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二中院少年庭法官王磊为小学生讲解法庭知识。
“未成年人身心特点决定了少年审判工作要秉承人文关怀的司法理念,注重运用教育引导、温情感化、宣传预防等柔性工作方法,最大限度保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北京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院长朱江在观看了一组未成年被告人接受心理辅导的视频后有感而发。
该院少年庭坚持“柔性司法”,通过法庭探望、轻罪记录封存、未成年人心理疏导等,突出少年审判“教育、引导、感化”功能,努力为涉案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提供“正能量”。近年来先后被评为全国“政法系统先进基层党组织”、“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集体”。
法庭探望
用亲情化开矛盾郁结
在一起因争夺孩子抚养权引发的案件中,承办法官邢述华没有将双方直接导入庭审程序,而是在庭前组织了一场特殊的“法庭探望”。
在“探望”过程中,法官对孩子的父母说:“孩子刚才告诉我,有爸爸妈妈的地方才是家。你们不能给她一个完整的家,还要这么剑拔弩张,忍心让她夹在矛盾中间为难?大家都爱孩子,无论谁抚养,都是为了孩子成长,多一个人爱总比少一个人疼好。”孩子母亲终于作出让步:“我同意孩子让对方带,但得保证我随时能看。”孩子父亲也当场表态:“如果孩子跟我,你随时可以来看孩子。” 邢述华根据双方意见,当场出具调解书,案件得以圆满审结。
北京二中院少年庭结合未成年人抚养、探望案件特点,在案件开庭前安排父母或者两个家庭到法院“团聚”。以聚代庭,法官以父母子女和隔代亲情作为突破口,因势利导开展调解,引导双方站在孩子的角度考虑和解决问题。
该院分管少年审判的副院长崔杨这样解读法庭探望:“审前法庭探望为矛盾对立的双方建立了一个缓冲地带、避免直接对庭可能造成的针锋相对局面,孩子对于矛盾降级、情绪降温能够起到很好的催化作用。”
近年来,先后有50多个家庭在该院组织下进行了“团聚”。
心理疏导
彰显审判人性关怀
“孩子别怕,别人伤害的只是你的身体,但你有一颗坚强的心。”心理师安抚14岁的小燕。小燕亲眼目睹了被告人用硫酸将其母亲毁容的过程,虽然事发已经一年,但她仍旧生活在恐惧中。为了帮助她尽早走出阴影,北京二中院特意为小燕请来心理专家,对她进行专业疏导。
北京二中院少年庭在工作中发现,有的未成年被告人在经历侦查、审查起诉、庭审后,存在紧张、焦虑、抵触等心理;有的未成年受害人长时间无法走出恐惧的心理阴影;有的孩子因长期生活在矛盾纠结的家庭环境中极度缺乏安全感。为了帮助这些涉案未成年人解决心理问题,该院在少年审判中引入了专业心理疏导。
对于未成年被告人,侧重于帮助他们真诚认罪悔罪;对于未成年受害人,侧重于帮助他们修复心理创伤;对于因家庭矛盾造成心理压力或问题的孩子,则侧重于帮助他们乐观面对生活。
近年来,该院先后对模仿电影情节抢劫银行的未成年人商某、因激愤挥刀杀人的未成年人王某、严重厌学的未成年人李某等进行了心理疏导。
北京二中院少年庭庭长王晓松介绍说:“少年审判教育感化是一个由内而外、潜移默化的过程,法官简单说教难以达到效果。专业的心理引导能够帮助孩子们正确面对审判,理性看待审判结果,在一定程度上消解法官与当事人之间‘隐形的墙’,让审判直达内心,促使涉案孩子及其家长对于司法审判真心听、真心信、真心服。” 据统计,该院心理疏导的案件息诉服判率达到100%。
前科封存
为回归社会破除壁垒
“法官,我被判缓刑,会不会影响今后找工作?” 未成年被告人张某因犯假冒注册商标罪被一审法院判处有期徒刑一年、缓刑一年,他担心犯罪记录会影响到今后就业提出上诉,要求改判无罪。二审法庭上,主审法官王洪波向他详细解释了刑诉法有关未成年人轻罪记录封存的规定,以及二中院对未成年人轻罪档案封存管理的办法。通过法官解答,张某的顾虑打消了,当庭申请撤回上诉。
北京二中院结合新刑诉法有关未成年人前科封存的规定,制定了《未成年被告人刑事案件诉讼档案封存管理办法》,明确了档案封存适用范围、管理要求和调阅审批流程等。一位市人大代表在听取了该院工作通报后这样评价:“很多孩子虽然犯了错,但他们今后要走的路还很长,还有机会重新回到社会。轻罪记录封存绝不是无原则底线的偏袒,而是从长远角度对未成年被告人予以特别保护的手段。”
截至目前,该院按照规定封存的未成年人犯罪案件卷宗档案超过百件,很多未成年被告人在回归社会后顺利就学、就业。未成年人黄某因犯抢劫罪被判处缓刑,法院主动封存了其犯罪记录,其在缓刑期满后成功应聘到某知名房地产中介公司工作,业绩突出的他如今已成为了一名门店经理。
法制宣讲
构筑一体联动保护网
“要正确处理与他人的矛盾,用暴力换来的‘脸面’不是真脸面;要慎重对待‘哥们义气’;要谨慎对待陌生人;要学会控制情绪,冲动是魔鬼;要正确使用网络,把网络当成自己学习积累的工具……”这是北京二中院“驻校法官”唐季怡给同学们讲法制课时的“课堂总结”。
2012年以来,该院将工作触角前延,安排8位法官担任辖区内中小学校的“驻校法官”,统一负责校园法制宣传。法官结合学生特点,先后举办了数十场“法庭开放日”、“法制讲座”、“家长亲职课堂”、“模拟法庭”等主题普法活动。他们还结合当下青少年网上获取知识、网上交流分享的行为习惯,将法制课“搬上网”,推出“少年法官网络公开课”,通过网络为广大青少年网民及家长进行举案说法。
北京市优秀法官、妇女儿童工作先进个人、北京二中院少年庭法官艾明在一次经验交流中这样说:“很多孩子在实施犯罪之前有一个逐步蜕变的过程,但凡能有一次正面的启发和触动,他们的人生轨迹就可能转向。作为法官,我们有义务及时对他们‘咬咬耳朵’、‘扯扯袖子’,避免他们滑向犯罪深渊。”
截至今年5月,该院少年庭共有635人次参与审判延伸,工作时长达5200余小时,通过驻校法官们的努力,为青少年构建起了法院、学校、家庭、社会“联动保护网络”。(施 忆 文/图)
·北京西城分局民警携带武器在考点门口执勤
·北京民警为考生补办身份证
·北京:社会面及各考点秩序良好
·北京高等级防控保高考安全
·北京顺义:“绿色通道”办证帮考生顺利参考
·北京:高考两天110接涉考报警302件
·北京:高考两天110接涉考报警302件
·北京西城警方发放“暑期安全套餐”
·北京昌平区法院东小口法庭司法便民工作见闻
·北京专项打击外籍人员涉毒犯罪
·北京石景山:检法互派优秀青年干部挂职锻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