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长安网 > 公众版> 地方动态> 内蒙古

内蒙古禁毒工作新措频推成效显著

2014-06-25 10:14:05 http://www.chinapeace.org.cn/ 来源:人民公安报 

  堵源截流 全员收戒 社会化帮教

  内蒙古禁毒工作新措频推成效显著

  近年来,在国家禁毒办和公安部禁毒局的指导下,内蒙古自治区各级禁毒部门认真履职、扎实工作,不断完善禁毒工作机制,努力夯实禁毒工作基础。全区各盟市因地制宜,针对当地禁毒工作中的突出问题,主动进攻,从严治理,最大限度遏制毒品来源;坚持以人为本、科学治理,最大限度遏制毒品需求;坚持重点治乱、综合治理,最大限度遏制毒品蔓延,全区禁毒工作取得了长足进步。

  堵源▶▶▶

  遏制麻黄草流入非法渠道

  近年来,国内制造冰毒等合成毒品的活动愈演愈烈,麻黄草大量流入非法渠道,已成为国内制造冰毒的主要原料,与之伴生的从事制冰原料采购、加工制造、贩运销售的违法犯罪活动也越来越多。

  赤峰市作为麻黄草的主产区,野生麻黄草生长面积约为150万亩,年产麻黄草约1.5万吨,麻黄草流入制毒渠道的问题十分严重,被国家禁毒委列为重点整治地区。

  2013年,赤峰市在全市公安机关开展了以“打击整治麻黄草违法犯罪专项行动”为核心的“肃毒害、创平安”禁毒百日攻坚会战行动,全面加强了麻黄草管制工作,进一步完善了采集、收购、运输、销售管理制度,有效改善了麻黄草管理的无序状态。

  排查摸底 明确三大管控难题

  一个年产麻黄草1.5万吨的地区,却不能满足当地一个年需9000吨的企业——2012年,赤峰市国家定点使用麻黄草生产麻黄碱企业佳合天山制药有限公司由于原料不足停产。经调查发现,麻黄草生产企业原料不足,主要原因是麻黄草流入非法渠道现象严重。

  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主要有三方面:首先是市场混乱,价格调控难度大。近年来,南方收购商以中药材收购为名,在赤峰大量高价抢购天然麻黄草,致使价格逐年攀升。其次是流失严重,检查难度大。近两年赤峰80%的麻黄草流向外地,一些医药企业把麻黄草作为生财之道,出现“体外循环和多家倒卖”的问题。第三是因为运输渠道多样化,监控难度大。由于麻黄草运输管理不规范,自主隐蔽性较强,给流向监控带来难度。

  从严治理 落实“六严”管控措施

  针对三大管控难题,赤峰市公安局加大对麻黄草购销和非法经营麻黄草违法犯罪的打击力度;加强对麻黄草经营者的摸底排查;加强部门间协作,规范各环节流程;开展对麻黄草的堵源截流,对无合法资质及不能说明合法用途的麻黄草一律依法扣押审查。全面落实严打、严查、严管、严控、严堵、严防的“六严”工作要求。

  6月3日,记者跟随赤峰市翁牛特旗公安局禁毒大队及五分地派出所的民警来到翁牛特旗金百合药材有限公司位于五分地镇的收购储存点,检查麻黄草存量及预定销售情况。“类似这样对麻黄草经营企业的检查,我们大队每两周开展一次,附近的派出所则至少一周来检查两次。”翁牛特旗公安局禁毒大队民警李鹏飞说。

  在调查摸底的基础上,公安局还与所有麻黄草收购企业签订责任状,要求其必须收购有采集证的麻黄草,销售商必须持药品生产企业相关文件到公安机关备案。2014年以来,赤峰市巴林右旗公安局针对当地的麻黄草销售工作,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审批流程,即对麻黄草购销双方的企业资质、购销合同、运输车辆信息、驾驶员信息等进行审核;审核通过后查看装运过程,核对装运数量,为情况属实企业发放麻黄草运输许可证,同时企业需在规定时间内将许可证的回执单交至禁毒大队。通过努力,今年截至目前,巴林右旗公安局禁毒大队共完成4起、7家企业之间的麻黄草买卖运输核实审批工作。

  在加强管理的同时,加大对各类涉麻黄草违法犯罪行为的打击力度,通过打击震慑犯罪。2013年6月9日,巴林右旗公安局禁毒大队破获一起非法买卖麻黄草厅级目标案件,抓获犯罪嫌疑人覃某、陈某,扣押尚未运出的麻黄草23吨。

  “肃毒害、创平安”禁毒百日攻坚会战行动开始后,赤峰市共破获各类涉麻黄草案件19起,抓获各类违法犯罪嫌疑人14人,扣押麻黄草149.318吨,封存麻黄草683.5吨。

  收戒▶▶▶

  完美净化社会面

  过去呼和浩特“两抢一盗”案件每天发生15起左右,而今年,此类案件每天只有两三起。从2013年年初开展“大收戒”以来,呼和浩特警方陆续侦破了一批制贩毒刑事案件,抓获了一批毒品犯罪嫌疑人,查获并强制隔离戒毒一批吸毒人员,首府社会治安状况明显好转。

  吸贩毒人员作案占30%以上

  关于毒品的直接危害性,呼和浩特市副市长、公安局局长赵云辉曾经算过这样一笔账:以呼和浩特市回民区为例,目前有在册吸毒人员1000余人,以每个吸食毒品者每天吸食2包左右计算,仅回民区的吸食毒品人员一年就要吸食掉1亿余元。而吸食毒品者往往既没有正式工作,又没有固定收入,吸食毒品所需资金基本上全部靠偷、靠抢。

  2013年初,呼和浩特市公安局在认真调研和分析社会治安形势后,发现当时呼和浩特破获的“两抢”案件中,吸贩毒人员作案占30%以上,已经成为侵财类案件高发的主要原因之一。毒患不除,治安难安。

  2013年2月7日,呼和浩特市公安工作会议召开,会议认为解决毒品问题要抓住根本和关键。因此,强化堵源截流的同时,更要注重萎缩毒品消费市场。只有将所有涉毒人员投进戒毒所、拘留所,才能逐渐萎缩毒品消费市场,没了需求,贩毒也就没了市场。同时,涉毒人员全部被收戒之后,社会面就会得到有效净化,“两抢”案件也能逐步减少。

  因此,从2013年起,呼和浩特市公安机关决定开展“最大限度收戒涉毒人员”专项行动。这既是禁毒形势的迫切需要,也是2013年呼和浩特市公安机关全面改善首府社会治安状况的主要抓手。

  最大限度收戒涉毒人员

  “‘最大限度收戒涉毒人员’专项行动是一场禁毒行动,但绝不是禁毒支队的行动,这是一项全局性工作,是综合战役。”在呼和浩特市“最大限度收戒涉毒人员”专项行动动员部署会上,赵云辉斩钉截铁地说。

  部署会要求,各级禁毒部门要发挥主力军作用,牵头主攻毒品大要案件;刑警、治安广辟案源,积极侦破毒品刑事案件,技侦、网安等部门为办案单位经营、侦破毒品案件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各派出所利用人熟、地熟等优势,认真排查、查处和管控吸毒人员;户政部门协助禁毒部门和派出所强化吸毒人员动态管控工作;交管部门从查处毒驾入手,严格控制涉毒人员申领和换发驾照;法制部门“提前介入”,为办案单位提供法律支持;监管部门和刑侦部门在已收戒吸毒人员中开辟“破案会战”第二战场。

  2013年,呼和浩特市公安机关共破获毒品刑事案件846起,刑拘毒品犯罪嫌疑人932人,强制隔离戒毒2275人,社区戒毒2828人;缴获毒品海洛因4.1千克、冰毒16.2千克、鸦片23.7千克、易制毒化学品10.7千克。通过源头治理,最大限度地挤压毒品违法犯罪空间,2013年全市刑事犯罪总量随之同比下降了6.4%,抢劫案件下降了49.9%,抢夺案件下降了48.7%,首府社会治安状况明显好转,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明显提升。

  转送强戒人员,满足收戒需求

  2013年7月20日下午,在武警呼和浩特市支队直属大队,50余名官兵正在忙碌着,收拾装具、点名、上车……104名强制隔离戒毒人员将在武警官兵的护送下,转移到呼伦贝尔市强制隔离戒毒。此次转运历时60多个小时,行程3000多公里。

  在规模庞大的全员收戒行动中,呼和浩特强制隔离戒毒场所容量小、床位少的实际困难显现了出来。为此,呼和浩特公安局分4个批次将620名戒毒学员转送到了图牧吉、海拉尔、赤峰、乌兰察布劳教(戒毒)所。

  声势浩大的“最大限度收戒涉毒人员”专项行动有效改善了首府社会治安秩序,为6000多名涉毒人员找回了健康,也为首府社会节约了可能因吸毒而被吞噬的近亿元财富。群众对呼和浩特市公安局“大收戒”的举措广为赞颂,积极向公安机关检举揭发涉毒行为。

  最新数据显示,2014年1月至4月,呼和浩特市“两抢”案件呈下降趋势,其中抢劫案件同比下降12.7%,抢夺案件同比下降50.9%。

  回归▶▶▶

  建立戒毒康复回归社会良性态势

  戒毒工作一直都是整个禁毒工作中的难点和重点,强制隔离戒毒完成,并不意味着戒毒工作的终结,强戒人员出所后如何避免复吸,如何顺利回归家庭、回归社会是禁毒工作的又一大课题。近年来,乌海市公安局致力于将“吸毒—复吸—再戒—再吸”这样的恶性循环变为“吸毒—戒毒—康复—回归社会”这样的良性态势,建立起了“管控—治疗—帮扶—打击”的环状工作模式,形成了独具乌海特色的戒毒体系。

  建档帮教从强戒所到社区的无缝对接

  对强制隔离戒毒出所人员,乌海市各区禁毒委组建了由社区民警、社区戒毒专职人员、社区医生、社会工作者、禁毒志愿者和戒毒人员监护人组成的“多位一体”戒毒帮教监控小组,在公安机关做出社区戒毒或社区康复决定后,移交社区工作组,签协议、建档案,按月见面、定期尿检、定期谈话、总体评估,实现了从戒毒场所到社区“面对面移交”的无缝衔接,有效填补管控“真空期”。

  6月10日,记者来到乌海市乌达区五虎山街道办事处育红社区。在办公室里,记者看到68个社区戒毒和社区康复人员的档案塞了满满两柜子。随意翻开一份,人员基本情况、定期谈话记录、尿样检测结果等资料清晰完整。乌达区曾是自治区毒品重点整治区,如今不仅摘掉了重点整治的帽子,还成了“全国社区禁毒社区康复工作”示范单位。

  “最近工作怎么样?”记者到来时,社区禁毒专干李新华在和康复人员郅某聊天,了解他最近的动态及思想状况。“社区戒毒和社区康复人员,都要定期来和我们说说工作生活情况,谈谈近期想法及表现。”社区禁毒专干李法敏介绍说。从2010年11月郅某来社区报到至今已经3年多了,他没再复吸,还在禁毒专干的引导下找了份工作,有了稳定收入。去年7月,他与心爱的姑娘喜结连理,组成了幸福的小家庭。如今的他终日忙碌充实,用心经营着自己的小日子。

  目前,乌海市全市有405名社区戒毒和社区康复人员,全部建立了以社区为基础,以家庭为依托,戒毒治疗、康复指导、救助服务功能兼备的综合治理体系。

  生活救助坚定吸毒人员戒毒的信心

  乌海市坚持把“消除歧视、树立信心、解决困难”作为帮教工作的重心,以《乌海市刑事解教戒毒人员安置帮扶救助暂行办法》为核心,在开展人性化帮教上下工夫,对社区戒毒(康复)满1年,本人没有任何生活来源的纳入低保对象,安排生活临时救助和提供临时医疗救助资金,为无房居住的戒断吸毒人员解决廉租房。

  针对矿区、棚户区、中心城区等不同区域的吸毒人员,社区戒毒或社区康复工作组会采取不同侧重的救助方式。对于梁家沟街道办事处这样的老工矿区,贫困人口、残疾人、老年人、无业下岗失业人员众多,就要重点帮助吸毒人员及其家庭解决实际困难,比如办理低保、实施临时救助、解决子女入学、做好就业服务等。对于新达街道办事处这样有棚户移民的区域,要着重安排招工就业。而很多中心城区的吸毒人员,生活条件尚可,就需要严格按照社区戒毒协议规定执行监督,对严重违反协议者和在社区康复期间再次吸食毒品的一律强制戒毒,戒毒期限不得低于2年,并取消一切帮扶待遇。

  为帮助吸毒人员戒除毒瘾,乌海市推行了药物维持治疗,免费为戒毒人员提供服务,以缓解吸毒人员对毒品的依赖,同时避免因筹集毒资引发更多犯罪,提高戒断率。目前已有290余名吸毒人员自愿参加了药物维持治疗,有效减轻了吸毒人员的生理痛苦和心理依赖。

  从开展社区戒毒和社区康复工作至今,乌海市共为100余名吸毒人员开展了就业技能培训和就业指导服务,在两家企业建立了戒毒人员再就业基地,安置67名戒毒人员重新就业,为75名戒毒人员解决了低保问题,为18名戒除毒瘾人员发放了生活临时补助等各种补贴,帮助吸毒人员建立起生活信心,重新融入社会,有效巩固了戒毒成果。

  ■禁毒先锋

  李筱梅:禁毒队伍中的铿锵玫瑰

  她美丽而温和,可是吸毒人员和毒贩都怕她;她冷面无情,可是吸毒人员家属都爱她;她巾帼不让须眉,禁毒队伍中的铮铮男儿都佩服她。她就是敖汉旗公安局禁毒大队大队长李筱梅,是赤峰市唯一的女禁毒大队长。

  她心细如丝,辖区吸毒人员底细了然于胸

  缉毒民警在日常的禁毒工作中要面对形形色色的吸毒人员,有时会遇到很难处理的情况。但无论面对什么样的状况,李筱梅都能凭借自己的细致机敏,让对方配合她的工作。

  从事禁毒工作多年,辖区每一名吸毒人员的底细李筱梅都了如指掌,再嘴硬的吸毒人员见到她都会如实交代。

  一次,在对辖区四道湾镇的吸毒人员进行尿检时,刘某的尿检结果呈阳性,但是刘某拒不承认自己吸扎毒品,只说自己生病吃药了影响了尿液成分。但李筱梅之前从多家医院了解过,吸毒后半月内尿检都会呈阳性,而吃药后6到8小时药物就会代谢干净。因此,面对刘某的狡辩,李筱梅沉着应对:“那你告诉我你的具体服药时间,从那时算起8小时后,我再给你做一次尿检。如果还是阳性,后果你可是清楚的。”随后,李筱梅一直陪着刘某等待再次尿检,还给他买了吃的。刘某很受感动,交代他注射杜冷丁的事实。

  她悉心关怀,让吸毒人员重获新生

  6月5日,记者在敖汉旗富民村见到了参加社区戒毒康复的任大爷。李筱梅带领民警给他做了尿检,结果呈阴性。已经戒除毒瘾3年的任大爷告诉记者:“要不是李队长他们,我早就没命了!”

  任大爷在上世纪80年代末染上了毒瘾,家当败光了,老婆也气死了,但他依旧戒不了毒瘾。“后来,李队长和禁毒民警们经常来我家做我的思想工作,给我送粮送东西,还帮我申请了危房改造。他们对我的好,让我下定决心戒毒。”任大爷指了指他家的红瓦房告诉记者。

  任大爷的经历是敖汉旗四道湾子镇农村社区戒毒康复工作的缩影。2002年,李筱梅担任敖汉旗刑警大队副大队长,主抓禁毒工作。上任后,她从基础抓起,在全旗毒患最严重的四道湾子镇建起全市第一个农村社区戒毒康复试点。她带领民警走村入户,摸清涉毒人员的具体情况,给每人建立一份档案,从签订社区戒毒协议,到每次尿检、谈心,都一 一记录在册。为了帮助涉毒人员彻底戒除毒瘾,李筱梅经常带领民警走乡串户,给他们送米面、送生活用品,协调有关部门,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

  目前,四道湾子地区参加社区戒毒人员中,有3人解决低保待遇,4人得到大病救助,3人享受到政府的危房改造政策,6人得到就业安置,2人在帮扶组的支持下发展养殖业。同时,对戒除毒瘾3年以上的在册吸毒人员进行跟踪服务,组织有劳动能力的人参加各种培训,目前已有30多人通过参加技能培训走上工作岗位。

  在李筱梅和禁毒民警的努力下,目前,敖汉旗29个乡镇有24个乡镇被上级命名为“无毒社区”。2013年11月,四道湾子镇正式被国家禁毒委命名为“全国农村社区戒毒社区康复工作示范点”。李筱梅多次被评为“巾帼建功”先进个人,连续10年被评为赤峰市“禁毒工作先进个人”,多次荣立三等功。

  撰文 张小军 王 东 高莹莹

[责任编辑:朱诗瑶]
相关报道

·内蒙古赤峰元宝山:为教育工作者开讲堂
·内蒙古呼和浩特:司法救助特困申请执行人
·内蒙古深化人民监督员制度改革
·内蒙古开展特警跨区域拉动演练
·内蒙古巴彦淖尔中院教育实践活动综述
·内蒙古法院与民政系统建立离婚信息通报制度

·内蒙古法院与民政系统建立离婚信息通报制度
·内蒙古锡林郭勒:把群众路线走实走宽走到底
·福建内蒙古出台举报暴恐线索奖励办法
·内蒙古出台举报涉恐涉爆线索奖励办法
·内蒙古:全区公安特警开展跨区域拉动演练
·内蒙古公安厅出台《群众举报涉恐涉暴线索奖励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