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社会承诺让人民满意
河南司法行政系统群众满意率“七连冠”背后(上)
近日,在河南省综治委委托河南省社情民意调查中心组织的群众满意率调查中,河南司法行政系统自2008年以来连续第七年位居全省政法系统第一名。在省政府组织的民主评议政风行风工作中,河南省司法厅已连续四次被评为“全省政风行风建设先进单位”,受到省政府通报表彰。在富强河南、文明河南、平安河南、美丽河南“四个河南”建设中,河南司法行政系统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河南省司法厅厅长王文海在近日举办的全省司法行政系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培训班第一期开班仪式上表示,要通过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活动的深入开展,打造出一支信念坚定、执法为民、敢于担当、清正廉洁的高素质司法行政队伍。在社会转型加剧,社会矛盾日益纷繁复杂和人民群众的法律意识、法律需求快速提升的形势下,司法行政应该如何应对挑战?群众满意率“七连冠”的背后,是河南司法行政人的艰苦探索和付出。
爱民承诺重实践
“扩大法律援助便民利民范围,把环保侵权纠纷、农资纠纷、土地承包经营纠纷等纳入法律援助范围,全省108个县(县级市)所有律师事务所均设立法律援助受理点……”读着河南省司法厅4月23日公开发布的爱民实践服务承诺事项,南阳市淅川县上集镇村民韩普心里暖暖的。
一条通向京津的1277公里“生命之渠”——南水北调工程改变了淅川县人往日的生活。
淅川县位于河南省西南边陲,豫鄂陕三省七县接合部,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主要水源地、淹没区和渠首所在地。与韩普一样,不少村民在移民安置中希望得到法律服务与法律援助。“村民们遇到难题,很愿意与律师交流。”南阳市司法局局长李恒德说,南水北调工程还没动工,法律服务就开始跟进,免费为村民们提供法律咨询服务。今年初,在全市执业品牌律师中组建“百名品牌律师保通水服务团”,充分发挥其知名度高、影响力大、公信力强的优势,在干渠沿线开展义务法律咨询,为沿线移民提供法律援助,着力化解各种矛盾,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要勇于向社会承诺,用人民满意来检验司法行政工作的成效。”王文海感慨道,司法行政工作只有始终坚持走群众路线,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充分尊重群众意愿,才能赢得群众的认可。
开门纳谏听真话
“律师、公证、法律援助、司法鉴定、刑罚执行等工作与群众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社会关注度高,要发现存在的问题,找准整改的关键,就要开门纳谏听真话。”王文海说,全省司法行政系统每年都要定期认真梳理群众的意见建议,把制约司法行政工作的瓶颈问题摸清楚、解决好。
去年以来,河南省司法厅结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在厅机关成立7个调研组,通过专程走访管理对象、法律援助受援人、法律服务对象等听取意见建议,与社会各界面对面座谈100多场,与近4000人进行了零距离沟通交流,收集意见建议237条。对这些意见建议,省司法厅逐一核对,逐条提出整改落实意见,制定整改方案。
“暗访督察是发现问题的有效方法之一。”河南省司法厅副厅长黄庚倜说,仅去年下半年以来,省司法厅就派出9个督导检查组,对全省司法行政系统政风行风民主评议工作及整改情况进行督导检查,共督察各类机构204家,包括l8个省辖市司法局、20个县(市、区)司法局、29个律师事务所、21个公证处、30个乡镇街道司法所、21个基层法律服务所、14个司法鉴定机构、21个法律援助中心和30个省属监狱、戒毒所。
每次暗访督察后,河南省司法厅都及时下发督导检查情况通报,对存在问题的单位提出改进工作建议。从2012年至今,全省共开展督察9376次,督察发现问题4661个,下发《督察通知书》《督察建议书》《督察决定书》《整改通知书》及其他规范性文书共计2064份,通报批评1636人次。
制度保障显公平
4月2日,河南省司法厅发出通报,将平顶山市司法局、信阳市司法局等64个单位作为“2012-2013年全省司法行政系统政风行风建设先进单位”予以表彰。
“这些单位扎实开展‘向社会承诺,让人民满意’活动,在‘对照职能,贴近民生,努力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工作中成效显著,群众满意度高。”谈及此事,王文海话锋一转说,“尤其在评比表彰中,更要严格按制度办事,避免人为干扰,彰显制度管理的可行性和公正性”。
河南省司法厅明确规定,对全省政风行风评议中位居当地前五名和系统前三名的省辖市司法局主要领导或分管领导给予记功,对考核优秀的单位给予通报表彰;对位居当地25名以后的取消系统内综合评先资格,对位居当地后三名和连续两次被列为重点督察对象的,取消系统内所有评先资格。
坚持用制度管人、管事,并根据群众意见及时进行修订,在河南省司法行政系统已成为共识。
“县级司法局经费保障不足,影响了正常工作的开展。如果能从制度上保障,县级司法行政工作就能有效开展。”一些县级司法局长的建议,深深牵动着司法厅党委的决策。
去年,在河南省政府领导的支持下,省司法厅与省财政厅联合出台《关于制定县级司法行政机关公用经费保障标准的实施意见》,彻底解决了长期制约基层单位职能充分发挥的经费短缺问题。
这项制度的出台,大大激发了县级司法局的工作创新能力。截至目前,全省县级安置帮教基地建设得以加快推进,已建成集食宿、培训、救助为一体的安置基地10个,实现了安置帮教基地建设的历史性跨越。三门峡、焦作等省辖市探索在经济开发区、产业集聚区设立司法局分局,延伸司法行政服务网络,填补了因行政区划设置带来的管理空白点。
河南省政府有关领导评价说:“省司法厅在重大行政决策和规范性文件管理、依法实施行政管理、行政复议应诉、依法行政工作能力建设、推进服务型行政执法建设等方面都取得了较好成效,从而不断提升司法行政机关依法行政的能力和水平,全面推进了法治政府建设,赢得了人民群众的满意。”(记者 张亮 赵红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