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长安网 > 公众版> 文化频道> 文化随笔

法庭人的随想

2014-06-13 09:13:21 http://www.chinapeace.org.cn/ 来源:人民法院报 

  “下面休庭。”法槌应声落下。做审判长的我总算松了口气,回过神来,才发现这个庭已足足开了三个多小时。

  “潘庭,我的脚又肿了。”助审员柯菲菲坐在法椅上把脚抬了一下,语气中带着调侃。这个徒弟怀孕快七个月了,长时间开庭让她的腿肿得更加厉害。

  看着她那肿涨的小腿,心里隐隐被一种东西刺痛了。回忆起柯菲菲的坚强与执着,至今让我难忘,即使在妊娠反应最严重的日子里也没休息过一天。用她的话说,与其在家待着难受,还不如到法庭做做事。有一天,她一口气开了五个庭,晚上快六点了,我打开法庭的三同步,发现第五个庭才刚刚开始,图像中的她依然显得那么冷静,语气淡定从容……看着看着,我的眼睛湿润了,自责,愧疚,甚至觉得自己残忍,让这个即将生产的徒弟承担了这么多的审判任务。

  庭终于开完了,柯菲菲拿着法袍走到我的办公室,她确信我们在等她一起下班,“刚才那个案件,原告律师太较真了”,她还沉浸在庭审中,向大伙儿诉说着。而我却已经听不清她在说什么,望着那张还带着几分稚气的脸,思绪万千。

  透过小柯,透过时空,我看到为了解决疑难复杂案件,全庭法官经常在下班后研究到很晚很晚,晚饭常叫外卖凑合;看到庭长助理严琳为平息一个案件,上门调解到晚上七八点,最终当事人握手言和、息诉罢访;看到助审员吴修贵刻苦钻研,虚心求教,为解决疑难和新类型案件,常常加班加点;看到助审员高黎丹克服身体的不适,每天来回奔波两个小时,面对分家析产等复杂案件毫无惧色,游刃有余;看到内勤沈丽倩每天跑上跑下,这“管家”为法庭操尽了心,白天干不完的活,下班带回家做,每个月一百多个案件进,一百多个案件出,节奏井然有序;看到执行人员在早晨、夜晚、节假日主动蹲守查找被执行人;看到书记员每天几乎没有空余时间,不是在做开庭记录,就是在发应诉手续、做鉴定材料、送达、保全、装案卷……还有许多许多,我无法一一列举。其实,这些场景就是法庭的常态,在法庭的人都有真真切切的体会。

  听到了周围的一些质疑:现在收入不高,福利都取消了,还这样早出晚归、加班加点干什么?

  在法庭工作说不辛苦,那是瞎话。每个人手里未结案件平均五六十件,多的七八十件,结了一批又来一批,永远没有休止符,疑难复杂和新类型案件层出不穷,当事人的司法需求和期盼瞬间变得如此之高,系统内办案的要求越来越规范,所有这些因素叠加在一起,工作肯定是超负荷的,加班加点也已经无法避免,怎能不辛苦?

  在法庭工作说没有抱怨,那也是瞎话。面对高强度的工作节奏,我们会焦虑,一天到晚想着案件该怎么解决;面对不高的工资,我们有时也会不经意地比较收入与付出,感叹一下自己的“劳动价值”;面对一些当事人的无理甚至羞辱,我们会委屈;面对自己的公正处理,有时换来的却是无端猜疑和投诉,我们会心寒;面对家人出于关心对我们的辛劳不解甚至责备,我们会迟疑;面对身边一些法院同仁的离职,我们会有所触动。

  我想,只要是正常人,在这种压力下,有些抱怨也应在情理之中。那么,就这样一直抱怨下去?不行。理由很简单,因为抱怨根本解决不了任何问题,抱怨带来的必将是更多的抱怨。最近,脑海里一直有一句话,而且声音越来越响:与其痛苦地抱怨,还不如愉快地接受。

  正能量在哪里?看着法庭里可爱的兄弟姐妹,他们虽然很辛苦,但依然笑声不断,活力四射,我似乎也找到了答案。正能量就在我们每个人心里,需要激发,需要共鸣。

  我们应该热爱这个职业。只要有法律人的理想和信念,他就会爱上这个职业,它给我们尊严的同时也给了我们自信,让我们找到存在的价值。真心实意为百姓解决纠纷,大多数时候获得的是尊重和感谢,我们是幸福的。

  我们的收入虽然不高,但也衣食无忧。人家住别墅公寓,我们住普通房屋,照样舒心惬意,和睦就行;人家开奔驰宝马,我们开现代大众,照样方便快捷,代步就行。比来比去,坏了心态,忘了自己。毕竟,有些东西是用钱买不到的。当你有了委屈时,在法庭里可以倾诉发泄,可以得到安慰和开导;当你遇到难以解决的问题时,大家会和你一起想办法;当你找到被执行人需要支援时,大家会立即放下手头工作第一时间赶到现场;当你过生日时,大家会一起为你吃生日面,唱生日歌。

  幸福,有时候就这么简单。

  (作者:江苏省无锡市锡山区人民法院 潘洪峰)

[责任编辑:王春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