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长安网 > 公众版> 长安传真

廉洁养正气,奉献修大成

2014-06-12 13:54:18 http://www.chinapeace.org.cn/ 来源:首都政法综治网 

  转眼间参加工作已经一年了,闲暇之时,静下心来回忆起读书时候的点点滴滴,对于知识掌握得真是不太牢靠,记忆中留下来的仅一些碎枝细叶,残缺不全。近来,院里举办"廉政文化"征文活动,初看到通知时,头脑里莫名的浮现出一篇古文《爱莲说》: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莲而不妖--还记得老师当初的解析:诗人周敦颐欲以此诗自喻莲之纤尘不染,不随世俗、洁身自爱、天真自然和不显媚态的可贵精神。

  自古以来,人们都视廉洁为一种美德,把腐败看作社会的毒瘤。廉洁,关系着国家的前途和民族的命运。那么,廉洁是什么?不同的人对廉洁的诠释不尽相同,但本质内容是一致的。廉洁是指不贪污、腐化,不奢侈浪费,不以权谋私、贪赃枉法,同时也指有道德修养,行为纯洁,不随便索取不应有的报酬和不正当的财产,并以身作则,同腐败现象做斗争。

  春秋时,宋国司城子罕清正廉洁,受人爱戴。有人得到一块宝玉,请人鉴定后拿去献给子罕,子罕拒不接受,说:"你以宝石为宝,而我以不贪为宝。如果我接受了你的玉,那我们俩就都失去了自己的宝物,倒不如我们各有其宝呢?"

  在明朝,当时的宦官以专权而著名,最贪婪专权的是号称"立皇帝"的刘瑾,他当权共五年,排斥异己,陷害忠良,最终落得个凌迟处死、千刀万剐的下场,从一个极端走到了另一个极端。这正应了那句话"多行不义必自毙"。

  古往今来,人们对于金钱的过分追求,似乎印证着财富就是人生之意义的另一个代名词。然而,财富的"富",并不能等同于幸福的"福"。贪腐者的生命,无论用多少的黄金白银去修饰,都难掩其内在的腐朽衰败。一个家庭中,没有什么比和睦更重要。一个生命,没有什么比心灵的自由快乐更重要。一名官员,没有什么比清廉的品格更重要。

  古往今来,贪官污吏缺的从来都不是钱,他们真正缺的是自重、自省、自警、自励;缺的是坦坦荡荡,浩然正气;缺的是廉耻,廉洁则知耻。只有为官清廉,才能活得坦然。清廉者,取之有道,用之有度,行得端做得正,无须担心朝不保夕,更不必多虑风声鹤唳。

  只有为官清廉,才能活得超脱。人与物,本应人是主宰,物是被主宰。但人一沾上"贪腐",就会被物死死缠住,深陷物的泥潭,为钱所累,为利所害。只有为官清廉,才能活得精神。"公生明,廉生威"。廉能生浩然之气,廉能养自然之性。廉者是生活真正的主人,是生活的强者,不受浊腐之气侵袭的人生自然有滋有味,人生的大路越走越宽!

  古语有云: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廉洁修身,乃齐家之始,治国之源,平天下之基。徜徉亘古,卷卷浩史中,总有股股贪婪之浊流让我们历历在目;渺渺青史里,也总有阵阵廉洁之清风让我们刻骨铭心。中国,一个礼仪之邦,一个道德之国,无论是孔子还是孟子,无论是屈原还是范仲淹,廉洁之风,修身之气,贯穿始终。当今世界,物欲横流,廉洁修身有时已被金钱、名声、利欲抛之于脑后。然而,国无廉洁修身之风气,衰败倾颓之势,必将指日可待!因此,反腐倡廉,静心修身,势在必行!廉如深山幽兰,不言自芳;欲似长堤蝼蚁,无孔不入。要做到达则兼顾天下,穷则独善其身,实属不易。因此,廉洁修身,任重道远!多植荷花塘自清,勤读修身道自明,名节重于泰山,利欲轻于鸿毛,功名利禄,只不过是身外之物,品格道德,才是立身之本!我们觉悟,宁可清贫自乐,不可浊富多忧,虽不能效彷古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亦可做到,勤以为民,廉以养德,淡以明志,静以修身!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每一个背离廉洁之道的人,其心本正,而后踏上歧途,究其根本,是心无正纲之向导所致,因此,从今始学廉洁修身之道,从今始立廉洁修身之纲,其重要之势,已毕现无遗,盼与诸君共勉。

[责任编辑:刘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