缺乏症”

·如何治疗“医患关系信任缺乏症”
·山东医患矛盾纠纷调解工作成效显著
·山东泰安:政府搭建对话桥梁促进医患和谐
·天津:不断完善机制妥善化解医患矛盾
·[视频]医疗责任险构筑医患关系防火墙
·[视频]福建:发展第三方调解 减少医患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