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9个专业调委会, 2533名专业人民调解员,265个专业性、行业性人民调解组织,化干戈为玉帛——
宁夏“专调委”破解“大难题” (新观察·创新社会治理体制系列报道⑥)
宁夏永宁县调解中心工作人员正在调解纠纷。 记者 朱 磊/摄
看不见的“连心桥”
●专调委完全免费调解,达成调解协议后很少出现反弹,既节省政府支出,又方便百姓
6月11日,在宁夏石嘴山司法局“医疗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办公室,专职调解员刘建文从文件柜里搬出一摞厚厚的卷宗,自豪地告诉记者:“医调委成立不到两年,我老刘调解医患双方的案件85%以上达成协议。”
年近60的刘建文,有33年的政法工作经历,曾担任石嘴山市委政法委副书记。2012年8月,面对日益凸显的医患矛盾,石嘴山市成立医调委,思考再三,刘建文“走马上任”。经过四个多月的探索,逐渐摸索出“真心、热心、耐心、公心”的医疗纠纷调解心得。
“老刘,找你们算是找对了,心窝里好感动!”几天前,刘建文接到一通语气激动的感谢电话。
打电话的人叫王瑞金,去年他的亲属因为腿摔伤入住石嘴山市某医院。5天后医院对其进行手术,但4日后,患者因心肌梗塞去世。王瑞金认为医院手术不当,且术后未采取预防措施,拒绝将死者搬离重症监护室,要求医院赔偿100多万元。
“快点过来,闹得不行了。”接到电话后,刘建文和医调委工作人员第一时间赶赴现场。然而,亮明身份后的刘建文不仅没能进行调解,反而挨了一顿臭骂,甚至差点挨揍。面对情绪激动的患者家属,刘建文察言观色,先安抚情绪,将家属成功分开进行劝导。
情绪稳定后,家属终于同意调解。“先讲法,再晓之以理,动之以情。”7天的贴身调解,最终医患双方达成赔偿协议,医方一次性赔偿患方20万元。
自2012年8月以来,石嘴山市医调委受理医疗纠纷80起。
宁夏第五人民医院医患纠纷处理办公室主任储彦诚坦言:“这些年,我这个主任每天半夜接到电话就打哆嗦。在医调委介入之前,真正让医院认可正常解决的案件不到20%。如今医调委的介入,这个比例上升到了90%。”在他看来,医调委不仅建起了一个医患矛盾缓冲区,让剑拔弩张的医患关系得到缓和,更是在医患双方搭建了一座“连心桥”。
在石嘴山市司法局长张毅彬心中,“连心桥”的背后还有另一笔大账:“过去走诉讼程序,一个案件法院一般要8个人,耗时2个多月,算下来成本近5000元,当事人还需要聘律师,最后出来的结果如果双方都不满意,还会埋下隐患。而专调委只需要3个人,完全免费调解,达成调解协议后很少出现反弹,既节省政府支出,又方便了百姓。”
不仅仅是在医疗卫生领域,道路交通、房产、物产、土地等矛盾纠纷多发领域,也成立了专业调委会。目前,宁夏已设立了25个道路交通损害赔偿调委会、13个医疗纠纷调委会和11个劳动争议调委会。其中,医疗纠纷人民调解已化解医疗纠纷500余件,调解成功率92%以上。全区25个道路交通损害赔偿事故调委会调处道路交通纠纷9927件。目前,宁夏专业性、行业性人民调解组织已有265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