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 人
从1984年第一篇有关警察的小说《刑警队长和杀人犯的内心独白》开始,30年来,我的作品有90%都是关于警察的,其中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可能是这3个:《龙年警官》中的傅冬,《刑警张玉贵》中的张玉贵,还有《公安局长》中的李西东。
对傅冬这个人物,曾有一篇评论文章这样写道:“银幕上的傅冬……是个活生生的人,有着时下大多数中国警察一样的诸多烦恼:家庭的离异、忠孝不能两全、工作中人际关系方面的困扰等等。但更沉重的还是内心的负疚、犹豫和怨怼。然而内心深处执著的信念又使他在人生的种种不如意面前一直挺立着,那就是对警察的职责近于神圣的尊奉。”傅冬们当时所处的年代在各方面都比较落后和贫乏,他们往往以事业为重,以简陋的装备甚至赤手空拳与犯罪分子作斗争,表现更多的是牺牲和奉献,那时的文学和影视作品中对警察人物的形象塑造仅止于此。这也足够了。但是这么多年过后,你还是写这一套就不行了。
在《刑警张玉贵之队长生活》中,由于案情复杂,张玉贵抓错了犯罪嫌疑人。真正的嫌疑人抓住后,错抓的该不该道歉?该不该给予国家赔偿?张玉贵认为应该,他认为他自己还应该受到处分,更应该公开此事让更多的同事引以为鉴。但他的上级和下级、他的朋友和妻子却不同意。他们都劝张玉贵寻求变通的方法。张玉贵问他们:执行法律难道是在市场上买菜,可以讨价还价吗?与傅冬相比,张玉贵还是一样的忠诚、机智、幽默,但少了冲动多了理智。张玉贵对他的妻子说,法律的制定是建立在对人的权利尊重的基础上,尊重法律也就是尊重人,尊重被执法者的权利也就是尊重执法者自己。可以说张玉贵是个真正的人民警察。
而在长篇小说《公安局长》中,我塑造了一个我理想的公安局长形象——李西东。比之傅冬、张玉贵两位刑警队长,李西东站得更高一些、考虑得更长远一些。他说,一个城市经纬纵横,街道阡陌,不同省份不同民族不同国籍的人生活在这里,他们的肤色、血型、性格、经历、文化、宗教、信仰不同,他们希望无序也希望有序——他们的天性希望无序、他们的本能更希望有序,无论有序无序,人们都希望安全。无序的安全就是一种犯罪的安全。倘若犯罪有一种使犯罪人安全的社会状态,那么无序的安全就是最彻底的不安全。李西东是在更高层次展现的一个好警察的形象。他除了继承傅冬、张玉贵们的优秀之外,他具有的才智和文化使他将人民赋予的权力淋漓尽致地展现在为人民安居乐业、国家长治久安的事业上,做出一个好警察应该做的一切。
那天晚上,央视电影频道连续4天播放了《刑警张玉贵》系列电影,看了之后,我着实兴奋了一会儿,但也仅仅是一会儿,我静下心来问自己:现在你还能写出这样的作品吗?还会写出充满激情、坚持社会正义公平、不畏权势勇于牺牲的警察吗?
很难用一句话回答。但我相信这样一个道理,中国警察是有信仰的,信仰就是用自己的血肉之躯坚持公平正义。傅冬、张玉贵、李西东都可以说是有信仰的警察,而国家和人民需要有信仰的执法者。
这也是我坚持写有关警察作品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