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级巡防体系 四大运作机制 点线面结合布控
徐州重组城市巡防力量织密防控网络
去年下半年以来,江苏省徐州市公安局将城市巡逻体制重组工程作为警务机制改革的突破口,把完善立体化现代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构建城市巡逻防控平安高地摆在重要位置强力推进,推动各种巡防资源无缝对接,有力提升了街面见警率、治安控制力和应急反应能力。
去年9月至今年5月,徐州市接报刑事警情同比下降18.4%,其中抢劫警情同比下降32%,抢夺警情同比下降28.2%,社会治安呈现刑事发案逐步下降、打处效能稳步提升的良性循环势头。
三级巡防体系让警力最大限度充实一线
为促进城市巡防科学规范运作,徐州市公安局积极构建三级巡防体系:将110指挥中心巡防指导科划入特警支队后,在全省率先组建巡特警支队,负责全市巡逻工作的规划实施和检查考核,以及常态化武装联勤巡逻;在市区分局设立巡特警大队,负责警务服务站和辖区社会面主次干道的巡逻防范;在派出所成立巡逻处警中队,负责居民小区、背街小巷的巡逻防范和警情处置工作。
在警力配置上,徐州市公安局通过精简机关、调整基层等措施,最大限度地将警力充实到巡防一线。目前,全市共有巡防民警860余人,其中市区400余人,在重要节假日还有900余名机关、直属单位民警参与到市区临时治安卡点守控和社会面巡逻工作中。同时,由武警、特警组成武装联合巡逻组,在广场、车站等重要部位进行常态化武装联勤巡逻。
另外,徐州市公安局积极争取市、区两级财政支持组建警辅力量,确定每年划拨3000余万元由政府统一招聘巡防警辅人员。目前,市区专职巡防警辅人员已达3000余人。同时,徐州市公安局对巡防工作进行考评,结果与各单位的评先评优挂钩。
点线面结合筑牢平安街面的桥头堡
为构建网格化、全覆盖的防控格局,筑牢平安街面的桥头堡,徐州市公安局在重点部位建设19个警务工作服务站,由巡特警大队安排专人24小时值守,实现接处警、法制宣传、交通违法处理、视频监控巡逻、救助服务群众等多种功能。
在警务工作服务站之间,徐州市公安局建设61个治安岗亭作为互联互通的节点,由各巡特警大队的巡逻小组进行休息待警、盘查堵控、便民服务。在绕城高速、三环路和市内重要路口,布设8个治安卡口、58个应急堵控点,以便落实联动措施,外围堵截流窜犯罪,切实构建起点线面结合、全时空、全覆盖的治安防控格局。
结合徐州城市建设发展方向、城区治安密集型特点等要素,徐州市公安局以警务工作服务站为中心,以主次干道为轴线,将市区科学划分为19个巡区、75个巡段,投入200余名警力、700余名警辅人员,分组进行全天候动态巡逻。
同时,依托派出所巡逻处警中队和社区警务室,控住背街小巷和居民小区。中队一部分警力负责24小时接处警,没有警情时进行驾车动态巡逻;另一部分警力为专职巡逻警辅,对辖区的背街小巷和居民小区进行巡逻。社区民警则组织社区工作人员和“楼户长”等治安积极分子开展群防群治工作。
“四大机制”推动防控触角伸至最前沿
徐州市公安局不断健全完善“信息导巡、勤务报备、警力对接、监巡对接”四大勤务运作机制,有效推动警力布置到群众最需要的地方。自去年9月以来,徐州市公安局通过巡逻盘查,共抓获各类违法犯罪嫌疑人2200余名,其中网上在逃人员187人。
各县(分)局对辖区每日接报警情和案件压降情况进行汇总研判分析,将警情研判的成果逐级推送到一线巡防民警。巡防部门全天候编排巡防勤务,把警力更多地部署在案件高发、防范薄弱、群众需要的重点时段和部位。
市区分局、交警部门每日向巡特警支队报送巡逻出勤人员班次、车辆保障、分布、联系方式等情况,遇到变更巡逻勤务、紧急调动巡防警力的情况随时报备,以便随时掌握街面警力,更好更快地对警力进行调整部署。巡特警支队根据报备情况,每天安排3个检查组,对各地的巡逻勤务进行督导检查。
各巡特警大队在完成主次干道巡逻防范任务的同时,将路面巡防警力向夜间案件易发、高发的居民小区延伸,进一步加大夜间动态治安防控工作力度。巡特警支队通过建立首接负责、先期取证、警情交接等制度,明晰巡特警大队、派出所在处置路面警情中的职责分工,建立互信协作、有效衔接的工作关系。
同时,在县(分)局指挥室、巡特警大队、派出所和警务工作服务站建设治安监控室,组建视频巡逻队,对辖区主要道路、重点部位和案件多发地区实行全天候监控,进一步提升了主动发现和打击现行违法犯罪的效能。(记者 赵家新 通讯员 陈 琛 王 彪)
·江苏常熟市法院优秀青年法官群像素描
·江苏:为青奥会创造和谐稳定社会环境
·江苏法院减刑、假释案件在江苏法院网实行裁前公示
·江苏常州戚墅堰区有个水族调解室
·江苏江阴市人民调解员开展“三学”活动
·江苏镇江制定“六五”普法考评办法
·江苏镇江制定“六五”普法考评办法
·江苏盐城为韩资企业提供优质法律服务
·江苏连云港市借助社会资源提高矫正质量
·江苏邳州市司法局加强金融法律服务
·江苏常州组织律师帮助法院化解疑难信访案件
·江苏东台挂职民警开展形式多样心理健康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