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提供法律服务惠及民生。不断创新工作模式,依托“法律诊所”,整合法学、法律工作者及志愿者等社会资源,在中山路街道和何埂镇试点开展集中“义诊”、专家“门诊”、入户“巡诊”、综合“会诊”、危重“急诊”、远程“网诊”、教育“预诊”,积极为群众无偿提供法律咨询、法律援助、参与矛盾纠纷调处等法律服务。
二是加强人民调解保障民生。不断探索“三调联动”,加强与法院、检察院、公安、信访等部门的衔接联动,充分整合各方资源,综合运用法律、政策、经济、行政、司法等多种手段和调解、教育、协商等方式,增强调解效力。今年以来,全区各级各类人民调解组织运用“三调联动”方式化解矛盾纠纷 件,其中疑难复杂纠纷 件。
三是打造满意窗口服务民生。擦亮“固定窗口”。在基层司法所、法律援助中心、公证处实行“亮标准、亮身份、亮承诺”。发放便民服务卡,公开服务事项、工作流程等。擦亮“流动窗口”。实施法律援助“套餐”服务项目,为受援群众提供律师、公证、司法鉴定等“套餐”式法律援助服务。擦亮“监督窗口”。定期或不定期开展回访,听取意见建议,中心统一审查、统一受理、统一指派、统一监督,切实保证法律援助案件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