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城法院诉调对接中心法官和调解员在调解案件。(资料图片)
临安法院法官调解一起婚姻家庭纠纷。(资料图片)
近年来,浙江省杭州市两级法院以化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和谐为主线,着力夯实基层基础,完善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不断推进诉调对接工作新局面,为维护社会稳定做出了贡献。
上城:创新诉调对接多元纠纷解决机制
“我今天非跟你离婚不可!”近日,一对时髦的年轻夫妇在上城区人民法院的立案大厅大声吵闹,引来不少人驻足。原来,这对白领夫妇平时感情很好,最近工作压力大,双方产生小误会,丈夫在冲动之下打了妻子。
十分钟后,这对“冷眼”夫妻被请进了法院的人民调解室。在这里,房间中间的桌子一角,放着绿意盎然的盆栽,墙上装饰着淡雅的字画。经验丰富的法官程煜峰给他们倒上两杯热水,和夫妇俩聊起了家常。一阵春风化雨后,脸红的丈夫向妻子写下了道歉保证书,妻子也终于破涕为笑。
这起家庭矛盾的快速、妥善解决,源于上城法院创新诉调对接的多元纠纷解决机制。
创新机制
远程调解第一时间化纠纷
上城法院有一个特殊的内设机构——诉调对接中心,建筑面积达1200平方米,设有诉调大厅、引导服务台、9间独立的调解室。它是该院在全省法院首家设立独立编制的诉调对接机构。法院在受理起诉材料时,根据纠纷性质和特点,对更适合诉前调解和其他非诉讼纠纷解决方式处理的,交诉调对接中心法官、专职人民调解员调解,调解成功后由法院出具相关法律文书,无须进入复杂诉讼程序,从而达到便捷、经济解决各类民商事纠纷,切实维护当事人合法权益的目的。
2013年初,该院受理了浙江某旅行社有限公司众多员工及业务单位诉其追索劳动报酬、车辆租赁合同等纠纷案件。该单位法定代表人因涉嫌犯罪被公安机关立案侦查,羁押于上城看守所,公司已处于停业状态。如果按照正常的诉讼流程,由于被告公司无人应诉,案件审理将很可能陷入困境。为及时化解矛盾纠纷,诉调对接中心及时与公安部门进行协商,在不影响刑事案件处理的情况下,设法通过该公司法定代表人对该批案件进行诉前调解。由于案件涉及人数众多,在被告所在看守所开庭调解存在诸多不便和不安全因素。为此,开庭时由承办法官、书记员与众多原告在院内法庭进行调解,同时通过远程审判系统由一名审判员在看守所现场做被告法定代表人思想工作,最终通过视频对接调解,成功化解这起涉及22名原告的群体性案件,也让众多员工第一时间拿到属于他们的劳动报酬。
整合资源
医疗纠纷调撤率达51.8%
诉调对接工作是涉及法院、行政机关、人民调解委员会等多方参与的综合工程,诉调对接中心积极发挥整合调解资源的核心作用,不断完善纠纷化解的网络,切实提高调解效率。
在处理交通事故、医疗纠纷、保险赔偿等纠纷时,该院通过与行政机关、行业协会、人民调解委员会等专业调解组织对接,形成联动解决矛盾纠纷的格局。如与浙江省保险行业协会签订诉调对接工作合作协议,委托保险行业组织调解涉及保险合同纠纷、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纠纷;积极与街道调解委员会联系,联合调解相邻纠纷、物业纠纷等案件。为加强辖区街道人民调解的指导工作,利用政府视频会议系统,与街道调解委员会进行视频对接,开展对基层调解组织的网上法律服务和实时调解指导,促进人民调解工作水平不断提高。
上城区辖区内医疗机构众多,所受理的医疗纠纷案件约占杭州市医疗纠纷案件三分之一。由于医疗纠纷案件审理周期较长,诉调对接中心在强化诉前调解、加快司法鉴定等工作上狠下功夫。医疗纠纷案件首先通过诉前登记引入诉调对接中心,由审判员和人民调解员互相配合进行诉前调解和证据交换,案件鉴定回转后再组织当事人进行调解,在调解过程中,加强与医学会、医调委等专业机构的沟通,通过医学咨询、鉴定前后适时调解、向当事人释明诉讼风险等细致的工作方式提高调解成效。诉调对接中心成立以来,共受理医疗纠纷案件54件,调撤结案28件,调撤率占总收案的51.8%。
以和为贵
“明星”调解员巧解纠纷
目前,诉调对接中心有4名法官,6名专职人民调解员。他们调解经验丰富,业务素质较高,又热衷于社会公益服务。程煜峰是名“明星”调解员,用细致温馨的调解化解纠纷。他曾多次参加杭州西湖明珠电视台的“和事佬”栏目,在他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的“调解攻势”下,再蛮不讲理的当事人也会从心里由衷叹服。有多起案件结案后原、被告双方都给他送来锦旗或是表示感谢,有些案件当事人甚至直接说:“要不是因为程法官为我们做了这么多工作,我是不会这样与对方善罢甘休的。说实在的,法官的工作做到这个份上,我再僵持下去也太不近人情了。”
2013年2月7日,位于江干区秋涛路与航海路交叉路口的城市公共供水管网发生漏水事故,导致“四季鞋都”市场一楼的商铺、仓库等场所被淹,市场内27名商户存放于店铺中的服装、布匹面料等受损,总计价值近160万元。由于损失较大,涉及经营商户众多,加之临近春节,受损商户情绪极为激动,稍有不慎,极易酿成群体性事件。诉调对接中心积极配合有关部门进行处理,指导商户及时对受损物品价值进行鉴定,固定证据,同时引导他们来院进行调解,促使各方最终达成赔偿协议,受到商户和政府部门一致肯定。
诉调对接中心从2012年10月运行以来,至2013年12月,共成功调解民商事1702件,占全院民商事结案的63%;诉前化解率达到39.8%,居全省法院第五位。经诉调对接中心处理的案件,有831件案件给予诉讼费减免。
淳安:
“乡村法官”让纠纷不出村
“真没想到,只用两天时间,法官跑到温州去就帮我要回了拖欠一年的钱,还不收取诉讼费,真心点个赞!”张某一边数着钱,一边对淳安县人民法院快速化解纠纷的方式赞不绝口。
2013年2月,淳安法院依托县内成熟的人民调解组织网络,启动三级诉调联动网络:联合县司法局,在院内设立人民调解室,作为诉调对接的联系平台,聘请2名经验丰富的专职人民陪审员,抽调2名业务骨干强化调解力量;以业务庭为单位,在全县11个镇、12个乡建立法官工作站,确保诉、调案件流转“零障碍”;依托在全县425个行政村设立的9个固定收案点和巡回审判点,深入乡村农舍、田间地头、院坝集镇、厂房企业等开展巡回审判,努力为人民群众提供便捷、高效的诉讼服务,并指定联系法官,指导人民调解员调解,提供法律支持。
与此同时,淳安法院还与相关部门建立“乡村法官”长效机制,把巡回就地办案纳入每名法官的岗位目标考核,要求每名从事民商事审判的法官每季度要开展巡回审判不得少于三次。通过巡回办案,达到审理一案、教育一片的目的,努力实现案件审理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有机统一。2013年来,该院共巡回审理案件487件,民事巡回审判率达27.6%。
“三级网络的建立,将人民调解员熟悉乡土人情、熟悉案情的优势,与法官精通法律、综合协调能力较强的优势结合起来。通过充分依靠和发动群众,成功将一批婚姻继承纠纷、‘三养’纠纷、小额债务纠纷等事实清楚的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状态,实现了良好的社会效果。”淳安法院立案庭庭长郑红进介绍,2013年淳安法院法官共指导人民调解578次,联合调解186次,立案庭转入矛盾人民调解室、司法所、人民调解组织各类纠纷216件,化解成功156件,有效地缓解了“案多人少”的矛盾。
临安:
“麻烦事不用起诉就解决了”
“这么麻烦的事情不用起诉就解决了,还省了一大笔评估费、诉讼费,真是太好了。”韩某黝黑的脸上溢满了笑容。
2013年4月的一场森林大火,把韩某和其他3人的柴山、毛竹山给烧了。虽然犯罪嫌疑人尹某被临安市人民法院以失火罪追究刑事责任,但韩某等人的经济损失却没有着落,于是他们向临安人民法院昌化人民法庭提交了委托进行价格评估,想在评估后提起民事诉讼。
昌化法庭审查过程中发现,本案涉案参照物灭失,评估和诉讼都存在很大风险,且尹某本人无赔偿能力,韩某等人即使胜诉也很难得到赔偿。于是立案法官引导韩某等人进行案前调解。尹某的儿子愿意替父赔偿大部分损失。
按照诉前登记制度,临安法院对明显需评估鉴定等符合诉前登记条件的案件暂缓立案,引导至诉前登记。
“在进入诉前登记后,等待评估结果前,法官会积极展开调解,有时评估结果未出就已经达成调解协议。”昌化法庭副庭长郑万里说,“对于经评估的案件,纠纷各方参照评估报告,对案件结果会有个心理预期,在调解时,各方能更快的达成一致,大幅提高了调解成功率,缩短了审理期限。”
为便利群众打官司,2010年底,临安法院还推出“法官进综治中心”工作,在18个镇(街)综治委设立巡回审判点和调解室,为诉调对接搭建了一个深入基层、覆盖广泛的“大舞台”。该院在潜川镇综治中心还正式成立“周四有约”工作室,定期开展诉调对接工作。3年多来,200多个周四,法官与潜川镇老百姓的“约定”从未改变过。同时,临安法院在诉调对接工作中,有意通过各种方式组成“调解团队”,凝聚调解合力,使纠纷更易化解。自2012年以来,临安法院引调案件1037件,调结133件。
(记者 余建华 通讯员 胡育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