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五”普法以来,古县始终坚持把“法治古县”建设作为加快发展的先导工程、富民强县的基础工程、全面小康的保障工程来抓,紧紧围绕依法行政、公正司法、法制宣传和基层基础等重点,不断创新法治理念,深化法治实践,汇聚法治正能量,奋力开创法治古县建设工作新局面。近年来,该县连续五年相继被省市有关部门命名为“平安县”,“五五普法”期间,还曾被中宣部、司法部评为“全国法制宣传教育先进县”。
依法行政推进重在“治”
全县在行政事业单位全面推行执法责任制、过错责任追究制和执法考评制,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推进权力运行程序化和公开化。该县制定了《古县人民政府工作规则》,成立了“古县人民政府法律顾问委员会”,不断推进重大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和法治化;建立非人大任命干部任前法律考试和公务员任职法律资格考试制度,不断提高公务人员特别是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解决问题的能力。全县实行依法治理“1+ 6”工作体系,健全各个联席会议的召集人、成员单位和专门联络员等组成模式,及时掌握依法行政工作情况,加强了工作交流。
公正司法实践重在“公”
全县政法系统以执法规范化建设为抓手,完善司法工作全程化、实时化、动态化管理机制,实行审务、检务、警务、狱务(所务)公开制度,以司法公开不断提高司法公信力。广大政法干警积极践行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深入开展“一村一警”,围绕“知民情、解民忧、护民安”主题,全县300余名干警在111个行政村和4个社区全部建立联系点,进村入户联系走访,对农村重点矛盾纠纷、治安隐患及保障发展等问题,开展“组团服务、联合会诊”,以一村一镇的小平安积累全社会的大平安。
法制宣传形式重在“新”
古县坚持把“法律六进”活动作为推动法制宣传教育的着力点、引导群众学法用法的切入点,同时在法制宣传内容上创新性地将法律宣传和道德教育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德治”在“法治”中的示范和引导作用,将“依法治县”与“以德治县”相融合,收到良好的社会效果。
县普法办将传统道德教育作为局长论坛、全县干部法律培训、全县农村干部及人民调解员培训的重要内容,在全县深入开展“法制道德大讲堂”活动,专程从全国各地邀请道德模范人物开展传统文化讲座,全县干部群众听取讲座达2万余人次,发放传统文化书籍、光盘5万余套,投入6万余元制作传统文化宣传标语260余条,同时深入学校、农村、看守所及社区矫正对象中开展中华传统道德文化讲座,让道德模范和正能量深入人心。
基层法治建设重在“创”
基层法治的着力点在于依法推进基层群众自治,提升群众自治能力,保障群众自治权利。全县深入开展“法治古县建设先进乡(镇)、依法治理示范单位、民主法治示范村(居)、法治先进企业”等系列法治创建活动,以创建促建设,以法治促发展。全县基层法治软硬件建设逐年加强,每年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视察、考察基层法治建设3次以上,提出意见建议,督促政府各部门和社会各界积极参与法治创建,多渠道搞好法治创建活动,提高群众的知晓率和参与率,营造浓厚的创建氛围。(记者 邓志荣 通讯员 邢晓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