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长安网 > 公众版> 长安传真

身影

2014-06-18 14:20:23 http://www.chinapeace.org.cn/ 来源:首都政法综治网 

假期到了,年已八旬的父亲从吉林乡下老家来到北京,我请了假陪着他参观游览名胜。本来想让父亲多住一段时间,再一起逛逛京城。可没过几天,父亲说实在住不惯,出门见到的除了车还是车,连马路都不敢过,只能一个人在楼里待着,还是回乡下住着好。我晚上十点多把父亲送上回老家的火车,回家后辗转不能入睡,父亲的身影历历浮现在眼前。

在儿时的眼中,父亲的身影是高大健壮的,即使超负荷负重也压不垮。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人民公社时期,我们七口之家就靠父亲一个劳力养活。在生产队出工是家里唯一的经济来源,即使偶尔有点头疼脑热的小病,父亲也是从不耽误出工的,他每年都是生产队里挣工分最高的。那时候,我不知道父亲清晨几点下地劳动。母亲每天叫醒我吃早饭时,我看到的是已从田间返回的父亲,他的身影带着庄稼的湿漉漉的清新气味。母亲告诉我说,父亲已经干了一个时辰的活儿。

我成年后远离家乡在外求学、谋生,回家的时间渐渐少了。每逢夏天回老家,我总要让父亲领着去田里看看庄稼,听他说说谁家的庄稼长得好,西瓜要怎么施肥才甜,黄豆要怎么侍弄。有时候夜里我们也去看庄稼,晚上八、九点后,鼓噪了一天的昆虫早已停止了鸣叫。田野里万籁俱寂,没有一丝风。我们顶着满天繁星站在田边,父亲让我细细地听,我起初听不到声音,父亲说我在城里住着被汽车把耳朵震坏了,分明有悉悉簌簌的声音,那是庄稼在生长、拔节。

在我的印象里,父亲从不闲着。雨天不能下地干活,就干些扒麻秆儿、搓麻绳一类的活计,或者修理修理农具,农家总有干不完的活计。父亲身材矮小,但总有使不完的劲,虽已年老精神却不衰,腰杆笔直,七十岁时下地劳动一天全无倦容,回家来还是要扫扫院子,归置归置东西,劳动已成为他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内容。

父亲七十五岁后,哥哥不让他下地干农活了,但他依然经常在农田里走走。我上次回老家时,赶上父亲不在屋里,嫂子说准是去看庄稼了,我走向田边,远远望见田间一个老人踯躅的身影,他一会儿翻一翻豆叶儿,可能是看看有没有病虫害,一会儿扶一扶玉米,像是在踢土培根。我的眼睛湿润了,模模糊糊地感觉父亲已经和大地融为一体。

作者:铁中院 邹积兴

[责任编辑:刘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