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长安网 > 公众版> 长安播报

广东中山成功创建“无医闹城市”样本调查

2014-07-10 08:48:20 http://www.chinapeace.org.cn/ 来源:法制日报 

“中山经过两年实践,开出了一剂治理‘医闹’全国都适用的良方。”中国医师协会维权委员会委员、著名医事法制专家李惠娟律师感叹。

近年来,各类“医闹”事件在全国各地频频发生,引起中央和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2014年4月24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司法部、国家卫计委联合公布了《关于依法惩处涉医违法犯罪维护正常医疗秩序的意见》,明确将对六类涉医违法犯罪行为依法惩处。5月5日,全国医疗纠纷人民调解工作现场会在天津召开,部署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重大决策部署。

《法制日报》记者近日在广东省中山市采访时了解到,自2012年4月至今,该市已连续两年多未发生一起“医闹”事件,“医托”“号贩子”也基本绝迹。在医患纠纷日趋多发的当前,中山市到底是怎样在全国率先成功创建“无医闹城市”,他们都采取了哪些有力举措?记者就此展开调查。

五成事件有“医闹”组织参与

在中山市人民医院,前来挂号、就诊的患者络绎不绝,查房、治疗的医生护士来回奔忙,一切都显得井然有序。然而,在开展“无医闹城市”创建前,这里“医闹”事件频发,医院秩序混乱,医务人员人人自危。

“早些年,大部分患者家属都以陈述事实等文明方式寻求解决纠纷。”中山市人民医院医疗维权部主任周小雕告诉记者,但近年来,因医疗纠纷引发的“医闹”事件大幅上涨,在医院摆灵堂、烧纸钱,打砸、冲击办公室甚至殴打医务人员等行为不断出现。

据广东医调委统计,在他们处理的600多起“医闹”事件中,约有五成是因为患方受到了“医闹”组织的鼓动和策划。这些“医闹”组织,有一套完整的组织流程。

广东省卫生系统相关人士透露,“医闹”大多是无业人员,以地缘纠结在一起为主,每次有“业务”的时候,就通过电话通知“工作”,三三两两的,一个带一个,聚集到一起为陌生的死者“哀号”“披麻戴孝”。

记者了解到,仅在2012年第一季度,中山市城区就发生了5起规模较大的“医闹”事件。这一现象引起中山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决定探索创建全国首个“无医闹城市”。

“‘医闹’问题已成为影响医院正常工作秩序、影响医务工作人员热情与人身安全、影响人民群众医疗保健需求、影响社会稳定的突出问题。”中山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薛晓峰指出,“对任何形式的违法‘医闹’,尤其是有职业背景的‘医闹’,要坚决依法依规予以及时阻止并严肃处理”。

中山市以“医闹闹了谁”大讨论为前奏,以“无医闹城市”动员大会为开端,从2012年4月18日开始,打响了一场对“医闹”“医托”的持久战。

用好现行法律法规出警有法可依

对前些年发生过的“医闹”事件,中山市博爱医院副院长付四毛每一单都记得清清楚楚:因为不听医生建议,一名患先天性心脏病的9月龄男孩不幸病亡了。家属不顾自己的过错,纠集20多人天天来医院闹,砸门、哭闹、恐吓医生,但火候又掌握得很好,不动手打医护人员,让警方没办法处理。

“实在没办法,我们赔了5万元,如果走法律途径,医院可能不需要赔偿。”付四毛说,后来才了解到,“家属”都是孩子父母从外地老家花钱请来的。

为了解决“医闹”问题,部分有立法权的城市甚至打算通过立法整治“医闹”行为,“立法治医闹”在今年全国两会期间被频频提及。中山对现有法律法规及国家、省文件经过梳理发现,其中至少有11项可为整治“医闹”提供依据。

中山市副市长、公安局局长谭培安说:“不是没有相关法律,而是以前我们没有实施细则。2012年以来,依据现行法律,中山先后制定出台了20多个相关文件,为处置‘医闹’、医疗纠纷和创建平安医院提供了明确的依据与指引。”

首先,根据相关法律法规的精神,中山结合实际定义了“医闹”的9种情况,一旦发现情况“早发现、早介入、早控制、早疏导”。其次,根据《中山市医疗纠纷综合处置工作指引》《中山市医疗机构纠纷预防与处理工作指引》的规定,一旦出现“摆设灵堂”“围堵大门”等“医闹”苗头,公安机关要在15分钟内到达现场,及时依法处置,发现未能快速达成医患调解协议,民警要将现场人员带离医院,甄别身份,进一步处理。中山市各公安分局局长更被列为第一责任人,一旦出现“医闹”将被追责。

如果执意要闹,公安机关会将相关人员强制带离,一旦发现“职业医闹”参与,警方就会将其带回派出所说服教育,登记在册。再发现其参与“医闹”,将依法严厉打击。警方透露,以前在中山一些主要医院附近盘踞着的“职业医闹”,由于没了牟利空间和市场,也就自动销声匿迹了。

“不闹白不闹,闹了不白闹”,这是之前不少“医闹”者的想法。如今公安机关及时介入,绝大多数医疗纠纷都能在医院内调解解决。

变“闹后被动处置”为主动防闹于未然

“表面看来,事中、事后取证处置也是依法打击,却未抓到‘医闹’的根本。”谭培安说,为此,在打击“医闹”行动中,中山警方转变治理思路,从以前的只重事后打击,转为现在的事前防闹于未然,即“公安机关明确告诉你‘不许闹’”。

目前,中山市公安局在全市24个镇区的各公立医院成立了警务室。在医患矛盾日益突出的当下,在医院设置警务室,绝不仅仅是震慑犯罪那么简单。一名基层民警告诉记者,“警务前移关键是可以在最短时间内接处警。对于企图通过在医疗机构聚众滋事满足非法利益诉求,甚至危害医务人员人身安全的‘医闹’行为,警方能够提早介入制止,防止事态恶化。”

面对公安介入“医闹”损害了患者利益的质疑,谭培安解释称,医疗纠纷不可能完全避免,可以通过合法途径去解决,但演变成“医闹”后,性质就完全变了。“本来患者家属已经受到了伤害,一旦他们去医院打砸打闹甚至伤害医生,将会受到法律的惩处。所以,警方的介入是为了不让患者及家属‘赔了夫人又折兵’这种二次伤害的出现”。

疏优于堵引导医患双方理性解决纠纷

采访中,中山市卫生局局长梁卫华多次明确表示,“医学是缺陷科学,医疗纠纷不可避免,我们要引导患者通过合理合法的途径解决纠纷。”

为此,中山市“三措并举”,除了公安机关防闹于未然外,卫生部门强化医疗机构医德、医风、医技建设,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医疗纠纷发生,司法部门牵头健全第三方调解机构,畅通医疗纠纷依法调处渠道。

中山市通过多个层面推进医疗纠纷处置工作,并且积极引导医患双方通过协商、行政调解、人民调解以及诉讼等方式解决医疗纠纷。根据中山市出台的相关意见,一旦发生医疗纠纷后,医疗机构要积极化解矛盾,杜绝隐瞒、拖延、推诿等现象。而当医患协商不能达成一致意见时,则要积极引导患者家属进入调解程序,直至进入司法诉讼程序。

记者采访发现,解决医疗纠纷,最受欢迎的当属“第三方”机构医疗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由于调解方中立、纠纷处理不伤和气、不收费等优势,医调委在化解社会矛盾纠纷中的作用日益凸显。目前,该市各镇区综治维稳中心均已设立了医调会。

值得关注的是,为了适应医疗纠纷调解的专业性要求,中山市司法局会同卫生局还专门成立了由法学、医学、药学等领域专家组成的法律和医学专家库,作为医疗纠纷调解工作的“智囊团”,对重大疑难医疗纠纷“把脉问诊”,为医疗纠纷的调查、评估和调解提供专业技术咨询服务,成为有别于其他医疗纠纷调解方式的一大亮点。

涉医案件降半无一例因医疗纠纷引发

为推动“平安医院”创建工作,中山市建立了以医院为主体、卫生为主管、公安为主力,综治、民政、司法、食药、工商、城管执法、宣传等部门为成员的市、镇(区)两级组织机构,集中力量打造“无医闹”城市。

记者了解到,目前,该市90%以上的医院达到“有保卫机构、有保安队伍、有应急预案、有调解机制、有物防设施、有技防装置,无医闹、无‘医托’,刑事、治安案件大幅下降、医院及周边秩序环境大为改善”的创建标准,全市医疗卫生环境秩序得到较大改善,医务人员人身安全得到有效保障,人民群众卫生医疗条件得到明显提升。

为了从源头上减少医疗纠纷,从2012年开始,中山市卫生系统组织全市两万名医务人员,发起以修身行动为契机,加强“医德、医风、医技”建设的医德修身行动。此外,市卫生系统还启动实施“三大提升工程”,抓住医疗质量、医德医风、医卫人才这三个紧密相关的核心环节,力争在较短时间内提高全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提供更优质的医疗服务。

如今,医院也有了更多精力去提高“三医”水平,从源头上减少医疗事故的发生,中山市人民医院医疗维权部的工作内容也发生了很大转变。周小雕说,以往他们就像消防员那样四处“灭火”,如今变成了以“防火”为主。

除连续两年多未发生一起“医闹”事件外,数据显示:2013年,全市涉医治安刑事案件同比上一年下降50.8%;今年1月至6月,又较去年同期再降50%以上,且上述案件主要为发生在医院范围内的侵财案件,无一例因医疗纠纷引发的案件。

“中山用自己的实践破解了全国都面临的医事纠纷难题,其中的窍门就是:领导敢于担当和善于用法,懂得区别不同的医事(民事类、行政类和刑事类)之间的法律问题,懂得适用相应的医事法律。”法治广东研究中心主任宋儒亮对记者说,“这既体现了他们在推进医事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上有成绩,也反映了他们在医事法制化向医事法治化推进中有能力,更给出了一个如何能更好、更快和更稳地处理医事纠纷的路径。”

[责任编辑:陆然]
相关报道

·广西东兴法院探索解决医患纠纷工作见闻
·山东莱芜创新工作模式努力化解医患矛盾纠纷
·北京西城法院:"三位一体"助力医患纠纷化解
·安徽建设医患纠纷人民调解组织
·如何治疗“医患关系信任缺乏症”
·如何治疗“医患关系信任缺乏症”

·如何治疗“医患关系信任缺乏症”
·山东医患矛盾纠纷调解工作成效显著
·山东泰安:政府搭建对话桥梁促进医患和谐
·天津:不断完善机制妥善化解医患矛盾
·[视频]医疗责任险构筑医患关系防火墙
·[视频]福建:发展第三方调解 减少医患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