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李相南,60岁,辽宁省铁岭市公安局交警支队银州一大队民警。他先后荣获辽宁省“雷锋式好民警”、辽宁省“最美警察”特别奖,荣立个人三等功1次,二等功2次。
左洪军
5月5日,一个非常普通的日子。
八里转盘岗,一个普通的交通路口。
上千名群众自发赶来,为一名普通的交警光荣退休送上祝福。
李相南,究竟是怎样一个交警呢?其实,他就是一名普普通通的在交警一线默默工作了34年的老交警。34年的坚守,34年的忠诚,从青春到白头,风霜雨雪伴随他坚守着交通路口;一个职业,一个路口,病魔缠身依然守望,“最美警察”是群众给他的最高奖赏。
全部身心扑在路面疏导上
2008年,已经54岁的李相南,不顾自己身患高血压、心脏病、静脉曲张、关节炎等多种职业病,主动要求到铁岭交通状况最为复杂的八里转盘岗执勤。
八里转盘交通岗,是铁岭市区里唯一的五岔路口,铁抚线、102国道、102国道新开路口、柴河街南段及后八里村路在这里交会,地处城乡接合部,连接新老城区,是进出铁岭市区的南大门,是铁岭市最复杂的路口。每到早晚高峰时段,如果疏导不好,交通拥堵是常事,群众意见也很大。李相南自从到了这个岗执勤,每天都在琢磨,怎么才能把这里的交通疏导好,不再堵车。
“我们交警的标准指挥动作,有的司机看不明白,我只好在规范动作的基础上,结合咱们平时的一些通俗手势,比如在要求车辆避让时,先用手指他一下,像哑语一样指挥,时间长了,大家也就能看得懂了。”就这样,李相南在每天早晚交通高峰时间里,不断变换他独创的指挥动作,不论刮风下雨,还是酷暑严寒,从未间断过。特别是到了冬天执勤的时候,为了不影响自己的视线,李相南从来没有把棉帽子的帽檐儿放下来过。脸冻得通红,耳朵冻得像猫咬似的,可他却始终这样坚持着。
2012年的冬天特别冷,李相南的老伴儿心疼他,特意给他织了副棉耳包,让他执勤的时候戴上,可他一直放在车里。五岔路口较大,相对方向的两个路口距离大约为60米,每次执勤的时候,李相南都要不停地快速走来走去,为的是能够让驾驶人看清他的指挥动作快速通行。李相南每完成一个信号周期的指挥,用时1分钟,需要来回走动20米左右,每1个小时的高峰期就需要来回走1200余米,每天需要来回走2400余米。而每年按300天计算,1年下来要走720余公里,相当于徒步走到北京的距离,5年下来就走出了3600余公里。
没有人给他计算过,每天早晚高峰时间执勤他要转体多少次,指挥动作要重复多少次。而5年里磨破了多少双皮鞋,连他自己都不知道。越来越多的驾驶人意识到,自从李相南来到五岔路口后,这里就不再堵车了。
病床上依旧惦记五岔路口
长年站在马路上工作,让李相南患上了严重的静脉曲张。每天回到家里双腿、双脚发肿,老伴儿就用热毛巾给他敷一敷。前年开始,他又患上了心脏病,为了防止发生意外,他每天都把救心丹揣在兜里。从2013年5月开始,李相南就感到胃部经常疼痛,老伴儿劝他去医院检查,他总是说:“没有事儿,吃几片药就好了。”直到8月19日,他再一次病倒在岗位上。8月21日,经医院诊断:李相南为胃癌晚期。8月26日,李相南接受了6个多小时的手术,胃部被切除四分之三。
李相南患病休息后,他所在的银州一大队临时派了一名年轻的辅警到五岔路口执勤。2013年8月28日,大队领导看望他时,他吃力地拉住大队领导的手问:“那个小金子干得怎么样,他能指挥好不?告诉他别着急,等我好了去教他。”在场的人听了,眼睛都湿润了。
铁岭市公安局为一名普通的交警举行简朴而又隆重的退休仪式,这在铁岭市是第一次;把八里转盘岗以一个退休交警的名字命名为“相南岗”,这也是第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