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法进社区 便民更温馨
——北京市昌平区法院东小口法庭司法便民工作见闻
图为法官程杰到当事人家中进行调解。郭海丽 摄
第一现场
5月27日一早,记者来到管辖着天通苑社区的北京市昌平区人民法院东小口人民法庭,副庭长刘建伟已在门口等候。“这里拥有近40万人口、700多栋楼房,我们的法官每天就奔走在这些楼房之间,处理群众的各种纠纷。”
此时的东小口法庭,已经开始了忙碌而紧张的一天。记者跟随法官程杰和书记员到社区调解一起继承纠纷案件。
“今天这个案子,是儿媳告公婆要求分割遗产的继承纠纷,主要是儿子名下有一套天通苑的房子、一辆车和一些集体股份。之前在法庭开过一次庭,双方当事人对立情绪比较明显。这次换在家里,实地勘验一下房产和车辆的情况。”听着程杰的介绍,记者明显感到他对处理这类案件早已轻车熟路。
一进屋,程杰开门见山:“咱们今天在家里调解,双方都说说调解方案。您这边是老家儿(“长辈”的俗语),您先说。”
“那行,我先说说啊。首先感谢法官,深入基层,给咱们解决这个事情,就冲这点,我们挺感动,愿意协商。”
程杰认真倾听着当事人的意见,详细地询问了现有遗产的情况后,将案件的解决重心放在了房屋的分割上。
“说实话,程法官。之前我们也跟老人谈过,房子归我们,我们给折价款。您看,您今天都到家里来了,我们这边也就不说什么了。钱呢,我们出130万,房子归我们。剩下的股份和那辆车,我们都不要了。”
经过一个多小时的耐心调解,双方最终达成了调解协议。
“今天双方当事人的情绪比上次在法庭上缓和多了。”离开时,程杰一边下楼一边告诉记者,“针对一些涉及亲属之间的财产纠纷,有时开庭效果反而不好。法庭既然设在社区,就一定要利用社区的特点,要像‘串门儿’一样,才能消除当事人的诉讼紧张感。采取这种方式解决纠纷,往往能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效果怎么样?”记者追问。
“八成能调解成功!”程杰不无得意地说。
随后,记者又跟随程杰顺路到另一位当事人家中进行调查。程杰告诉记者,社区里出现了一些子女代老人起诉的案子,法官要亲自到老人家中问问其真实意思。“百闻不如一见。法庭设在社区里,就是有这个便利条件。”程杰说。
回到法庭,已是中午12点半。短暂的午休后,东小口法庭的法官们又投入到下午的工作中。开庭、调解、写判决书……忙碌的工作虽然琐碎,但法庭里秩序井然。
现场回音
司法进社区拉近了与居民的距离
讲述人:北京市昌平区天通苑东一区居委会主任、区人大代表张红英
天通苑社区规模大、人口多,邻里纠纷、家庭矛盾多。平时,法官经常到社区来,给居民们讲讲法制课,开展巡回审判普法宣传活动,既普及了法律知识,又拉近了和社区居民的距离。到居民家里调解,帮助我们减轻了不少社区的调解工作,我们居委会的工作人员也从法官那里学到了不少基层调解的宝贵经验。今后,我们居委会一定积极配合法院的工作,共同促进社区的和谐稳定。
临近下班,本打算结束采访任务的记者被一位年轻法官拦了下来:“天通苑是有名的‘睡城’,很多上班族早出晚归。白天送传票,家里根本没有人,很多时候都需要利用晚上的时间。记者同志,有兴趣感受一下吗?”
“夜间送达?”这样的体验还是头一次,记者欣然应允。
天色渐渐暗了下来,偌大的天通苑社区,家家户户的窗户也不知不觉地都亮了起来。跟随法官们一起穿梭在林林总总的楼房之间,没过多久,记者就有点转向了。
“这么多楼房,你们怎么分得清要去的是哪栋?”
“虽然不住在这里,但平时办案来得多了,路自然就熟了。”法官卢志成回答。
“社区里常见的就是家庭矛盾和邻里纠纷,需要经常到社区。上个月13号一起离婚后财产分割纠纷案,还有这个月一起社区巡回审判的相邻关系纠纷案都发生在这片区域。”谈起案子,邀请记者体验夜间送达的年轻法官谢婧如数家珍。
当晚,记者跟随两位法官一共送达开庭传票5份。回到法庭,已是晚上9时15分。看着两位法官一路有说有笑,记者才明白,东小口法庭的法官们,其实早已习惯这样的工作和生活。而这,只是东小口法庭繁忙工作中最普通的一天。
依托天通苑超大规模社区,东小口法庭近年来不断创新审判方式和司法服务方式,推进“创新、共建、服务”的社区型法庭建设。除了法官根据案件情况入户调查、调解、送达以外,法庭还通过开设官方微博、不定期进行社区巡回审判、电子送达等形式,服务群众,努力践行司法为民宗旨,受到辖区群众的信赖和赞誉。同时,昌平区法院还在下设的5个人民法庭大力建设“便民法庭”工程,有效地满足了群众的司法需求,方便当事人诉讼。
(记者 郭京霞 赵 岩 通讯员 王建宏 郭海丽)
·谢觉哉:司法为民应体现司法便民
·上海:规范短信送达 提升司法便民工作品质
·陕西富县法院探索创新司法便民联动机制
·黑龙江大庆法院司法便民纪实
·周强:探索司法便民利民新途径
·江苏丰县法院开通司法便民“直通车”
·江苏丰县法院开通司法便民“直通车”
·贵州松桃法院高效司法便民利民
·陕西:强化管理促公正 司法便民见实效
·山东莱阳:微博微信 促进司法便民
·海南高院院长:特色法庭打造司法便民快车