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述/蒋德军 整理/黄欣欣
上世纪80年代,我从部队退伍后,回到自己的家乡山东省微山县,在一家工厂从事驾驶消防车的工作。本以为会这样默默无闻开一辈子消防车,不料一个机会让我走进了自己一直心驰神往的公安队伍。
为期一个月的培训结束后,我参加了县公安局的统一考试,让我始料未及的是,结业考试后,又临时增加了一项考试——写作文,让我们围绕“如何做好公安工作”写一篇文章。由于我在部队从事文职工作,复原后从事驾驶员工作,我便把文章的主题范围缩小了,写了一篇《如何做好交警工作》。第二天,任命通知下来,我们一共51人,其中17人去了派出所,34人到了交警大队。去交警大队的这34人中,33人被分到了中队,只有我一个人被分到大队办公室,从事秘书工作,从此我便与交通安全宣教结下了不解之缘。
记得我讲的交通安全第一课,是在微山县一所小学。我们在奎文小学成立红领巾交警中队,相当于现在的创建交通安全示范学校,定期给学生上交通安全课。那时,信息不发达,也没有太多生动的案例。为此,在开课前一周,我不是在阅览室收集安全常识,就是跑到事故科采集生动案例,光是教案就写了十多页。上课那天,虽说穿着交警制服,看着挺精神,可谁也想不到我内心有多么紧张,拿粉笔的手在哆嗦、腿也在哆嗦,连嘴唇都在哆嗦。讲了十多分钟交通安全形势后,自己才渐渐平静下来,完全融入课堂,理论知识和生动案例相结合,再加上几句风趣的小评论,同学和老师们在讲台下也听得津津有味。当时,同去的同事还抓拍了照片(见右上图)。整个讲课过程中,我是教案翻了一页又一页,黑板擦了一遍又一遍,最后若不是同事不断提醒快放学了,我怀疑自己真能讲到天黑。
再后来,由于工作调动,我来到交警大队宣传科,一呆就是将近30年,在这30年里,宣教设备从黑板、粉笔变成幻灯片,从幻灯片变成胶片加幕布,从幕布变成VCD加电视机,从电视机变成笔记本、投影仪加PPT课件。而我,也在宣教设备的变迁中从一个毛头小伙儿变成了“老头儿”。
如今,我虽已临近退休,却依然热衷于交通安全宣传工作。我的宣教课件每隔几天便会更新一次,每一处事故黑点、安全隐患,社会上的每一起引人深思的交通事故案例都会在课件里及时出现。每每听到驾驶人评论“听这节课真是太有用了”时,我内心就会感到安慰,这意味着自己近30年的宣教工作没有白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