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社区六进”社会治理新模式
山东九成社区达到“平安社区”标准
山东公安机关自2012年开始创新推出“消防进社区、车管进社区、危管进社区、外管进社区、网管进社区、物管进社区”的“社区六进”工作,全力打造社区警务“升级版”。截至目前,全省10327个社区中,完成“社区六进”的达到9612个,覆盖率93%,90%以上的社区达到“平安社区”标准。“社区六进”工作为山东公安机关实现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找到新的突破口,也成为党委政府社会治理体制创新的重要抓手。
依托“六进”,找到社区警务提质上档“金钥匙”
为推进平安社区建设,山东公安机关紧紧抓住消防、交通等公共管理服务事项,创新提出了消防、车管、外管、危管、网管、物管进社区的“社区六进”工作模式,探索完善警种、警民等协作配合机制,破解社区民警“单打独斗、力不从心”的困难局面。
山东公安机关坚持顶层设计,从全省的角度对“社区六进”工作的各方面、各层次、各要素进行统筹规划。省公安厅成立了全省公安机关推进“社区六进”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下发了《关于开展“社区六进”工作的意见》,统筹指导工作开展。
山东公安机关健全社区民警和专业警种协作配合机制,把社区警务室建成派出所社区民警、各警种民警共同的办公场所。专业警种民警深入社区相对独立开展工作,通过预约服务、巡回服务等方式,将服务管理送进社区。社区民警协调组织,但不承担“社区六进”专业警种的工作,形成“社区民警负责基层基础工作,警种部门负责专业管理服务,基础信息相互沟通支撑”的工作机制。
强力持续推进,确保“社区六进”落地生根
2013年4月6日,德州市委常委会专题研究公安机关“社区六进”工作。各县市区将社区警务运行及辅警、治安联防队伍经费纳入地方财政预算,累计投入资金8000余万元。多年来困扰德州社区警务“无地办事、无钱办事、无人办事”的难题得到根本性解决。
同德州一样,全省各地党委、政府纷纷出台意见,明确社区警务与社区管理服务有机融合,形成了管理力量大整合、社区服务大集中、行政执法大联合的良好格局。
社区民警搭台,警种民警唱戏。山东省公安厅针对“社区六进”警种工作出台一系列意见,让各警种民警进驻社区有章可循、有规可依。如针对“车管进社区”,制定下发了《全省公安机关开展车管进社区工作的实施意见》等文件,推进社区交通管理服务站建设,做实车管便民服务、社区及周边道路微循环工作;针对“消防进社区”,省公安厅提请省政府将“消防进社区”纳入各市政府的目标责任书内容,并提请省综治委下发文件,明确各部门在社区消防工作中的职责任务,完善协同联动工作机制。
各警种、各部门根据工作职能,通过制定具体措施和考核指标,明确了社区民警和相关警种的工作职责和任务分工,将社区警务从“软指标”变成了“硬任务”。
高效常态运作,彰显“社区六进”强大生命力
“社区六进”工作开展以来,社区民警职能更明确。全省1.5万名社区民警发挥基础工作主力军作用,积极落实“开展群众工作、掌握社情民意、管理实有人口、组织安全防范、维护治安秩序”等五项职责任务。全省社区民警采集的基础信息已累计达40亿条,对侦查破案的贡献率始终保持在70%以上。
同时,各警种民警职能也更明确。烟台市公安局芝罘分局毓西路派出所翡翠警务室,每个周一上午,消防专职民警曹琳娜排查火灾隐患,宣传防火知识;周二上午,物管民警冷晓宇查找安全防范漏洞……除专职社区民警外,每天一名专职民警进社区,确保了社区警务室时时有人在、事事有人管。
社区民警搭好台子,全省2800余名警种民警进驻社区,围绕各自职责,种好自己的“责任田”。消防民警进入社区,着眼消除火灾隐患,健全消防组织机构和基础设施;车管民警摸清社区重点驾驶人等情况,建立交通安全管理服务站;危管民警进社区,进一步强化危爆物品管控力量和管控措施;外管民警进社区,进一步落实社区境外人员管理服务责任;网管民警进社区,注重网上网下一体化管控,延伸社区网上服务新领域;物管民警进社区,全面推行“物业保安”模式,提高社区治安防范水平。
在做好“社区六进”规定工作的同时,山东各地公安机关根据本地实际,实行“6+X”进社区。比如,为强化社区毒品形势管控,济南市公安局、齐都公安局将禁毒工作纳入进社区(厂区)的重要内容,开展了“毒管进社区”活动。(记者 王若冰 李嘉庆 通讯员 朱志东)
·[视频]山东推进无命案无刑案村居创建活动
·山东: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
·山东:抓严抓实抓细专项整治“四风”问题
·山东:破解难题打造专业化体系
·山东十大体系推动反恐能力升级
·山东潍坊:完善涉法涉诉信访处置化解机制
·山东潍坊:完善涉法涉诉信访处置化解机制
·山东“第三只眼睛”紧盯检察机关办案
·山东蓬莱:宣传组合拳教群众不上骗子的当
·山东:将社区警务室打造成便民服务点
·山东莱阳:六成案件借助视频分析研判破获
·山东沾化交警优化窗口服务便民利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