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调员为葛先生一家化解多年恩怨
走进小区为百姓调解矛盾
核心提示
近日,司法部部长吴爱英要求,各级司法行政机关要进一步做好人民调解工作,学习和推广“枫桥经验”,大力加强行业性、专业性矛盾纠纷的人民调解工作,及时就地化解矛盾纠纷,促进家庭和美、邻里和睦、社会和谐。近年来,充分发挥人民调解接地气、合民心的天然优势,力争在头道防线上签署“和平协议”,河南省走出了一条具有河南特点的调解之路。自去年以来,河南省共调解矛盾纠纷62.62万起,调解成功率达97%。
调解也有110
“有纠纷,找调解,省时省力不花钱。”随着调解热线7109110的不断响起,辖区内一起起纠纷案件圆满结案,当事双方握手言和。
张老汉性格偏激,而他的儿子性格内向,不善与别人沟通,日积月累,父子之间产生了矛盾,儿子不愿赡养父亲,连“爸爸”这一称呼都省略了多年,张老汉为此很伤心。近日,张老汉抱着试试看的态度,拨打了调解热线。平顶山市东环路调委会主任李疆红接了张老汉的案子。在了解张老汉的情况后,李疆红和律师一同进行调解,经过耐心的释法明理,水火不容的父子最终尽释前嫌。当张老汉的儿子动情地喊出一声“爸爸”时,张老汉紧紧抱住了儿子。儿子表示,会孝敬爸爸一辈子。
“‘人民调解110’工作机制是平顶山市卫东区司法局首创的,其初衷是做好人民调解工作,加大源头治理,减轻信访压力。”省司法厅基础处的同志介绍说,“卫东区司法局通过对区信访案件成因调查,发现许多信访案件、治安案件是由民间纠纷引发的,半数以上的信访案件起因于案发初期处理引导不及时导致事态扩大。为解决社会矛盾不能在第一时间发现、第一时间化解等问题,他们提出了建立‘人民调解110’工作机制的建议,得到了区委区政府的认可支持。”
卫东区司法局成立了区人民调解110指挥中心,向辖区群众公布全区统一的人民调解受理电话:0375—7109110,并整合全市人民调解员队伍,将交通、医疗、消费等专业性、行业性金牌人民调解团队纳入“人民调解110”工作范畴。对于紧急突发矛盾,发生在城区的,调解员20分钟内到场,城郊的30分钟到场;非紧急的由调解员负责与矛盾纠纷当事人约定时间地点进行调处,并成立攻坚小组,把纠纷化解在基层,达到案结事了。
卫东区的经验得到了平顶山市司法局的及时总结推广,如今平顶山市开通了“人民调解110”,以县(市、区)为单位设立“人民调解110指挥中心”,设两部24小时调解热线电话和一部24小时法律咨询热线电话负责协调调度。2013年,全市通过电话受理矛盾纠纷线索3900余起,共调解各类纠纷8907起,调解成功8813起,调解成功率98.9%,协议履行率99.1%。
“三联”化解企地纠纷
“哪里有人群,哪里就有人民调解组织;哪里有矛盾,哪里就有人民调解工作。”河南省创新开展“企地”矛盾纠纷调解,配合产业集聚区和重大项目建设,集中调解涉及工伤事故、劳资关系等方面的矛盾纠纷,为企业的经营发展营造了良好环境。而濮阳市无疑走在了全省的前列。
为充分发挥人民调解的主渠道作用,濮阳市整合资源,主动与各产业集聚区、大型企业对接,实行矛盾联排、纠纷联调、结果联议的“三联”工作方法,消除“两不管”工作盲区,企业和地方之间的矛盾纠纷得到有效化解。
矛盾联排,各乡镇和企业分别以村组、班组为单位建立纠纷信息网络,司法所派专人常驻产业集聚区和项目建设指挥部,在产业集聚区和大型企业发展培训矛盾纠纷信息联络员,对敏感时期和热点突出问题实行企地双方联合排查,坚持信息互通。台前县司法局孙口司法所利用两年多的时间,在产业集聚区建立起各类调委会30多个,发展企业纠纷信息员100余名,调解纠纷700多件,征地拆迁案件调解成功率达到99.2%,无障碍施工率达98.6%。河南某公司的职工小刘在车间不慎将手轧伤入院,该厂的纠纷信息员孙某得知情况后,主动帮他跑腿当起了“代办员”,及时让公司垫付医疗费用,并与司法所取得联系,为其申请工伤认定和劳动能力登记鉴定,为小刘成功维权。
纠纷联调,对排查出的矛盾纠纷,由司法所、村调解员与企业联合进行调处,促使双方达成协议。南乐县产业集聚区某服饰有限公司因重组改制,拖欠共涉及112名工人工资16万多元。工人多次索要无果,决定停工。得知消息后,南乐县司法局城关司法所的同志对该案件进行了调解,某服饰有限公司一周内结清了工人工资,企业恢复了正常生产。对此,企业负责人和工人均对调解员表达了感激之情。
结果联议,对重大疑难矛盾纠纷,企地双方共同研究调处措施,制订处理方案。范县濮城镇是中原油田采油二厂所在地,涉油村41个,油田人口1.6万,地下输油、水等各类管道400余公里,地上输气、供电、通信等管网线路纵横交错,油地矛盾纠纷时有发生。王路庄村一处注水管线发生破裂,导致该村村民路某的玉米大面积死亡,双方因赔偿问题发生纠纷,司法所、村调解员与二厂工农科联合进行调处,最终使双方达成协议。新刘坑村群众与采油二厂因工程招标发生重大矛盾纠纷,有可能酿成群体性事件。司法所配合镇政府与油田单位及时召开联席会议研究调处方案,使双方达成和解,避免了一场群体性事件的发生。
“三联”工作法为企业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发展环境。两年来,濮阳市司法行政机关和人民调解组织共调解企地矛盾纠纷3600余起,制止群体性事件23起,防止民转刑案件9起。
论证会上论曲直
这里正在进行一场人民调解论证会——
巩义市某村村民李某和邻居苏某因宅基地问题发生纠纷,经村土地办、村人民调解委员会多次调解均无效果,直至闹到人民法院,经两审人民法院审判,李某败诉。
当法院来执行判决时,李某全家以死抗争,阻挡法院执行。面对这一情况,村人民调解委员会的人员临时决定召开论证会,并让辖区片警、综治办人员、土地办人员、党员代表、德高望重的左邻右舍、法院工作人员及双方当事人等参加。论证会先由法院工作人员根据法律所作出的判决,给予解释,再由论证会人员发言评论。论证会开得很热烈,大家一致认为李某在宅基地问题上不占理,因为苏某持有土地使用证等相关证件,李某没有土地使用证,苏某建房合理合法,依据法律判决也是合理的。面对众多论证人员对李某的批评指责,李某开始觉得理亏,他面红耳赤,羞愧地低下了头,再也不好意思无理搅缠,最终同意法院执行。一场以死相挟,以命相抵,已经激化的矛盾,经过论证会的论证,最终得以平息。
针对一些复杂、难缠的矛盾纠纷,巩义市采取人民调解论证会的形式进行化解。他们把人民调解与村民开展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监督相融合,充分体现了村民自治,发挥了人民调解协商、评判、教育和惩戒等综合功能,有效化解了矛盾纠纷。“大家评判,平等调解,监督落实”是论证会的显著特点。自实行人民调解论证会制度以来,全市每年都有近千起疑难、复杂的民事纠纷被成功化解。
调解走上大荧屏
省司法厅联合河南电视台共同推出的《百姓调解》电视栏目,被誉为“中原第一档公益调解栏目”,代表了河南人民调解工作的电视模式。
《百姓调解》栏目以“小调解、大和谐”为宗旨,以维护社会和谐为目标,采取电视直播的方式、客观的叙事手法,真实记录“百姓调解员”调解矛盾纠纷的整个过程。通过“百姓调解员”市井的语言和多样化的调解方式,在将世间百态展现给观众的同时,也向观众传达了理性思考的重要性和正确的三观。既化解了当事人之间的矛盾,又向群众宣传了法律、推广了法治精神,达到了“调解一案、教育一片、和谐一方”的社会效果。栏目自2009年5月份开播以来,收视率长期居高不下,累计调解矛盾纠纷3000余起,调解成功率达95%以上。省内外20多家媒体先后进行了报道,在全社会引起较强反响。继《百姓调解》之后,开封、信阳、郑州、新乡等市也相继开设了《宋都调解》、《茶都调解》、《人民调解进社区》、《帮你调解》等一批有影响的市级人民调解电视栏目,形成了河南人民调解独特的电视调解模式。
据省司法厅厅长王文海介绍,目前河南省已经设立人民调解委员会55187个,专业性人民调委会712个,探索建立驻人民法院、公安派出所人民调解室,填补了调解组织网络的空白,实现了对社会矛盾纠纷的早排查、早发现、早介入。自去年以来,全省共调解矛盾纠纷62.62万起,调解成功率达97%,防止民间纠纷引起自杀1575起,防止民间纠纷转化为刑事案件6084起,防止群体性上访7074万起,制止群体性械斗1521起。下一步,河南省将坚持把“枫桥经验”与河南实际紧密结合,发挥人民调解组织网络健全、人民调解员遍布城乡的优势,进一步健全完善矛盾纠纷情报信息预警网络,增强化解社会矛盾纠纷的主动性,进一步提升就地化解矛盾纠纷的能力,大力加强行业性、专业性人民调解组织和专职人民调解员队伍建设,培养选聘一批具有较高道德水平,掌握相关法律、政策、心理学等知识,工作方法灵活的人民调解员。
·河南商丘:情系三留守人员领导带头结对帮困
·河南周口中院:"三微一体"平台传递公平正义
·河南郑州中原:院长带头办案 微博直播庭审
·河南公安厅长接待九名来访群众
·河南:叫响司法行政精神出色履行工作职责
·河南南阳中院青年干警进校园开展普法宣传
·河南南阳中院青年干警进校园开展普法宣传
·河南罗山县法院首次对庭审现场“双直播”
·河南三门峡市湖滨法院:法官“考卷”律师改
·河南濮阳中院:邀人大代表等多人共同商议司法网络拍卖工作
·河南邓州检察院:作风实不实亮分“晒一晒”
·河南洛阳:把矛盾化解延伸到拘留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