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30日,记者从成都市检察院获悉,自今年4月启动“领导干部包案化解初信初访案件”专项活动以来,成都市检察院班子成员、各部门主要负责人共受理26件初信初访案件,一批重大疑难信访案件被处理在萌芽状态。
老人不服50年前判决副检察长督办化解
这几天,成都市检察院控告申诉检察处的办案人员符昕办结了一起多年的积案。案件当事人王昌(化名)是一名年过七旬的老人。1960年代,王昌在某工厂担任采购员时,被牵涉进一起经济案件中,被法院判处管制两年。服刑完毕后,王昌一直心有不服,四处申诉。期间,成都市中院与省高院驳回了他的申诉。近日,王昌来到成都市检察院,要求检方提起抗诉。
成都市检察院副检察长杨健正好被分配到负责这起信访案件的督办。符昕告诉记者,在杨健的督促下,她对相关案卷重新进行了审查,很快找到了解决办法:王昌不服,是因为对当初的一些证据存在疑问。成都市检察院决定,对老人指出的相关证据进行鉴定。
这些证据很快被送到王昌认可的鉴定机构,但鉴定结果与王昌所说的并不一致。在杨健的要求下,符昕邀请了王昌及其家属,亲自前去说明情况。“由于王昌的申诉不符合立案复查条件,检察院决定不立案复查。”符昕说,王昌的家属对审查结果没有异议,老人从此再没来申诉。
领导包案解决初访从源头预防积案
王昌的案件只是众多信访案件中的一件。记者了解到,今年4月,成都市检察院启动了“领导干部包案化解初信初访案件”专项活动。“自从领导开始包案,一批信访疑难案件得到了处理。”符昕对记者说。
记者了解,为了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涉及检察院信访问题的产生,加大检察机关依法办理初信初访案件的力度,成都市检察院探索建立了“领导干部包案化解初信初访案件”机制。“一般来说,每起案件的办结期限为3个月。”成都市检察院控申处处长童勤告诉记者,从当事人初次申诉、控告起,负责“包案”的领导就要对此案展开监督,直到案件办结为止。大多申诉、控告都能在信访的初始阶段得到解决,从源头上防止演变为成信访积案。
截至目前息诉化解4件
今年4月以来,成都市检察院共包案化解26件初信初访案件,其中,属来信来访举报的5件,不服检察机关不立案处理决定的4件,不服法院民事行政赔偿裁判申请监督的3件,不服法院刑事裁判申请监督的2件,对检察机关维持公安机关不立案决定的决定不服的1件,在押服刑人员申诉的10件,其他控告1件。截至目前,已息诉化解4件,已经办结正在做最后息诉化解工作的7件,正在对举报控告申诉的事实进行调查核实的14件,还在法院处理程序之中的1件。(记者 曾晶菁)
·成都检察系统首部法治微电影《罪·爱》首映
·四川成都检察系统首部法制微电影举行审片会
·四川成都:检察系统开拍首部微电影
·成都检察网上公布重大典型案件办理情况
·四川成都检察邮政信访收信71封
·成都检察试点主任检察官制
·成都检察试点主任检察官制
·四川成都:330个检察工作点(室)覆盖全市
·全国检察宣传工作研讨班16日在四川成都举行
·成都330个检察点(室)基层全覆盖
·成都:检务工作"全覆盖"检察官就在群众身边
·四川成都检察官为社区群众“小品说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