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把是否有利于提高群众安全感、满意度作为全局各项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着力查找与之不相符合不相适应的思想观念、矛盾问题、习惯做法,江苏省淮安市公安局淮阴分局在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用一把尺子量长短、定取舍,形成正确的工作引领和激励引领机制,让群众看到了作风转变,享受到由此带来的实惠,有力提升了公安机关执法公信力和人民群众的满意度。
以百姓需求为导向服务体现民意
不少居民认为身份证照片难看,甚至觉得是自己最丑的照片,这既影响民众心情,也降低了民众对公安工作满意度。淮阴分局按照“从群众最 需要的地方做起”的理念,在提高窗口民警摄影技术的同时,为全区24个派出所分别购置了梳妆品、西服等便民用品,受到了广大群众的好评。
为更好地满足民意,淮阴分局党委规定派出所所长必须主动参加辖区各村委的党群议事会,及时掌握村里的重大事项、重大决策,并提供风险评估及政策咨询服务;主动通报辖区及周边的社会治安情况,提出针对性的防范建议;主动汇报群众提出问题或意见建议的办理情况……5月20日,棉花庄派出所所长于水清在辖区军田村参加党群议事会时,村党支部书记反映该村“失依青少年”违法犯罪占比高达17%。会后,于水清立即组织所里社区民警开展普查,并形成报告提交分局,建议实施青少年维权岗,将这一群体纳入社区民警日常必访必做的工作内容,关注他们的成长、生活,帮助解决实际困难,减少他们违法犯罪的概率。
设身处地为百姓着想,认真做好百姓需要的事,淮阴分局今年还针对偏远乡村居民办理车辆业务不方便的呼声,将车管工作向下延伸,在徐溜、渔沟两个交警中队设立交通安全管理服务站,使205国道、325省道沿线淮沭、淮泗片10余万名群众能就近办理车驾年审、违章处理、事故处理等业务,得到了群众称赞。
以基层需求为导向建设紧扣警心
为营造拴心留人的工作、生活环境,淮阴分局今年开展了“温馨警营我的家”暨基层所队内务管理达标创建活动,明确了基层所队外观标识、院落、值班室、宿舍、厨房、餐厅、办公室、卫生间等20项硬件建设和18个日常管理达标标准。在首批17个申报单位验收中,码头、渔沟、凌桥、西坝、新渡、徐溜、果林等7个派出所通过检查达标,分局不仅给每家派出所颁发了“规范化管理达标单位”牌匾,还奖励30万元建设资金。
“抓基层、打基础,不能光看制定了多少制度,关键在于抓落实、抓精细、抓常态管理。”淮阴分局局长王爱荣告诉记者,结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他们不仅注重解决好活动场所、运转经费、民警待遇等瓶颈问题,坚持硬碰硬,解决班子软、队伍散、管理乱、纪律松等惯性问题,并授权分局纪检督察权限,对内务不整洁、警容不整、服务态度不端正、执法用语不规范等影响群众评价的慵懒散问题直接管理考核,推动基层所队全面进步、全面过硬。
致力于将良好作风养成转化为民警的行为习惯,淮阴分局除了强化“窗口建设标准细则”、实施对履职不力的民警跟班教育培训及不满意事项三级回访等制度外,还全力推进派出所“文化警营”标准化建设;在分局层面成立警营文体协会,让每名民警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兴趣爱好;鼓励并引导民警利用业余时间参加各种警营需要的文化、业务学习。
以发展需求为导向管理彰显追求
淮阴分局民警李宁是一位来自云南文山州的80后彝族小伙子。2012年,从事刑侦工作5年的他名列全省刑侦系统“提取现场指纹被比中前100名”与“指纹比对个人成绩前50位”两个榜单中,成为淮安市唯一、江苏省最年轻的双上榜民警,并入选全省刑事技术菜单式培训教员、首批省级刑事技术青年人才。说起自己的成长历程,李宁心怀感恩:“在淮阴分局,从入警就有好师傅带,工作有点成绩领导就给予表扬,还积极推荐申报各种荣誉。”今年4月,他又获“淮安市劳动模范”、“江苏公安青春警星”称号,并荣立个人二等功一次。
“公安工作发展关键在于队伍,我们分局现有民警537人,其中,警校生占24.8%,复转军人占18.1%。然而,虽然民警学历越来越高,却常出现不了解地域文化、民间习俗,不会方言土语,与群众面对面张不开嘴巴、拉不开家常、得不到帮助、解决不了问题的情况。”政委耿志军直言,他们在分局内网专门开辟了一个“智警亮招”网页,鼓励年轻民警多动脑、多交流,还积极实施典型引路,“让身边的人来感动自己”。
选树一个典型,影响一个群体,传扬一份正气。如今,在淮阴分局越来越多的民警像李宁一样立足于平凡的工作岗位,主动了解群众所需所想所盼,把群众反映的事当成大事、自己的事认真去做,用无私奉献、爱民情怀铸就最美警魂。
·江苏淮阴法院运用新媒体创新审判
·江苏淮阴法院深入推进司法公开
·江苏淮阴:“警民协作会”架设连心桥
·江苏淮阴法院干警情系四川震区人民
·江苏淮阴检察监督农民放心春耕
·江苏淮阴检察官:监管盲区农村假药随处可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