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长安网 > 公众版> 文化频道> 文化随笔

母爱无边

2014-06-09 10:50:28 http://www.chinapeace.org.cn/ 来源:人民公安报 

◎季宏林

母亲,今年70岁。和大多数母亲一样,她充满慈爱,勤劳,俭朴。

母亲仅念过两年书,20岁左右,便嫁给了父亲。父亲7岁丧父,先后当过民办教师、大队干部、乡镇企业负责人。在乡里,父亲口碑很好,但就是在家中脾气有点火爆。从我记事起,每当母亲与父亲闹别扭,父亲不是扔碗筷,就是摔水瓶,吓得我们姐弟四人赶紧躲到墙角。母亲总是忍气吞声,在邻居的劝说下,结束“纷争”。有时,母亲会到她的娘家暂住几日,等消了气后又回到她时刻惦记着的家,继续操持家务,抚育她的儿女。后来,随着我们年龄的增长,他们之间的争吵渐渐少了许多。

那时,乡干部隔三差五下乡检查,经常在我家商讨工作。每当这时,最忙的要算母亲了,砸黄鳝、剖鱼、杀鸡、淘米、洗菜、烧饭,在一阵锅碗瓢盆碰撞的声响中,伴着升起的袅袅炊烟,母亲将一桌饭菜张罗好。看着客人们品尝美味佳肴,我和弟弟直咽口水。我俩端着饭碗蹭到桌边,在客人给我们夹菜的时候,偷偷瞟上父亲一眼,生怕父亲命令我们赶紧出去。有时,母亲会事先预留点饭菜,让我们蹲在锅灶旁先解解馋。

由于父亲工作忙,平时,大多数农活就落在了母亲的肩上,她却毫无怨言。我和弟弟会趁放牛的间隙,干点力所能及的农活,帮帮她。那时,家里种了七八亩田,为了赶农活,又不影响我们的学习,母亲独自起早贪黑,忙碌在田间地头。夏日,母亲那张被太阳炙烤着的面庞上,汗水顺着脸颊滴落到稻穗上。

农活不忙时,母亲就拿起针线来,缝缝补补,坐在昏黄的油灯下纳鞋底。“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那密密麻麻的针脚,分明就是母亲浓浓的爱!

父亲去世时,只有49岁。当时,哥哥还在部队服役,我和弟弟最终选择了辍学,帮助母亲做些农活。但母亲还是包揽了所有家务。为了贴补家用,不久,我和弟弟开始了打工生涯。

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几年后,我们兄弟三人依靠自己辛苦的打拼,相继成家立业,了却了母亲的心愿。但此后,母亲又多了一项繁重的任务——照料孙子孙女,从哥哥家到我家,再到弟弟家。再后来,我的孩子转到县城读书,母亲不得不跟着去,开始了陪读生涯。心疼儿女,年迈的母亲依然不知疲倦地操劳着。

前年,母亲因脑梗塞住院。治疗一段时间后,病情有所好转,却落下了手脚不便、口吃等后遗症。但她还是闲不下来,洗衣、买菜、做饭,每天步行上下7层楼,气喘吁吁,仍乐此不疲。

母爱无边,亘古不变。母爱醇如奶酪,回味无穷;母爱深似大海,博大宽广;母爱纯如碧玉,洁白无瑕……

[责任编辑:刘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