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开通的浙江政务服务网,在全国率先实现省、市、县三级联网联动,行政审批,便民服务,政务公开,效能监察、网络审批,一网搞定,被称之为“中国政务第一网”。其实际效果究竟如何,近日,《法制日报》记者在率先实行省、市、县、乡镇、社区五级联网审批的温州城乡进行采访,亲身感受了“中国政务第一网”的便捷和阳光。
在家门口就能办船员证
马站镇霞关社区位于浙江省最南端苍南县,东朝大海,南与福建毗邻,镇上百分之八十人口是渔民,每年要申请办理五六百个船员证,批准权在省海洋渔业局。霞关离苍南县城灵溪三四十公里,离省城杭州那就更远了。渔民一趟趟往杭州跑,人生地不熟,费工夫费钱。
调试中的“浙江政务服务网”帮霞关渔民解决了大难题。
6月17日下午,《法制日报》记者在霞关社区服务点看到,陈维颂、吴乃清、易景耐、吴世观等4名渔民正在这里办理船员证。按照要求,他们把申请表、身份证复印件、船员考试合格证书、照片、体检表、专业培训合格证等资料一一递进,工作人员用窗口配置的扫描仪、高拍仪一一拍摄录入后,然后登录“浙江政务服务网”,将其发送给远在四五百公里之外的省海洋渔业局电脑审批窗口。
霞关社区主任丁云铭对记者说,按照承诺,如果不出意外,7月1日之前,省海洋渔业局将直接把船员证寄到他们的家中。
“过去办船员证,几个月前就得往杭州跑,来回路费、住宿费怎么也得花个千把元。”对远程网络审批的神奇和好处,渔民吴乃清竖起大拇指赞叹不已,连说人民政府为人民办实事。
傍晚的霞关光照云海,红霞满天,蔚为壮观。丁云铭说,去年11月份开始,县、镇里下放权力,现在他们社区,可直接办理57项便民服务事项,在政务服务网平台上,可与市、县、乡镇审批服务中心联接,办理108项审批事项。“浙江政务服务网”开通后,又实现了从社区至省政府的五级联动审批网络。“浙江政务网”带来的不仅是便利,更是办事效率的大大提高。
在社区可上网办38件事
在温州市区括苍西路82号,蒲三社区服务中心内,王小东正在电脑前忙碌着。王小东是蒲州街道派到社区的工作人员,专门负责网络服务和审批工作,她指着工作台上贴着的“便民服务事项”对记者说,“我的工作职责就这些:直办事项11项,网络联动事项27项。”
蒲三社区是个大社区,1万多户、4万余人。王小东说,直办事项中,办理最多的是地址证明,其次是居住房屋出租登记、殡仪服务受理等等。原来,蒲三社区的一些地方刚从温州开发区划归高新园区不久,社区居民办理房产权证什么的,都要到这里开地址变更证明。
王小东说,在联动事项上,最近办理比较多的是生育二胎审批,今年以来,已办了30件。她说,过去办这类事很繁琐的,街道得积累到一定数量,统一往上边报材料,还得张榜公示,办个二胎证,怎么也得几个月,甚至一年半载。现在有了网络联动审批,办事速度大大提高。
她拿出一份刚刚办好的手续举例说,一对家住雁湖小区的夫妇,5月20日来到这儿,按要求递上身份证、结婚证、一方为独生子女证明等一应材料,她用这高拍仪拍下录入上传给街道、区政府,6月6日,区人口计生委就批了,前后才花了16天。
“现在,我们区6个街道29个社区,都已建立多级联动审批服务点,就近申报,网上多级联动审批,电子印章远程授权打印,就近取件或邮递送达,实现五级联动审批。”龙湾区行政审批管理办主任林宝厦说,他们追求的目标是打造十五分钟政务服务圈,即无论何地,市民从家里出发,十五分钟就能就近找到社区政务代办点。
在这里听到最多的是“方便”
温州市行政审批中心位于鹿城区惠民路,外型酷似圆形印章,走进大厅,放眼望去,一至三楼全是办事窗口,电子屏滚动闪现着各行政机构的名称和办事指南。
温州市行政审批管理办主任王延申向《法制日报》记者介绍,他们这里的网络联动审批分三块。
一是50多个市级部门之间的联动。他举例说,这家瓯海区的企业要扩建新厂房,发改委立项之前,要征求规划、国土、环保部门的意见。通过联动审批网络,现在,不但当事人不要东奔西走,发改委也只需在网络上发出征求,所有单位在5个工作日之内必须回复。如果不回复,就视为同意。
二是层级之间的审批。从去年8份开始,温州市各级政府投资500多万元,率全省之先,建起了市、县(市、区)、乡镇(街道)、社区(村)四级联动的网络审批系统,集行政审批、便民服务、政务公开于一体。
三是老百姓在家里直接上网办事。遇到一些年龄大的市民不会上网,那也不要紧,市里已在有条件的乡镇和社区都设立了便民服务点,配备了自助电脑、复印机、扫描仪、高拍仪等设施。像医疗救助、城乡居民临时困难救助、老年人优待证办理等108项与群众息息相关的审批项目,在社区服务点发送,就可在网络上审批完毕,变群众层层跑窗口为比特在网络上跑。
王延申说,自2013年8月实行四级联动审批以来,温州市共办结网络审批事项38610件,其中24800件、1507件是通过社区、街道申报的。
在温州市行政审批中心采访前来办事市民,听到最多的就是“方便”两字。刚刚办完事的市民孙光敏说,过去批个美容项目,审批环节多、流程长、速度慢;现在,只要到这里把材料递进卫生局窗口,再也不用东奔西跑,一个星期就领到了这些批准证件。
“远程审批,数据共享,电子监察,阳光政务,这些都是网络联动审批之后带来的新气象。”王延申说,网络审批清单公开、程序公开、结果公开,不仅方便,还使审批全程置于公众监督下。他举例说,过去企业申办什么事情,审批单位不批不需理由;现在不行了,如果审批单位不审批,得在网络上告知对方两样东西:不批的理由和救济的途径。
“审批时间也有严格限制。”审管办监察处负责人指着电脑屏幕上的电子监察页面说,这家有色冶炼公司申请建临时用房,6月11日向国土局提起申请,但在规定的6月18日之前,该局窗口没有办结,这不,亮红自动灯了。按规定,要通报,还要启动纠错机制进行处理。
(记者陈东升 见习记者王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