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以来,桐乡市围绕“每一片土地都有人精细管理,每一户人家都有人贴心服务”的目标,扎实开展“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工作,如今“三治”理念为“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注入了新的内涵。
网格焕发新活力
“请说出你网格的人口、户数、本网格的主要特点”、“网格内有哪些重点对象”……提问一个接着一个,网格长们对答如流。日前,桐乡市“网格民情大比武”的活动现场,28名网格长齐聚一堂,充分展示了“见人知名、提名知情、悉情知策”的绝活。
屠甸镇汇丰村是桐乡市开展“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的试点村,汇丰村网格块共有12支服务团队,服务内容囊括了组民生活、生产的方方面面。
“请不要乱穿马路,这里是十字路口,很容易发生交通事故。”记者见到汇丰村第四网格组组长张良时,他正在周家浜路口进行安全疏导。去年9月至今,汇丰村针对交通事故多发的状况,通过组织发动村干部、网格长、“三小组长”(党小组、村民小组、妇女小组)以及平安志愿者等,在重点时段、重点路段开展平安值守活动,通过发放资料、劝告疏导等,宣传事故防范知识,提高老百姓的安全意识。
“三治合一”的治理模式深入推进了“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工作向纵深发展,为实现村(居)民自我管理提供了载体。目前,全市落实专职网格管理员332名,组建专业服务团队197支,成员上万人。同时,积极发展培育城管义工、平安志愿者、巾帼志愿者等各类志愿者队伍,为广大群众提供各类服务。各类网格服务团队成员至今已提供服务1万余次,自主化解各类纠纷5000余件。
全民共谱平安曲
在河山镇,有这么一支聚沙成塔的“平安大巡防”队伍,他们有句响亮的口号:“我为大家守一夜,大家为我守一年。”
6月的一天,晚上7点半左右,河山镇华台村泥水下西组的平安巡防队伍刚出发没多久,碰到该村组朱国英开着电瓶车加班回来。见到队伍,朱国英一扫满脸的疲惫,套上印有“平安巡逻”四个字的红袖章,就加入到队伍中。
这项全镇人参与的“平安大巡防”活动从去年开展以来,迎来了村民日益高涨的参与热情。通过共同参与巡防,村民之间的关系更紧密了,村干部与群众走得更近了,平安建设人人参与、人人有责的氛围更浓厚了。
岳冰娴是桐乡市行知小学五年级的一名学生。去年,她参加桐乡市少儿平安创建知识竞赛,成为“桐乡市平安好少年”。从此,岳冰娴的肩上多了一份责任———义务开展平安宣讲。“她经常会检查家里的煤气开关有没有关,提醒爷爷奶奶过马路要注意安全。”岳妈妈说,“女儿的行为,对我们触动很大,现在我们也经常向亲戚朋友传播平安知识。”
桐乡市将“三治”建设置于社会治理创新和平安建设的大背景下进行,搭建平台,调动各方主体积极参与,把加强政府管理和推动社会共治结合起来,形成基层社会治理合力。
实践证明,随着“三治”工作的不断深入,人民群众参与平安建设的热情被有效调动起来,自我觉悟、自我觉醒、自我管理、自我约束和自我监督的能力也在显著提升。2013年,平安桐乡建设群众知晓率从2012年的72.8%提高到85.4%。
畅通渠道创和谐
崇福镇东安村的人一有事,都爱找“三伯伯”。
“三伯伯”是指东安村的祝夏毛、陈如根和沈新民三位老人。由于在村里德高望重,东安村以他们三人为主,成立了“民生三伯伯”工作站,从农村生产生活的细微环节入手,在群众和睦相处方面着力,认真排查并悉心调处网格内可能引发社会隐患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让工作站成为村里各种矛盾纠纷的“疏泄箱”,使矛盾化解在萌芽期,成为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第一道防线。
一次打工时,村民陈炳如从高处摔下,造成左腿终身残疾。法院判决包工头徐根虎赔偿陈炳如28万余元。可徐根虎家中经济条件有限,案子的执行一时陷入僵局。去年3月,陈炳如的儿子找到“民生三伯伯”调解室,希望可以通过调解拿到赔偿,解决家中的困境。
“三伯伯”找到徐根虎,讲法律、说情理,动员他设身处地为伤残的陈炳如考虑,无论如何都要想办法筹钱,拿出诚意来解决问题;同时,又劝陈炳如结合对方的实际情况,适当降低赔偿要求。几经协调,双方达成协议,陈炳如终于拿到了赔偿款。
除了“民生三伯伯”之外,振东新区凤凰社区的“老杨平安工作室”、屠甸镇汇丰村的“板凳法院”等基层调解组织同样深受群众信赖。在“三治”理念的影响下,桐乡各地大胆创新,不拘泥于形式,把民情放在首要位置,畅通群众诉求表达渠道,有效地从源头上减少了矛盾纠纷的产生。
·浙江桐乡市司法局举办“五水共治”青少年漫画比赛
·浙江嘉兴桐乡交警开展整治酒后驾驶集中行动
·浙江桐乡为首批合适成年人上法律课
·浙江桐乡:民警与辖区小学生们一起唱《禁毒拍手歌》
·浙江桐乡乌镇全力打造“无毒景区”
·浙江桐乡崇福派出所把工作做到老百姓心坎上
·浙江桐乡崇福派出所把工作做到老百姓心坎上
·浙江桐乡:请群众来"找茬" 邀各方来"会诊"
·浙江桐乡检察院:检察官与村民“姐妹”情深
·浙江桐乡:侦查实验确定被盗蒸汽价值
·浙江桐乡法院电子档案查阅便捷
·浙江桐乡新居民逐步享受同等的基本公共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